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我觉得我行了”
天晴了,雨停了,理想又觉得自己行了。
2月25日,理想汽车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显示,理想汽车2020年总营收94.6亿元,净亏损为1.517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亏损24.4亿元人民币降低93.8%;其中Q4营收为41.5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65.2%,实现毛利率17.5%(高于全年平均水平16.4%),季度净利润首次为正达1.075亿元。

与这一尚佳的财报数据映衬的,是日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内部信里提出的2025战略:到2025年达成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按照李想对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超800万辆的规模预测,理想汽车该年需达160万辆的销售业绩。
事实上,这并不切实际。一方面,理想汽车产品线较窄,新车型推出频率相对较低。据了解,自2015年成立至今,理想汽车仅有一款产品理想ONE,其第二款新车型(全尺寸的增程式大型SUV)或将在2022年推出。而同为美股上市造车新势力,2014年成立的蔚来汽车目前旗下已有ES6、ES8、ET7和EC64款产品,小鹏汽车也已有P3和G3两款产品。

从销量数据来看,理想汽车2020年全年交付量为32,624辆,与2025年期望目标差距颇大,约为其五十分之一。相比传统企业(例如一汽红旗),理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难有充足的资金与技术来支撑实现产品综合竞争力及销量的高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李想就曾表示,“理想汽车的目标为到2020年卖出10万辆,到2025年能卖出100万辆。”显然这一期望并未实现。
另一方面,伴随着特斯拉国产化及补贴退坡,以及2020年疫情加速车企淘汰赛,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新能源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10.9万辆,理想汽车仅占比2.9%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与五菱宏光MINI EV则分别以137,459辆和112,758辆的业绩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前二,两者市场份额分别为12.39%和10.17%。其中特斯拉凭借国产化率的提升不断降价,从而挤占市场;MINI EV则以城市代步车的定位“后来居上”,稳据A00级细分市场,实现薄利多销(售价2.88-3.88万元)。

此外,理想汽车产品品控有所缺失,拒不承认质量问题的公关策略也受到诟病。去年11月1日,继此前“理想ONE着火、理想汽车重新定义‘冒烟’”后,面对“断轴隐患”,李想承认产品缺陷,却以“硬件升级”的方式逃避质量问题。在引起社会舆论谴责后方才以道歉信及召回方式结束。
或受此影响,同月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明确指出“车企不能以OTA方式隐瞒车辆缺陷、规避召回责任”、“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制定召回计划并向市场监督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理想汽车从剑走偏锋专注增程式车型,到去年4月转而将其归类于插混,但有分析指出当前新能源政策偏向于推动纯电车型发展。在产品与技术并无优势可言的情况下,理想汽车能否保持亏损收窄乃至盈利尚且未知,更何谈5年后160万辆的销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