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记与思考】结构洞与B站知识区创作理念

2022-01-15 01:43 作者:一根牛蒡  | 我要投稿

结构洞概念

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是指社会网络中各群体之间的弱联系,活动于结构洞中的个体或组织通过形成新联结,使网络的价值得到增加,而占据结构洞的个人或者组织利用改变网络结构及信息传播的参与和控制,获取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竞争优势。


社会关系网络节点对比

比较两个节点,节点 A 比节点 B 更有可能获得新信息,即使它们具有相同数量的链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连接到 B 的节点彼此之间也高度连接。因此,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从 B 获得的任何信息,它也可以很容易地从其他节点获得。此外,B 从不同连接获得的信息很可能是重复的,因此节点 B 的连接被认为是冗余的。相反,节点 A 的位置使其充当三个不同集群之间的桥梁或“经纪人”。因此,节点 A 很可能从其联系人那里接收到一些非冗余信息。


结构洞的产生

群体内的成员长期聚在一起,显性知识在群体内转变为隐性知识,这使得群体内的信息变得具有粘性而难以转移到其他群体,这时,结构洞在群体之间产生。


结构洞的中介作用

1、结构洞两边的人群能够意识到对方的兴趣和困境;

2、看清楚一群体内的观念或实践如何在另一个群体中创造出价值,并且更有能力将这些观念或实践翻译成目标群体能够消化接受的语言;

3、将看起来不相关的群体进行类比,找到参照价值;

4、更能总结新观念、新行为。


结构洞的意义

一个成功的连接可以给处于结构洞两边的群体带来全新的、有价值的知识。

网络中的结构洞占据着信息资源、社会资本控制的优势,比网络中其他位置上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

结构洞的信息行为能够成为社会资本的累积提供基础。

结构洞这一理念清晰地阐释了创新需要不同群体之间充分的沟通协作,在开放式创新社区内,通过几个关键的结构洞实现知识在不同用户节点间的共享、交流,进而产生新想法、新创意,通过用户间的协同作用实现知识的创新。


结构洞对知识区视频创作的启示

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跨界对谈;

粉丝画像,划分群体,建立连接;

寻找信息资源、社会资本;

提升在社会关系网络的中心度;

用好评论区、弹幕,用户互动打破群体壁垒;

看知识区视频的,有不同的身份:知识需求者、知识浏览者(需求不那么大)、知识创作者(通过评论、弹幕、视频笔记补充知识)、知识评论者(知识创作、观后感、吐槽、反思);

当网络中的某知识较为稀缺时,占据或跨越结构洞的视频创作更受欢迎;而当网络中的知识

较为充裕时,创新、有深度、角度独特、串联各种知识的更受欢迎——知识重构

建立知识优势——知识发散、知识领域向周边渗透——知识体系

热点——知识资源、知识优势——视频观看群体——桥梁

风险不可控、风险未知——有效知识——风险可控制

为什么看知识区视频?为什么刷手机看视频?视频能给观看群体带来什么?

快乐、快感、认同、可控感、确定性、反馈、满足感、意义感

【笔记与思考】结构洞与B站知识区创作理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