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生物学631&902】2024报考指南
Part1:专业、学院及导师介绍
本部分内容为具体如下:1. 专业简介;2.学院简介;3.师资力量
Part2:报考难度分析
本部分内容为具体如下:1.分数线及报考情况分析;2.学校报考难度分析
Part3:备考攻略(含参考书)
Part1:专业、学院及导师介绍
➤ 海南大学生物学专业分析
1.专业基本信息
071000生物学
专业类型:专硕
研究方向:
0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2微生物学
03动物学
04遗传学
05植物学
06全健康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1生物化学(自命题)
④902普通生物学
复试科目:
1038分子生物学
加试科目:
①遗传学
②细胞生物学
2.专业介绍
海南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可追溯到新中国对天然橡胶战略储备时期。该学科在201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国初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应党中央“发展我国自己的橡胶事业”的号召成立(后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热带生物科学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热带作物基础与应用性研究中取得了辉煌成就。该学科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198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为我国热带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南大学生物学学科致力于服务海南健康岛、生态岛、国际岛建设,以解决热带地区岛屿的重大生物学问题为导向,逐渐形成独特的研究特色。其中,环境与基因互作及健康风险评价、全健康风险防控技术、热带虫媒传染病与病媒生物学、新/突发传染病与病原生物学是该学科的研究重点。目前,该学科依托海南省全健康重点实验室、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植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等平台,致力于引进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并强化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和领域的内涵建设,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该学科将为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3、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
本学科将为国家培养生物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所培养的博士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谦虚、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掌握坚实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能上获得创造性的成果。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4、研究方向
0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2微生物学
03动物学
04遗传学
05植物学
06全健康
➤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 Hainan University),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和原海南大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专业合并组建而成,是海南大学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建设单位。
学院重点围绕生物学一级学科建设。目前,学院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专业为海南省级特色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概率统计A、大学物理A、有机化学A、无机化学B、分析化学B、物理化学B、生物化学A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生物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体系。
海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应国家战略天然橡胶的科技攻关而生。1985年获全国首批植物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4年获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1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14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年获科技部教育部“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21年生物学获海南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01年设立生物技术本科专业;2003年和2008年分别设立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本科专业。2009年建立了海南省生物科学与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大学基础生物学公共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分室、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
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级人才1人,海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才、南海名家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35人次以上。高级职称92%以上,博士学位获得者82%以上。学院正大力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跃升。
学院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积极融入海南大学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团队正在以支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基本点,针对健康中国和海南健康岛建设的重大需求,围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这一总体目标,从“人类-动植物-环境”整体视角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瞄准全健康学科前沿,采取跨学科合作,解决关键生物学基础问题。围绕重要疾病(包括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发病机制、诊疗和防控技术开展高水平研究,为建设健康海南和生态海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依托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个体和群体水平,从理论创新到重要应用研究平台。近5年,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共20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58篇,其中SCI论文158篇;获授权专利2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出版专著12部。本学科为我校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植物和动物科学进入ESI前1%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培养根本点,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养”方案培养拔尖创新型生物学人才。在近30年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一大批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热带生物科教基地,为热带亚热带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就读博士研究生近200人,硕士研究生约180人,本科生800多人,国际留学生20余人。学院承担全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五大生物类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建立了汇集全校优秀师资的五大基础生物学课程团队。近年来本科生发表SCI论文4篇、获专利17项;毕业研究生累计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应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5%,本科生考研录取率35%,90%以上保研本科生就读国内“双一流“高校。
学院始终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国家战略为己任,开展了海南非洲猪瘟、登革热等重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今后,学院将加大力度在生物、医药、环境等行业产业中的关键生物学问题开展攻关;加强在提高海南居民健康环境、海南人民健康素养、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防控方面提供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服务。
➤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部分师资力量
1、岑举人
职 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E-mail:240729735@qq.com
个人基本情况
岑举人 男 副教授 硕导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 0898-32882843
邮 箱:240729735@qq.com
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邮政编码:570228
招生专业:
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
教育工作情况
2010/9 - 2013/7,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导师:魏群
2007/9 - 2010/7,西北大学,细胞生物学,硕士,导师:步怀宇
2003/7 - 2007/9,西北大学,生物技术,学士,导师:魏朔南
主要工作经历
2020/03-至今,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9/01-2020/02,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副教授
2017/01-2018/12,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副教授
2013/08-2016/12,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讲师
2、陈银华
职 称:教授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个人基本情况
农学博士 教授 生物技术专业
教育背景
12016/01-201607,美国 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2009/12-2013/1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31999/09 -2005/05,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
41995/09 -1999/07,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学士学位。
教学情况
主讲遗传学(省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省级精品课程)
3、姓 名:盛夏

职 称:教授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E-mail:xsheng@hainanu.edu.cn
个人基本情况
海南大学C类人才,环境应激与健康稳态团队负责人
教育情况
2005–2009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班,学士
2009–2012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硕士
2010–2011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生物医学院,硕士交换
2013–2016 挪威奥斯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
科研情况
以通讯/第一(含共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EMBO Molecular Medicine等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篇,累计引用超千次,H=19。
4、从心黎

职 称:副教授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个人基本情况
从心黎 女 理学博士 副教授 硕导
海南省拔尖人才
海南省现代物流业专家库专家
教育背景
2010年09月至2014年12月,海南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12年05月至2012年11月,日本国,京都大学,植物营养专业,访问学者。
2002年09月至2005年07月, 云南大学,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8年09月至2002年07月, 信阳师范学院,生物学教育专业,本科。
教学情况
主讲《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化学》课程。
科研情况
从事农产品采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积极推动海南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在SCI及核心(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3部,授权相关专利10项。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多项。
5、姓 名:李汉增
BMB PHARM

职 称:教 授
E-mail:shandashengkelhz@163.com
个人基本情况
李汉增,男,博士,教授。招生专业方向:遗传学、合成生物学。
教育工作情况
2006年-2010年: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专业(济南), 本科, 毕业设计导师:刘红教授
2010年-2016年: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博士导师:Dr. Ding Xue
2017年-2020年:University of Iowa, Carver College of Medicine, 博士后,合作导师: Dr. Gail A. Bishop
2021年-2022年:University of Iowa,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博士后,合作导师:Dr. Shun-Guang Wei
2022年至今: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职。
教学情况
遗传学实验课等
科研情况
2011年开始从事线虫遗传领域的研究,主要方向是细胞凋亡速度的调控机制,以及精子线粒体清除自噬相关调控;2017年,转向用T细胞conditional knockout 研究多功能配体蛋白 TRAF3对T细胞免疫受体TCR 共激活受体GITR 信号通路的抑制机理;以及大鼠心衰模型中去甲肾上腺素对免疫细胞转移的调控机制。以上所述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发表在《science》《Nature》以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
研究领域
本人将会使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state of art正向遗传学筛选工具。所用模式生物包括,但不局限于秀丽线虫、小鼠及体外细胞培养。回答的生物学问题包括:
1,孕期环境因素对胚胎后代行为发育的影响;
2,记忆形成与存储的分子机理;
3,动物行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机制。
Part2:报考难度分析
➤23年招生人数:24(6)

➤23年拟录取名单



Part3:备考攻略(含参考书)
➤ 参考书目
海南大学官网没有推荐参考书目,且根据学长姐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与判断,其实题目考察范围很大,参考书即便给定也其实不能完全复习范围,根据业内公认经典书目,推荐如下:
1、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十五"普通商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陈阅增(第4版)普通生物学主输吴彬狂陈守良葛明德及辅导紫海大考矿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圣庚《生物化学》第四版

3、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

内容原创于【小海螺海大考研真题及辅导】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专注海南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
关注获得海大免费真题及最新考研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