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君的烧拍回忆录 46~50

第46块:飓风王速度
代表人物:郑先知
结构:淋巴面材、KLC、阿尤斯、桐木大芯。5+2。
从结构上看,我们就大概猜得出一二。Viscaria结构是寇头面材+ALC+阿尤斯+桐木芯,比Vis更柔和的梅兹芳碳是淋巴面材+ALC+阿尤斯+桐木芯。现在飓风王速度(飓风王外置)用上了KLC。蓝芳碳ALC爆发力更好,稍硬;KLC一般稍软。好蓄力。不过嘛,这个飓风王速度真的没力。蓄力一般得配合阿尤斯大芯比较好嘛。这块可能是外置芳碳板中最柔和的?讲究的就是高容错、好上台,随便打都上台,几乎没啥失误。但劲是真小,连续性好。代表人物是台湾美女郑先知,因为她的安利,我们女队也有多位选手试用过。郑先知现在签了蝴蝶,配置是Viscaria加两面D05。

第47块:Victas皮切福德
代表人物:皮切福德
结构:淋巴面材、Zexion碳、阿尤斯过渡层、阿尤斯大芯。5+2。
黑马君突然发现以前没放过这个皮切福德签名板的评测,赶紧在今天的次条放上去了。刚开始皮切是用ZX-Gear Out,然后出乎对近台速度的进一步要求,才出炉了这款力材炭烧的签名板。目前看来,Out和这款签名板的差异主要就是力材是否经过了炭烧。从实际手感来看,炭烧后,确实加速了,手感变得硬朗,借力防守起来支撑更扎实。
但是呢,这样整体变硬了,我感觉正手拉球动作要更紧凑些,不然失误多,反而不如ZX-Gear Out打起来活络。类似的情况出现在碳素45和朱雨玲45上面,更硬弹的朱雨玲45,对于业余球友来说,打起来并没有碳素45那么轻松。所以,更贵的不一定就更好,也许只是更适合具体那位运动员。

第48块:尚坤ZC
结构:淋巴面材、淋巴过渡层、ZLC、阿尤斯大芯。5+2。
印象中,尚坤没用过这块板子,最接近它性能且尚坤用过的,是阿波罗尼亚ZLC。当然,在黑马君看来,阿波罗尼亚ZLC还是更硬,整体形变没尚坤ZC那么容易打出来。尚坤ZC像是介乎阿波罗尼亚ZLC和Innerforce Layer ZLC之间的东西。当时我打的是Big Hammer板面,尚坤ZC很好的吃球感不得不说,有一方面是得益于大板面。更多的性能描述可以参见前面的评测:【很久之前的评测】挺拔尚坤ZC
应该说,从尚坤系列开始,我看到了挺拔旗舰底板的水准。这个系列是可以媲美Innerforce系列的,就是性能上。

第49块:灵感碳王
代表人物:刘诗雯
结构:寇头面材、外置蓝芳碳、阿尤斯过渡层、桐木大芯。5+2。
详细的评测可以参见:【尝一口鲜】灵感碳王:完全的掌控力,升级的反手位
乒超联赛上,刘诗雯再次使用了这块灵感碳王。如果回顾小枣的用拍诉求,近年的几块从刘诗雯ZLF到选手注的Innerforce ZLC,都是内置持球的结构。虽然灵感碳王是外置芳碳的结构,不过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块球板非常持球的一面。打起来确实有天然的弧线感,接近林高远ALC。而且反手位很出球,比较给力。但人们畅销的“斯帝卡版的林A”,希望能够带来更强的力量感,这点倒没在灵感碳王上面实现。反而笔者觉得中等力量下它的杀伤很一般,要一板打死对手,比较费劲。“打”的话,有扎实感;但拉冲弧圈的话,那种蓄力感甚至不如林A。不过嘛,小枣自己本来就不以力量见长,近台高速才是她的优势。

第50块:冰封
结构:淋巴面材、黄芳碳、淋巴过渡层、桐木大芯。5+2。
详细的评测可以参见:优拉冰封:为什么是周启豪的选择?
确实很有可能,林高远ALC严重地影响了后来人们对器材的判定。冰封虽然结构上与林高远ALC不同,但口味上还是蛮接近。都是那种相对柔和,非常持球,稳定性和弧线感很好的板子。因为木料和纤维的不同,林高远ALC稍微硬实,顶大板的支撑更好;冰封更柔和,更容易打出形变而加速,当然,力量的压迫感很一般。不过嘛,周启豪刚开始签约优拉的时候,必须在这些球板中选择一块(尽管实际上没打)。于是在旗舰款龍焱系列中选择了最稳定吃球的冰封。但是后来有了力量感更好的冰封HRD和反手更给力的周启豪超级芳碳90。原来的冰封就开始只能局限在中等水平的业余球友那里。因为,虽然稳定,但威胁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