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人的心理学

总的来说是一本看完觉得感触挺深的书。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设计的东西最终还是要以人为本。
书中提到的“设计”是指在各类物品上帮助人们更容易去使用的设计,从心理上分析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是好的使用设计,最终目的是达到如何更方便人去使用,为人带来便利。
1. 可视化,最好是一看就能知道怎么使用的,功能可以一一对应,比如收音机上的开关,音量加减按键。
2. 具有反馈,如果不算一眼就看懂的设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上面的一些功能能够逐渐摸索出来使用,并且让人有探索的欲望,像智能手机。
3. 标准化,一是符合自然习惯,方向灯往左打的时候,左边灯就会亮;二是符合传统使用习惯,比如以前键盘是按照a-z的顺序排列的,但是由于当时技术原因,打字太快键盘容易坏,所以为了限制打字速度采用了qwer的键盘排列模式。

此书写于二十世纪80年代,受到当时科技与环境的影响,所以很多那个年代东西现在没有使用过,对于描述使用的困难也无法感同身受。比如转轮电话,还有就是按键电话上面描述的很多功能,按键电话倒是使用过,最常用的应该就是重拨刚刚打来的号码。

作者同样从心理学上提出了便于人使用物品的猜想,比如一个可以显示日期并且可以自动提示有哪些日程安排的机器(当时可能使用文本记录居多,日程安排计划等),还有当你下班回家时,家里的空调可以自动打开,热水器自动加热的猜想等。这些确实在现代都一一实现了,智能手机和物联网,以后更多的发明创造同样也会更方便人类的生活。

现在很多东西做出来只是满足一个需求(好玩新奇)但是并没有考虑一些设计理念在里面,可能制造者并没有了解太多的设计逻辑和心理学上的运用,而是想着把产品做出来能用就完事了,功能性达到了要求但是缺乏实用性和便利性(因为自己现在也在制造行业内工作,并且能够在自己使用物品以及在他人的反馈中对作者提出的很多意见感同身受)。大概可以称为人性化的设计,以前手机从传统的USB接口转为Type-C接口就是比较好的例子。
总体来说,本书评价是8分。可以了解一下物体设计的一些基本逻辑和使用者心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