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个人都是魔鬼的代言人

2020-04-16 23:37 作者:路旁的肖克  | 我要投稿

Vanity, is absolutely my favourite sin.

虚荣才是人类最大的罪恶。

        影片最后以男主的记者朋友——拉里转变成的撒旦——米尔顿的低语结束。而最后一幕留给的是直视观众的眼神,是否也在告诫一屏相隔的我们。这让人不由得想到韩国悬疑电影《杀人回忆》中的最后,朴警官那汇聚各种复杂情感的眼神,也是打破第四面墙的眼神。

        通常第四面墙的打破意味着直接对银幕前的观众进行对话,既是一种拍电影的禁忌,也是一种技巧,因为它会将影片和现实的隔阂撕裂。

Behold, I send you out as sheep in the midst of wolves; so be shrewd as serp.

你们要小心,我派你们出去,就好像把羊送进狼群一般。所以,你们要像蛇一样的机灵,像鸽子一样的驯良。

        影片中至少三次出现这句圣经里的句子。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老板米尔顿潜移默化地暗示凯文,让他低调,别太自负自满,不管能力多强,要学会扮猪吃老虎。同时,他也在测试凯文,看他在面对重大抉择时,是如何选择。是否能做到像蛇一样的机灵,像鸽子一样的驯良。

Pressure. It changes everything. Pressure. Some people, you squeeze them, they focus.Others fold. Can you summon your talent at will? Can you deliver on a deadline? Can you sleep at night?

压力。它改变了一切。压力。有些人,你挤压他们,他们越专注,其他人则受挫蜷曲。你能随时发挥你的才能吗?你能完成目标吗?你晚上能睡着吗?

        直到影片最后一个案子,凯文无时无刻不在压力之中,他出色的完成了他的任务,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并不是他想要的。虚荣让他扛起了压力,他只想着赢,因为输了这场官司,他就不再是“不败律师”。或许还有米尔顿的激将法,总是将几乎处于崩溃的凯文引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走。

        凯文一直不会承认自己会输,即使是给与他第二次机会后,他还是不会放弃功成名就的另一条路。他确实很聪明,为被告辩护的案子从来没有输过,但他不够有智慧。虚荣令人嫌恶,但可惜它又是人类的本性。我们说一个人有没有智慧,是看他会不会读书。

        罗翔老师说,这是因为没有找到高级乐趣,低级乐趣总是占领我们的头脑。而要摆脱低级乐趣,就得要学会读书。

      我们为什么读书,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可能仅仅是为了生计,为了出息,同样,也有人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梦想,或者又仅仅只是口头上的自我迷醉。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在说,自己在奋斗,在努力,不久后又陷入低迷,陷入所谓的俗的快乐,进而在“虚度光阴”后,产生深深的罪恶感,然后重复以上过程。

        读书,看得更远,看得更深。为什么九年义务教育不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成功人士”,因为九年后,我们只学会了怎么认字,真正的读书、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总看到公众号说,为什么你不会成功,因为你不够努力。真的如此吗?如果你信了,说明你还没有学会读书。当然,如果你把我的话囫囵吞枣,说明你同样不会读书。

最后再次提起罗老师在讲读书的一课中说的一句话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张三。 ——罗翔

每个人都是魔鬼的代言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