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迎老师课堂实录】—世界地理

一.世界地理总论
1.区域位置判定
- 利用经纬度进行宏观分析(大致)
- 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范围
- 非洲:小经度,小纬度;
- 欧洲:大北纬,小东经(小于60°);
- 美洲:西经度,回归线以北是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南是拉丁美洲;
- 澳大利亚:南纬,3位数的东经
2.相对位置和形状
- 需要记忆
- 岛

图一是格陵兰岛,全世界最大的岛,冰川覆盖很高,丹麦的属地,归北美洲;B是丹麦海峡
图二是大不列颠岛,A是爱尔兰岛,C是北海,D是英吉利海峡
图三是新几内亚岛,在澳大利亚左上角,分为了两个部分,但整个属于大洋洲
图四是西西里岛
图五是台湾
图六A是苏门答腊岛,A左上角是马六甲海峡,B是爪哇岛,C是加里曼丹岛
图七是冰岛,地热火山很多
图八是新西兰的南北二岛,北边北岛,南边南岛
图九是巴芬岛
图十是马达加斯加岛
图十一是斯里兰卡岛,产茶叶,热带季风气候
图十二是塔斯马尼亚岛
图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是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3.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 名称和位置
- 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如下巴拿马运河细节图; 南美和南极----德雷克海峡; 北美和亚洲---白令海峡; 欧洲北美洲----丹麦海峡

(2)四大洋
- 名称和位置
- 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和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和大西洋;巴拿马----大西洋和印度洋 ; 麦哲伦;德雷克;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
4.地区分析总论
- 分13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8个重点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 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分析和环境问题
- 举例:日本----岛国----地狭(37万)人稠(1亿差不多);资源缺乏;多优良港湾----成为了外向型经济特征(原料进口----石油,煤,铁;产品出口----欧美)----太平洋沿岸工业带----问题:产业单一,老化,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成为新兴工业区(国土南北两端);季风气候----岛国有海洋性;四边临海----北海道渔场;板块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多火山和地震----硫磺矿,地热; 海洋性加山----森林资源丰富; 岛国加山加丰沛降水----日本河流水文特征----河流短小,水量充足,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农业----不占主要经济地位;以小型机械化著名; 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为主----与中国对比(商品率比中国高)
二.东南亚
- 两部分组成:北边的是中南半岛(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这片岛屿统称马来群岛(有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国家)
- 马六甲海峡(全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界点;重要的石油运输航线;由于马六甲海峡使得新加坡----转口贸易
- 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带来地震(引发海啸)和火山(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 气候:中南半岛上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群岛上是热带雨林气候
- 湄公河----中南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中国澜沧江
- 三大片雨林分布:亚马逊,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人类破坏最严重的一片
- 物产:矿产----石油和锡矿;粮食----水稻;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榈
-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十国是一个区域合作组织,经济政治组织
- 宗教:基本信仰佛教(小乘佛教,中国是大乘佛教),马来西亚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菲律宾大部分信仰天主教
三.南亚
- 三个部分: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尼泊尔和不丹;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印度(佛教发源地,信印度教)和孟加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 地形: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不流经印度,在巴基斯坦); 德干高原
-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是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旱季是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季风洋流,冬逆夏顺时针; 旱涝灾害,孟加拉国(以发洪水著名的国家)-----因为雨季降水多,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全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恒河的入海口,地势低平,夏季多飓风,海水涨潮
- 降水量的分布和农作物的分布是有关系的

- 印度:孟买----印度棉纺织中心----近棉产区----降水较少----背风坡,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近黄麻产区----降水多----迎风坡; 班加罗尔----印度的新兴科技中心
四.中亚
- 五个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 地理位置特征:深距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河流是内陆河,湖是内陆湖(阿姆河和锡尔河是里边最著名的河流),补给是冰川融水补给;
- 农业----灌溉农业----种棉花,小麦----灌溉不合理出现的问题----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湖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刮白色沙尘暴----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方)----措施:节水灌溉,培育耐旱品种; 没有灌溉的发展畜牧业----养羊
- 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冶金,机械
- 棉花+羊毛+机械----纺织工业
- 交通便利:古有丝绸之路,今有欧亚陆桥
- 八个上海合作组织: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基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 五海三洲二洋----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欧非洲;印度洋和大西洋
- 霍尔姆斯海峡-----世界油库的阀门;曼德海峡----红海出口;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很重要
- 丰富的石油资源:分布在波斯湾的沿岸;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1/4,90%出口
- 石油外运的路线:重要的几个点是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

- OPEC组织:石油危机
- 干旱的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灌溉农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棉花,小麦,枣椰; 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长绒棉
- 节水农业以色列----地中海气候是偏干的气候----种反季节的花卉,蔬菜
- 水资源的短缺-----争端
- 耶路撒冷:世界三大宗教圣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陆地上是缩短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距离
- 尼罗河----两条支流:白尼罗河(上源是湖)----水量稳定和青尼罗河(上源是热带草原)----有明显汛期---尼罗河也有汛期,定期泛滥----淤积了肥沃的土壤----农业;天文;几何;-----阿斯旺大坝----产生了很多效益:防洪,发电,防御;出现了问题:土壤退化,盐碱化,河口三角洲的侵蚀
- 埃及四大经济支柱:石油,运河,旅游,侨汇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世界从人种分为:白种,黄种,黑种人。世界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才是黑种人,印度是皮肤很黑的白种人
- 非洲称为高原大陆
- 东非大裂谷:板块的生长边界;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是个火山,全球变暖后的冰山融化
- 两组地形剖面图
最左边热带沙漠气候:因为副高控制且有个本格拉寒流,中间两个是热带草原气候,最右边是热带雨林气候

- 非洲气候:炎热----属于热带;干旱;对称----赤道从中部穿过,在南北纬所跨的纬度大致相同;特例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几内亚湾的热带雨林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
- 刚果河----非洲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能资源极其丰富
七.欧洲西部
- 南欧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欧的斯堪的纳威亚半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直布罗陀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北海和波罗的海
- 冰川地貌广布(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 )
-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小,降水分配均匀;成因----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地形平坦,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的进入,海岸线曲折,增加了海洋与陆地的接触面积
- 农业:乳畜业;区位条件---饲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和市场(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 水文特征:典型的河流是莱茵河----水量充足,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流速平稳,有利的航运条件,水能资源差
- 自西向东的变化:从海洋性逐渐过渡到大陆性
- 地中海气候:特点和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橄榄树,园艺业,种葡萄
- 人口和城市:人口特点----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带来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城市特点----城市化水平高(80%以上)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
- 俄罗斯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1700万,1.4亿人)
- 俄罗斯分为欧亚两个部分,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属于欧洲国家,在欧洲部分称为东欧平原,亚洲部分是西部利亚地区----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 贝加尔湖:全世界最深的湖,是断层,内力作用形成的
- 西伯利亚的三条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条河的特点:水量丰富,结冰期长,泥沙含量低,凌汛----有结冰期,有从低纬到高纬的河段
- 西西伯利亚有很多沼泽,与中国的三江平原类似,形成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少
- 丰富的自然资源:亚寒带针叶林;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
九.北美
- 三大南北纵列带(地形):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中部----大平原;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阻挡太平洋的水汽进入;东部低缓的山地使大西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年较差大(原因:中部的平原纵贯南北,冬季北冰洋的冷气流长驱直入,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北上)
- 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成因都是外力作用;作用:使北美地区增加了水汽,为经济方面----廉价的水运,提供了丰富水能资源
- 美国领土变化:48个本土州,1个特区,2个海外州(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州)
- 美国的农业地带:农业特点----机械化,地区专门化,社会专业化

玉米带为乳畜业提供饲料,中国生产玉米最多的是吉 林省;乳畜带的区位分析: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太适合粮食生长,适合牧操市场;接近工业区,市场广大,欧洲移民的传统工业方式
- 美国的工业带:东北部工业区区位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包括五大湖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的煤矿,五大湖提供的便利的水运交通,丰富的水源,欧洲移民最早到达的地区,农业基础好; 南部工业区----核心城市休斯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石化和宇航,依托于墨西哥湾的石油,宇航是因为纬度低; 西部工业区----主要城市是旧金山和洛杉矶,分别是硅谷好莱坞出名

十.拉丁美洲
- 拉丁美洲=南美洲+墨西哥+洪都拉斯那一片的+加勒比海的一些国家(古巴,海地那些)
- 南美洲:最大国家是巴西;委内瑞拉出石油,哥伦比亚出咖啡;地形:火地岛----南边是德雷克海峡,北边是麦哲伦海峡;
-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主要解决了美洲东西两岸的运输
- 主要地形区:安迪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边是巴塔哥尼亚高原
- 亚马孙地区:1.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形原因----南北两侧是高原,西侧是高山,有利于水汽的进入;洋流----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 ;2.热带雨林----作用:调节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淡水,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破坏:砍伐----木材,开垦----粮食,热带经济作物;保护:国际合作;3.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流量和流域面积均是世界第一;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安第斯山对太平洋水汽的阻挡;秘鲁沙漠的向北延伸----原因:一是秘鲁寒流的影响,二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巴西高原东侧的热带雨林;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巴塔哥尼亚荒漠;安第斯山的垂直地带;5.巴西的人口分布:经济原因----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亚马孙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 加拿大的人口分布集中在国土的最南部,美国的边际上----由于经济发达和气候暖和
-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单一政治职能的首都,巴西最大的城市里约热内卢,其次是圣保罗
十一.大洋洲(澳大利亚)
-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是图瓦卢,因为海拔很低
- 这些岛国都不穷----主要靠磷矿,旅游业
- 夏威夷群岛属于大洋洲
- 澳大利亚:1.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位于南半球的大陆,地广人稀(770万的面积,1800万人口);2.自然环境呈半环状分布:原因----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西海岸是寒流,东海岸是暖流;

3.农业方面,突出的是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好处:可以灵活安排农事活动,自己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抵御市场的风险; 种冬小麦----秋(3,4月份)种夏(11,12月份)收,剪羊毛----春天(8,9月份);除了混合农业也有商品谷农业,畜牧业;大自流盆地,如下图:

4.采矿业:铁矿,铝土矿
十二.南极洲
- 位置:南极大陆是全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 气候: 酷寒,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干燥;烈风----极地东风带,东南风
- 科考:中国在南极3个站-----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既没有极昼也没有极夜,什么季节都没有),中山站(南纬70度),昆仑站(南纬80,东经,在冰穹A),泰山站,罗斯海新站; 南极科考的季节是南极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