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14)——首先,自己要读着满意

本文回答一位小伙伴的困惑。
问:我跟着XX公考机构学习申论,结果考的分数比之前自学还要低,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答:一篇高质量的申论大作文,首先要让自己满意——如果对自己的作文都不满意,怎么可能指望阅卷老师会给高分呢?

「申论大作文」归根到底仍然是「作文」,只不过限制多一些,对考生的要求高一些,但它仍然和从小学到高考的作文一样,一些基本要求是不变的,比如「中心明确、结构合理、语句流畅、言之有物」。但很可惜的是,有的小伙伴在模仿公考机构的过程中,把这个基本原则给抛弃了,导致自己都看不下去自己写的文章,那阅卷老师更不可能看得下去了。

例如:
【2022国考地市级卷】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请你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某公考机构给出的「参考范文」首段为: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若事物间的联系不断加深,就会产生“融合”的状态。可以说,“融合”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基本特性,它无处不在,不可回避,不可抗拒,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是发展到更深层次的证明,更是发展的动力。
这个「参考范文」的首段,问题就非常大。如果你抛弃了自己从小学到高考积累的作文习惯,盲目模仿这种开头,那大作文就好不到哪去了。俗话说作文要「虎头豹尾猪肚」,第一段往往决定了全文的分数,可这个「范文」是什么水平呢?直接用通用的「作文标准」分析:
「中心明确」——差
题干明确要求「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且要求考生围绕「实现融和与融活」来写作,但是该范文写了仅仅围绕着「融合」写了一大堆定义和分析,但读完之后根本不知道中心是什么,非常失败。
「结构合理」——差
对于申论大作文来说,最推荐的开头就是「开门见山」,或者干脆一点——有且仅有「开门见山」一种方式即可。本文题目洋洋洒洒一大堆后连要表述什么都不知到,很容易造成开头字数过多,给阅卷者「头重脚轻」之感,相当失败。
「语句流畅」——优
这段话本身还是非常流畅的,表述的内容也非常清晰。这也是绝大多数公考机构「范文」的特点——至少表面看上去是挺高大上的。
「言之有物」——极差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篇所谓的「范文」开头,真是完美对应了「废话文学」。阅卷老师不需要让考生来教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什么「它无处不在,不可回避,不可抗拒,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是发展到更深层次的证明,更是发展的动力」,说了跟没说一样,和题干强调的「在融合中怎么实现融和与融活」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说是致命的问题。
「申论大作文也是作文的一种」,从小学到高中的「中心明确、结构合理、语句流畅、言之有物」十六字方针依然非常基础的要求。
大家在模仿所谓的「申论范文」时,一定要「以我为主」。可能自己写的文章比较稚嫩,「高考作文」感浓厚,但是只要符合十六字方针,就可以尝试着「通过各种修饰方法」来接近申论大作文的要求,而不是「推倒重来」——高考作文、申论大作文两者的地基是一样的,推倒了再重来,只会干扰自己正常的写作思路,从而导致费力不讨好。

减少「高考作文」感,将其「修饰」为「申论大作文」的几个小技巧:
1.锤炼写作开头的能力。务必做到「观点鲜明,开门见山」,用几句话讲清楚全文要论述什么。
2.强化排比句的运用。在正文的每段开头尝试运用短小精炼的排比句,在段落中尝试运用文采飞扬、气势雄壮的长排比句。
3.加强党政时政的学习。尝试将五年一次代表大会、建党100周年讲话等重要会议、讲话、文件的精神融入正文中,贵在精而不在多,关键是要契合文章中心。
做到这几点后,「申论大作文」的感觉就会渐渐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