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硕公益数学】数列知识点总复习+高考真题选讲

一.1.等差数列定义,通项,基本量
通项:an-an-1=d(n>=2)
d为公差 a1为首项
等差定义:所有的差值都相等(数列的后一项与前项的差始终不变)

2.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可以利用梯形面积记忆:(上底+下底)*高/2
数列前n项和Sn=(a1+an)*n/2



3.关于n的二次型函数与基本量
前n项和Sn=n(a1+an)/2=na1+n(n-1)d/2=d/2*n*n+2a1-d/2*n
Sn=d/2*n*n+2a1-d/2*n与Sn=An*n+Bn(等差数列)挂钩
4.例题
例1

例2
关于等差数列通项以及基本量的思想
求值用方程,求范围用不等式

例3

例4
题目没有说明an数列属性的都不能乱用公式(除非研究出相应的规律)
明确等差用相应的公式
如:1.数列an是等差(题目直接明确表示)
2.an-an-1=an+1-an
3. 2an=an-1+an+1

例5

例6

例7 等差数列加上绝对值的求和题型
题目中明确A,B,C成等差就是:2B=A+C
成等比就是:B*B=A*C

考试爱考:中间符号发生过改变的等差

1.明确:从哪项开始改变的
2.发生改变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这题算错了(明白思路就可以了)
分段思想
a1=-49 d=3

最后这种题型分为:求出an的临界值,
>or<的部分分段即可
二.等差数列通项性质

满足这两个条件:
1.左边和右边的下标和相等:an+am=ap+aq
2.易错点:左右两边的元素个数要相同才可适用

例1

例2

例3

例4
利用到对数的性质:两个对数相加=底数不变 指数相乘or指数相乘也可以拆成两个对数相加
1/3的-1次方是3 -2次方是9

三.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

理解这些公式并进行应用
(1)Sm,S2m-m,S3m-2m

例5

(2)S1/1,S2/2,S3/3,...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2

当题目中出现数列Sn/n为等差
例6

(3)项数为2n时(为偶数项):有S偶/S奇=an+1/an
项数为2n+1(为奇数项)时有S偶/S奇=n/n+1
(小题中可能会出现的考法)
1.关于2n

2.关于2n+1

(4)若 an 与 bn 为等差数列,且前项和分别为Sn与Tn,则am/bm=S2m-1/T2m-1


例7

例9

总结:小题会考察的等差数列一些性质规律
四.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



例1

例3
补充 数轴顶点公式为:-b/2a

1.给具体数值:用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分析最值)
2.没给具体数值:用例1分析思维
例2

总结:1.一个等差数列an的增减只由d决定
butSn并不一定是恒增or恒减(很多时候Sn可能会先变大再变小or先变小再变大)
2.了解Sn这个二次函数的本质,只要an是等差数列(用Sn=d/2n*n+(a1-d/2)*n Sn=An*n+Bn)
五.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与求和


求和公式推导

1.等差和等比都有共通的基本量的思维:
相求a1和dorq,就要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翻译成与a1和dorq相关
2.if前n项和的下标不是太大,可以直接用定义去解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1.

2.

例7

导函数思想解最值

六.等比数列的性质

1. 等比中项 与等差中项相似
下标和相等则对象的乘积相同

2.等比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
Sm S2m-m S3m-2m...为等比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七.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
(1)

(2)

(3)

例1


例2

八.数列之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三项递推用等差or等比中项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九.数列之累加,累乘法求通项
1.累加法求通项
累加右边一定是要有规律的数:才能进行累加or累成

例1

例2

例3
注意事项:
1.右边不是一群有规律的数
2.题目含有次幂,保留它原本的次幂写法,不要进行最终的化简计算,方便进行累加


例4
题目不是递推关系规范写法
就写成规范:an+1=an+d and 构造数列


2.累成法求通项

例5

例6

十.数列之构造法求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