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讲 何谓角色小说 || 大塚英志《角色小说的制作方法》

2022-02-09 16:46 作者:屋顶现视研  | 我要投稿


第一讲 何谓角色小说

前言

人是为什么想要成为小说家的呢?于我而言,这其实是最大的疑问。虽然也有因为想要出人头地、想要版税等这样真实的动机而成为小说家的人,但是,会有人觉得“成为小说家”这件事不知怎地在某处与“我是我”这一认定紧紧相连,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

尽管如此,谈到专业作家们的情况,一位有名的女作家钟意于“我注定要成为小说家”的说法,而村上春树呢,他是因为在神宫球场看了养乐多燕子队的棒球赛,突然想写小说,感觉是带着随笔的心境下笔的。因为他们已经是“作家”,说的话自然是金玉良言。于是,小说家要么天生就是小说家,要么有一天,小说家的人格突然从天上降临凭依\附身到你头上,两种情况非此即彼。但是,作家们喜欢这样的说法,是因为自己是“小说家”这件事和本人的“我是我”这一认定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缘故吧。所以,比起写小说,小说家们更热衷于塑造自己的角色。像“无赖派”、“アウトロー(不法之徒)”这样的角色作家以前有一大票,但他们也不像自己所声称的那样过着破产的生活。天生注定靠笔杆吃饭也好,在神宫球场受洗也罢,对小说家自身而言,自己是小说家这件事也是和“我是我”麻烦地扭结在一起的。

成为小说家与“自我探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学”是奠基在大大小小的“私小说”传统之上的。而且,新手们当不好小说家,似乎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区分“自我探寻”和“写小说”的行为。更何况,作家们硬说自己突然间当了作家,就像在不言自明地主张着“作为作家的我”。

总之先把那些找寻自我的人晾在一边,本书想从这里开始。为此,我打算以不会被“自我探寻”的问题所困扰的小说形式为例,关于如何创作小说的技巧(ノウハウ),像是考试参考书一样进行讲授。诶呀,大概有很多人说自己想写的是关于“我”的小说吧。但是在此刻,请暂时把你自己的“我”、以及所谓的“私小说”放在一边。请认为自己是被骗了。


青年小说的可能性

那么,撇开“我”的小说到底是指什么样的小说呢?那便是“像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译者注:角川Sneaker文库是KADOKAWA旗下品牌角川书店(KADOKAWA SHOTEN)出版的轻小说文库,创立于1988年3月。]。如果你对这个形容没什么实感,请先把它看作是青年小说吧。这是在面向年轻读者的,每月几十本地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内容上让人联想到游戏和漫画的小说。“Sneaker文库”是角川书店推出的青年小说品牌,无论是好是坏,都引领了这一文类的基本方向。那么,本书的读者们,不管是想写“像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人,还是以被“群像”登载为目标的志于成为纯文学作家的人,或者是无论如何总之想成为小说家的人,可以说各色各样。对于一些读者来说,他们或许会觉得,这本写得像是青年小说入门书一样的读物与自己想写的小说南辕北辙。

但是,如果要现在把本书的“包袱”(オチ)抖出来的话,我要说青年小说才是从日本“文学”起源时就一直存在的小说形式。学习青年小说的写法其实也会与学习关于“我”的小说写法最终联系在一起。当然,就算完全不想写“私小说”,一心想要写青年小说,那也完全没有关系。如果假以仔细编排收拾,青年小说中蕴含着巨大的可能性。然而,举例而言,原来的青年小说作家,一朝成长为能够出现在一般的小说杂志和周刊杂志上的随笔写手和作家时,他们作为青年小说家的黑历史往往被删除,或者被称为令人厌恶的回忆。真的有很多人是这样的。个中心境也不是无法理解。

我自己在“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中,发现了小说的未来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又做编辑又做评论家,做漫画原作者,做大学讲师,最后自己开始写“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那是因为“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对自己文类的可能性并不自觉。即使有凤毛麟角冒出头,直到今日,“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平均水平依旧费拉不堪。但是,费拉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不是文学,也不是因为它们并非给大人读的小说。而是因为作者和编辑一次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手里的小说到底是什么,所以它们作为“小说”的进化失败了。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出版商方面并不认为“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是“小说”。

如果不是小说的话,又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问题的答案与“Sneaker文库小说的封面为什么是由漫画家来画的呢?”紧密相连。


Sneaker文库小说的封面绘为什么是动漫绘画呢?

Sneaker文库小说的封面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漫画家呀动画师的手绘插画。并不只是Sneaker文库,书店里大概会和Sneaker文库相依而居、放在同一角落的电击文库或者富士见fantasia文库,或者是面向女孩子的Cobalt文库或者X文库,情况也是如此。当然,也有罕见地将漫画插图用于封面画的普通文库本和单行本。最近,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这是因为普通小说文库卖不出去了。从坏的意义上说,它们也变成了“Sneaker文库”。

话说回来,“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文库本为什么会像约好了一样附有动画和漫画的封面呢?而这件事又是如何成为与“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本质息息相关的问题呢?这件事值得特意考虑。

当然,我也不是说Sneaker文库小说封面非得是动画和漫画。但是举例而言,我自己的小说《多重人格侦探赛可》在Sneaker文库出版的时候,我曾因为封面绘应当交给谁的问题争执不下。嘛啊,窝佬这脾气,不管干什么工作都会和出版社或者相关方面拧巴在一起的,这是窝佬的艺术风格,本身没什么好稀奇的。在封面绘这事上,当窝佬曰,并不交给“赛可”的作画负责人田岛昭宇,而是起用默默无闻的英国插画家特雷佛·布朗时,角川书店方面当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当然,特雷佛先生的默默无闻只是在动画和漫画的领域而言,当时他已经出版了画册,世界各地也有热心于他的画的收藏家。我也是其中之一。这和在动画和漫画的周边,连一格漫画都没画过,只画过一幅画的插画家也自称“艺术家”是完全不同的。我也写过他的画册的解说,当我非常自然地思考“赛可”小说的封面插图是谁好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他的画。但是出版社表现出了难色,读者们也揣测为什么这不是田岛昭宇的画呢?质疑声蜂拥而至。然而,通过特雷佛先生的封面插图,我力图向“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提出我自己的一个小小疑问。也就是,希望出版社、读者和同行的小说家们考虑一下,为什么“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必须使用动画或者漫画作为封面绘呢?以前,虽然我曾对另一个自己负责原作的游戏进行过小说化,但是“赛可”的小说是我有意识地想要写小说的第一部作品。因此,这也是我自己的问题,当我认真地从现在开始写小说,我要写的小说是什么样的小说,我果然想好好思考这件事。

多重人格侦探赛可


作为角色商品的小说

话说回来,封面是不是动画和漫画是那么重要的问题吗?从结论来说,很重要。我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到“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和其他小说之间决定性差异的问题。

如今,在“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里加入动画或者漫画的绘画,不管是编辑还是作家都当成常规,谁也不会深究其理由。非要说的话就是“卖得出去”这样大而化之的理由之一罢。“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包括诸如游戏或者动漫的小说版,这就是原商品的二次商品。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带有原作插图的电话卡或者谷子周边(goods),或者是带有漫画封面的“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它们作为商品来说都是同样的水平。

确实,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就能理解只要附有人气动画的封面插图爷就买买买的心情。但是,“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也是一部小说,重要的出版商在这一点上退缩了,而窝佬对此不能接受。

我之所以没有在小说版“赛可”中使用田岛昭宇的封面插画,是对作为封面插画的附属品是否是小说的“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提问。巧克力蛋的手办本来是巧克力的赠品,而赠品现在是商品的本体,巧克力只是为“食玩”这一商品提供流通渠道的权宜之计。“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也有这样的一面。我并不是否定将漫画家或者动画的绘画作为封面这一行为。但是,就“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而言,我首先应该证明,它们不是作为“角色商品”,而是作为“小说”而言有很好的销售价值。

话虽如此,我也不否认有着作为角色商品存在的小说。不过,作为好的角色商品的小说和不是这样的小说,确实有所区分。

例如,试着拿一件在Animate附近卖的角色谷子周边,在身为粉丝的你们看来也不一定就此满足吧?即使画的是同样最喜欢的角色,也有在粉丝看来喜欢的画和不喜欢的画,也不是随便哪张都能拿来贴在文具盒和手机挂件上的。虽然设计和小剂量的品味本应会左右其作为谷子周边的销售结果,但有很多角色谷子周边给人以只要有绘画在上面就万事大吉之感。

作为角色商品的小说也是一样的。即使没有画,T恤的穿着也需要让人舒服,无论是颜色还是设计,都应保持作为T恤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应该印上品质高的角色绘画,Sneaker文库小说终归也是小说,这应该是最低的条件。然而,窝佬可以清楚地把大字报贴在这里,“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作者之中,不符合这条最低纲领的大有人在。“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作者和编辑中,有许多因为自己的文类相较于其他小说等而下之而感到沮丧,但那是因为有些人确实拉了胯,这个文类还惯着他们,这就没办法了。这就是为什么志在成为青年小说家的诸君绝不能以这条最低纲领作为目标。


以动画和漫画为原型的小说

刚才,我虽然做出了“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如果总是需要依赖封面绘画那就打咩了”的断言,但是,如前所述,同时我也认为,对于“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这一文类的小说而言,封面绘画是动画或者漫画这件事在本质上规定了其应有状态。

话虽如此,窝佬此处先宕开一笔。请看图1和图2,这些都是“赛可”系列和“木岛日记”等由我负责原作的漫画的所谓设定资料。画插图的是我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他以这种形式将我的形象和想象中的粗糙印象画成插图,最终为每个角色完成设计画。漫画家们用自己的画风来改编这幅设计画,升华为漫画用的角色。也就是说,在我担任“原作”的情况下,原作的形式不仅是语言剧本,还同时提供视觉形象的案板。

比起用文章来传达角色的形象,事先写成“画”会更直观单纯地表现出来,这也是理由之一。然而原因不止如此,比如我写小说的形式主要是把自己画的漫画给小说化。在这种我称之为小说化(ノベライズ)的小说创作技法中,我发现了“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一种可能性。要说这是怎么一回事,那就是对“需要通过漫画的形式画一遍才能成立的小说”的兴趣。所以我事先会以这种形式准备角色表,即使是写并非漫画之小说化的小说的时候,不,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手法。也就是说,我是特地经过漫画风格、动画风格的画所规定的角色设计来决定要如何写一部小说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这就是将“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与其他小说,也就是“文学”和“通俗\娱乐小说”进行严格区分的决定性区别。不管怎么说,“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原本就是把动画和漫画的画作为“范本”的小说。

“写生”现实的文学

我说的话有点抽象了。但是请一定要努力读下去。不管怎么说,这是关于你们要写的小说到底是什么的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与“定义”相关的部分。

那么,你可能在(日本的)文学史课中听过或者学过关于自然主义文学的部分。啊,能想起来是田山花袋的《蒲团》的同学是认真听课的吧。

你可能没想到我会说出这么难的话,但如果要扼要地说明一下,我说的就是“自然主义文学”这件事了。自然主义文学是指像写生一样临摹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的文章写法。“写生文”这一说法在说明“自然主义文学”的文章方式时经常被使用,例如,将历史教科书中记载的画卷和浮世绘,与和它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外国电影“写生画”进行比较,“写生文”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画卷的画没有采用所谓的远近法,如果是浮世绘的话,人的脸和身体会被扭曲成很奇怪的形状。但是,“写生”式的画就像是追踪了照片一样,从物体的远近和阴影到形状都是为了正确地复制“现实”。所谓自然主义文学是指在文章中正确地说明现实,正是照片中想要“写生”的小说的存在方式。无论是绘画还是小说,尽可能正确地再现现实的想法被称为现实主义。而明治时期以后的日本小说,或多或少都是基于从文学到娱乐的这种“自然主义”手法来描写的。

在这里我不想搞错的是,自然主义并非仅仅是把事实转移到文字里,而是在写虚构的人物的情况下,以现实的人的肉体和思考方式为基准来描绘其肉体和思考方式。当描写脱离了现实时,它被称为“考证”,采取的方法是通过现实逻辑的延伸来考虑其中得以可能成立的逻辑。在这个意义上,SF科幻小说也是“自然主义”的。当然,也存在着超现实主义这一有意脱离“现实”原理的小说形式,江户川乱步便认为侦探小说是建立在与“自然主义”不同原理之上的小说。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日本用日语写的小说大半都理所当然地采用了“自然主义”式的想法,这太过理所当然了,谁都不在意了。

其中为数不多的例外就是“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也就是说,自然主义文学和“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想法之上的。


新井素子与动画般的小说的诞生

那么,在这儿我们终于回到了开头的问题,即“Sneaker文库小说的封面为什么是漫画家和动画师画的呢?”这也是对我为什么事先特地让staff准备好漫画风格的人物绘画的回答。我认为“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是“写生”动画和漫画等世界中存在的虚构的小说。这和把热点动画或者漫画直接从等式右边还原到左边的小说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当你们读到“赛科”的小说化作品的时候,你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田岛昭宇的画。而且,就算读的不是以动画和漫画为原作的小说,Sneaker和Cobalt文库的读者接触到这部小说后,脑海中浮现的也不是现实中人类的形态,而是动画和漫画的绘画吧。读了Sneaker文库的小说后,不禁想到这幅插图如果不是给××老师,而是oo老师会更合适,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呢?“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带有动画和漫画风格的封面,这是潜移默化地表明,这部小说不是按照现实的原理原则,而是按照动画和漫画这一类型所包含的虚拟现实的原理原则写成的。

像这样并不以“现实”为写生对象,而是以“动画”或者“漫画”作为写生对象的新小说,最先自觉地在这个国家写作这样的小说的是新井素子女士。她高中的时候获得了现在已经不存在的某科幻杂志的奖。彼时她在一家报纸的采访中回答说:“我想写一本类似鲁邦的小说。”不用说,“鲁邦”就是动画“鲁邦三世”,她并不是对鲁邦进行了小说化改编,但在自己文章中再现了“鲁邦”动画给人们的印象,那个时候,我似乎是这样想的。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新井素子女士的想法实际上在日本文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每个人都认为写一部像现实一样的小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她却想写一部像动画一样的小说。所以如果夸大其词的话,她就是在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这一近代日本小说的约定之外轻松地踏出了脚步的人。

也许,新井素子也没有意识到那个时候的自己做了什么吧。她的处女作虽然没有用漫画和动画的绘画来装饰,但是作者强烈地意识到了自己书写的是用文章方式写下来的动画。因此不只是SF爱好者,动画和漫画迷们也热烈地欢迎了她的作品。(另一位在她之前的科幻作家平井和正,也被认为是读起来像动画和漫画一样舒服的小说家,不过这事我们改日再议)

所谓Cobalt文库式的少女小说,最初也依赖于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但是随着新井素子与这股潮流的合流,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这样想的话,文章、封面和插画都是自己动手的漫画家折原美都( 折原みと)的登场原来是必然的事,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说她正是一位适合把少女漫画转换成小说的作者。

当然,我不认为Sneaker文库之所以把动漫绘画放在封面上有什么太深的理由。在Sneaker文库之前,藤川桂介的《宇宙皇子》以动画师(动画角色·设计)“いのまたむつみ”绘制的封面而出版,我认为这就是(动漫绘画放在封面的)契机。这部小说虽然不属于Sneaker文库,但却紧紧抓住了读者想要读像动画漫画般的小说的潜在欲望。不过,这究竟错在哪里了呢?“像动画一样的小说”一下子就变成了“只要放上动漫封面和插画,读者就会买的罢!”这样十分被人看不起的领域。所以我并不是要否定“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封面放上动漫封面这回事。我只是想要再次重申,这是一个关乎青少年小说本质的问题。


描绘假想现实的小说

顺便说一句,前面提到的自然主义文学创造了另一个有特色的东西。那就是“我”这个存在。也就是说,自然主义的小说家们把写生的对象不仅指向了在外的风景,也转向了自己的内心内部。也有人认为,日本的现实主义小说所写生的并非“现实”,而是这个“我”的内面。所谓的“私小说”便是其中的典型,即使不是私小说,各种文学、娱乐也都用第一人称写成“我”,读者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作者自己的反映。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我”是作品中虚构的角色,但读者却在那里找到了村上春树。在论述夏目漱石的小说时,作品中“我”的体验也被理解为漱石体验的某种反映,这就是小说的阅读方式。

但是,在“动画般的小说”中,应该“写生”的“我”是不存在的。不管怎么说,在那里的不是拥有“我”和活生生身体的人,而是虚构的角色。即使是用角色的第一人称来写的,那也不是作为作者反映的“我”,而是对那个“角色”来说的“我”。不是生活在像我们这样的人类形态的存在内侧的“我”,而是配置在具有动画和漫画外表的角色中的“我”。

整理一下吧

我们如此定义“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


①它并非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小说,而是建立在动画、漫画这样完全不同的原理之上的小说。

②“我”并非作者的镜像,而是寄宿在“角色”这一虚构的东西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本书中把“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称为“角色小说”。如果说,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来描写“我”这个存在的“私小说”是日本近代小说的一极的话,那么,把这种根据漫画的非现实主义来描绘角色的“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称为“角色小说”,大概最能准确地表现它的本质。

话虽如此,“角色小说”这个词,其实是“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相关从业人员偶尔会说出的隐语。“说到底不过是角色商品罢了”,此处编辑们的曲折心境若隐若现。用这个词来形容一部小说,就是说它和带有角色绘画的电话卡啊桌垫啊是一样的东西。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把“角色小说”一词作为“Sneaker文库般的小说”的绰号,以积极的意义来使用。

我们要写的是像漫画一样的小说,是像动画一样,像游戏一样的小说,而且在其中心的并非“我”,而是“角色”。而且,写这样的小说,就是一下子远离这个国家的小说传统,迈向未知的地方,创造出新形式的小说。这么想的时候,无论是动画的小说化,还是封面是动漫绘画的小说,都是第一次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是很不幸的,所以在这里首先要重申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这不就是怎么写小说的说明吗?”你或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但是事情并非如此。你要写的并不是关于“我”的故事,而是关于“角色”的故事。

然后,请先告诉自己,你写的并不是“现实”,而是像动画和漫画一样的另一个“虚拟现实”。

这是第一步。



翻译:Va-11 Hall-A

校对:春埼美空

仅供学习目的,禁止商业用处,译文基于CC BY-NC-SA 4.0发布

如有侵犯您的资产法权,欢迎及时告知并提醒我们删文跑路

欢迎有志者私信加入或投稿(翻译或原创):lab_on_roof@163.com

闲聊:大塚,由于经历丰富(漫画杂志编辑、漫画原作者、思想意义上的批评研究者),他的创作论总会结合他的批评论,反之常常亦然,这是比较稀少的;还有这本可以购入看看,简中已经出版


第一讲 何谓角色小说 || 大塚英志《角色小说的制作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