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克polo衫军大衣,30年前有多流行?从穿衣变化看懂时代变迁【IC实验室】
2022-11-06 17:05 作者:Tronos_xyz | 我要投稿

【观后感】
都是从穷人过来的。穷的时候,耐穿、有的穿是需求、因为没得选。慢慢的有钱了,舒适度、颜色、好看、对身材的塑造、个性、使用场景等等,这些更加精致的需求慢慢就出来了,这种现象确实证明了社会的进步。
“男生到了20岁不要穿得像个小孩”,由这句话引发的一阵风气,我感觉就和一直以来、各种各样、已经过气的话题一样,本质上, 就是需要有这么一个东西A,它能够引起人们的讨论、带动风气,这种东西来得快、走得也快,但是没有多少时间,下一个A就来了,更加仔细一些我就起个名字,A1、A2、A3、A4……吧,反正都是A,如果没有A,人们也会自主进行讨论、只不过有了A这个东西,人们的讨论方向被引导了。这种引导背后,有什么目的吗?涉及到利益吗?不知道。只是,利益=钱财、注意力、时间,如果我们足够理智、我们一定会按照标准答案的方式去分配我们的利益,可现实是,我们大部分时间很难保持理智。比起学习,打游戏更加容易获得快乐;比起,很多东西都看透的50岁的人,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年轻人的情绪更加容易被调动、一旦情绪被调动了、就不理智了,那么从这个人身上获取他的钱财、注意力、时间就变得容易啦,那么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不知道。
“A到了条件B不要C”,或许是一种观点,表达观点是自由的。听或者不听的权利也是自由的。每个人情况不同。比如我,一个普通人,从小到大,穿衣服,很简单:舒服、耐穿、颜色朴素、夏天凉快、冬天保暖,没了。可能有点老土吧,可我觉得有这些就够了。
更加精致的需求确实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可是,当技术、案例、数据已经拿到手里以后,这些工具或许还是围绕着最初始、最质朴的需求去运转比较好,确实适合,我们就继续发展,如果不适合,那么就封存吧。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