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曲线、LM曲线
回忆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投资需求增加,则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而我们知道,投资需求是由利率决定的,利率越高,投资需求越少。那么,就可以得到利率和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即IS曲线:

外生变量对这个图的影响非常简单。G\C\NX的增加\减少会导致曲线的右移\左移。
需要重点了解的是当产出不在均衡点时,其向均衡点的变化路径。
首先明确:A点代表供过于求,B点代表供不应求。

然后,变化路径应该是水平的,即利率不变,产出向均衡调整:

为什么呢?因为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对于产品市场上的企业来说,供过于求直接反映为库存的增加,因而也会直接让它们在下期减少生产;而利率对于它们来说是给定的,它们并不能直接影响利率。
IS曲线描述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产出和利率的关系;而LM曲线描述的是在货币市场均衡时,产出和利率的关系。因此,为了画出LM曲线,我们首先得研究货币市场。
和任何市场一样,货币市场也有着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供给、需求、价格。
货币供给比较简单,我们一般把它视作一个给定的外生变量。
货币需求其实在国经中已经谈到过了,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1. 价格。如果价格水平翻了一番,那么每个人想持有的货币数量也会翻一番。
2. 产出/收入。如果工资涨了,那么持有的货币量肯定上升。
3. 利率。利率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因此我们可以将货币需求函数写成如下形式:
Md=P*L(R,Y)
最后是价格。对于商品来说,它的价格是用货币计量的,但货币不能计量自己的价格:说100元值100元只是同义重复。因此,货币市场中的“价格”,实际上是利率。
为什么呢?前面提到过,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那么也就可以看作使用/持有货币而付出的代价,即货币的“使用价格”。比如,利率是5%,那么我持有100元货币,实际上付出了5元的隐性成本。
三大要素齐全,可以画出货币市场的均衡了:

乍一看,这里面并没有Y。但不要忘了,Y是会影响到货币需求的。则如果Y上升:

R会跟着上升。换句话说,Y和R是正相关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画出LM曲线:

可以发现,它和IS曲线是恰好相反的,一个斜向下,一个斜向上,但它们并不矛盾。
IS曲线斜向下的原因是,R上升,会减少I,进而减少Y;
而LM曲线斜向上的原因是,Y上升,会增加L,由于Ms不变,此时货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均衡价格——即R——就会上升。
好的,现在来看几个因素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
1. Ms上升


图像一目了然,但重点是如何说明图像背后的现实意义:
Ms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货币市场供过于求,进而导致利率的下降。
Md上升的效果是相反的,不展开。
2. L对利率/产出相对敏感度的变化

两条LM曲线,其中曲线1反映的是L对利率敏感度高于对产出敏感度的情况,而曲线2反映的是L对利率敏感度低于产出敏感度的情况。
在曲线1的情况下,产出升高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多,这时货币市场供不应求,需要利率升高去抑制需求。而由于L对利率的敏感度高于对Y的敏感度,很大产出变化导致的货币需求升高,只需要一点点的利率变化就能抵消掉了。因此,此时LM曲线斜率很小。
曲线2相反,不展开。
再来看向均衡点的变化路径。
IS曲线考察的是商品市场,而对于商品市场利率是外生的,因此是通过调整产出向均衡变动。而LM曲线正好相反:对于货币市场来说,产出是外生的,利率才是可以直接调整的,因此是通过调整利率向均衡点变动,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