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大纲》5.2.2.2 实践决定认识的内容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实践决定认识的内容
认识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是,要使头脑反映特定的客观对象,形成关于特定的客观对象的认识,就必须通过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才能同客现对象相接触,客观对象才能反映到头脑里来。如果不去接触某种事物,这种事物怎么可能反映到头脑里来呢?这是任何不带成见的人都能够理解的道理。毛泽东同志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1]“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这些伟大的革命导师之所以能够创立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指导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由于他们亲自参加了现实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没有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历史上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绝大部分都是由那些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被剥削阶级视为“卑贱者”的人们作出来的。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dayuejin以来的无数发明创造,都出自工农群众以及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革命知识分子。那些“纸上谈兵”的人,“闭门造车”的人,只会冥思苦想或者引经据典的人,至多只能拾取别人的牙慧,要想对事物有创造性的科学认识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人,而只有在实践中“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的人。只有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党的任何一条正确的路线、方针或办法,都不可能在一定的实践尚未发生的时候就预先产生出来,而且也不可能在实践的初期很快地产生出来。无论民主革命的路线或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以及各种具体的方针政策,都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才逐步地形成起来和完善起来的。我党历史上的教条主义者不承认这个真理,他们轻视实践,以为只凭现成的书本知识和革命的热情就可以提出正确的路线和方针,结果是一再地遭到碰壁,使革命事业受到很大的损失。
根据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同志经常地反复地强调一切革命者到实践中去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他在说到革命战争的时候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 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3]在说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不能“用坐着不动的方法去取得”,而只能“用走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去、在斗争中学习的方法去取得”。[4]对于干部的培养不应当采取“前怕龙后怕虎的态度”,而“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5]他教导各级干部,要能够正确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懂得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懂得生产发展的规律,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亲自蹲点,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自己积累经验,总结经验。
强调亲身参加实践的重要性,不是忽视间接经验。任何个人,由于活动范围和精力、寿命等等的限制,所能取得的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事实上多数的知识还是来自间接经验。拒绝或轻视间接经验是错误的。只有有分析有鉴别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古代和外域的知识,才能丰富自己的认识,扩大自己的眼界。毛泽东同志说:“如果样样要待自己经验,否则固执已见拒不接受,这就是十足的‘狭隘经验论’。”[6]毛泽东同志在制定中国革命建设的路线时,就不仅总结了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也参照了国际革命的经验和历史的经验。但是,能否由此得出结论说,认识有两个来源呢?不能。因为对我来说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对别人来说还是直接经验。追本溯源,认识还是来源于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而且,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时候,也还必须同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考证它们,“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7]否则间接经验也不可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
彻底地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必要条件。以发展科学技术的问题为例:有的人总认为我们不可能在科学技术上作出重大的发现或发明,不敢设想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这种怯懦的想法究竟有什么根据呢?一点根据也没有。这些人不懂得,科学技术并不是什么“祖传丸散,秘制膏丹”,而仅仅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客观规律对一切敢于实践善于学习的人都是敞开着大门的。我国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上之所以落后,完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结果。现在我们有如此优越的社会制度,有几亿意气风发的人民,有毛泽东思想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作指导,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通过实践,通过学习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东西,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发现更多的客观规律,从而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呢?难道西方资产阶级可以做到的事情,东方无产阶级就做不到吗?事实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善于学习,在科学技术上是没有什么“禁地”不能进去的。科学技术如此,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工作也无不如此。只要勇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坚持严肃的实践和认真的学习,就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开辟新的天地,创造新的奇迹。
注:
[1]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3页。
[2]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4页。
[3]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5页。
[4]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选集》第 - 卷,第180页。
[5]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选集》第 - 卷,第169页。
[6]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97页。
[7]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