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见刊和检索的不同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SCI对其收录期刊采用了多种严格而科学的定量和定性筛选,所收载的是全面覆盖了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且SCI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世界基础学科研究的最高水准,对从事科研工作的同仁来说,成功发表一篇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就代表作者已经进入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行列。
SCI中的见刊和检索是论文发表中的不同环节,还是很容易区分的,通常情况下,检索在见刊之后,也有检索在先见刊在后的情况,见刊和检索在学术论文发表中所代表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也都是不同的。
1、含义不同
SCI见刊是指通过投稿—审核—校对,然后直到印刷出版并刊登在SCI期刊上后,才算是真正的见刊了。按照惯常的理解,见刊就是文章在期刊上公开发表,文章见刊就是发表。不到最终的见刊,那么SCI论文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发表了,尤其是对评职称论文来说,是需要见刊后才行的。
SCI检索就是文章被数据库收录。在见刊后,也就是说检索与见刊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见刊了才能够检索。检索就是见刊后杂志社将文章送检到期刊数据库,然后该数据库进行收录。
2、认可度不同
对于一些没有用途的文章,见刊就足够了,但是对于学术论文发表,见刊并不是最终的检验标准,学术论文的发表是以文章见刊并且被检索为标准的,相比较而言,检索更重要。被检索是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考核标准,无论是个人的晋升还是毕业、升学,所发表的文章基本都是要求被数据库检索收录,对于一些国际学术论文,这一点就更为重要,
国内发表论文一般是要求见刊后并能够检索的到才行。所以在认可度上,仅仅能见刊是不行的,需要能够在数据库查询得到,并能够下载相关检索报告才行,这是作为评职论文的标准。也就是见刊后被成功检索才被认可。
3、时间不同
国内论文发表,通常是先见刊后检索,并且中间有一定间隔期,时间长短大约是1-2个月不等,主要取决于杂志社何时向杂志社提交电子版文章。
SCI论文从投稿到经过审稿的一系列流程后,才会到见刊的环节,所用的时间就是审稿周期,一般是在几个月左右,但也有的会更久,一年多两年才能见刊也是很常见的,这跟作者文章质量和审稿效率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要根据期刊情况来看。而见刊后到检索的时间同样也是,不过常见的是1-3个月的时间,具体要看杂志社向数据库送检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