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宝典(006)】中小企业常见病症(二)
第四,中小企业的“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我们借用“精神分裂症”说明中小企业因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而造成的中小企业“精神”的分裂的“权力病”。
家族企业是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掌握着企业占控股地位的所有权的企业。家族企业不仅必须具备一般企业的特点,必须遵循一般企业的规律,同时,家族企业还具有家族的特点,还必须遵循家族的规律。家族既是这类企业的优势和长处,也是这类企业的劣势和短处,可谓“成也家族,败也家族”。家族企业本身存在一些弊端,如家庭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冲突;过分依赖家族成员而不能充分发挥外来人员的专长和技能;家族之间因争夺企业实际控制权而拉帮结伙;为争夺接班权力展开的明争暗斗;企业股份的家族化与社会化的矛盾等。在中小企业中,家族的存在和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大环境,如果不能很好协调,就会出现企业个性的分裂,以及企业行为的分裂。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家族企业,特别是家族中小企业在变故和冲突中极易受到伤害。
第五,中小企业的“败血病”
败血病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我们借用“败血病”说明中小企业忽视财务会计管理,财务状况混乱,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罹患的“财务病”,形同企业“血液”大量坏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企业倒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患了“败血病”的企业,犹如大量失血缺血的肌体,往往是看似生机勃勃的企业,在转瞬间便严重亏损甚至破产的原因。中小企业最看重的是钱,最不受重视的却是与钱打交道的财务会计人员。有的小企业是老板亲自管钱;有的中小企业虽然设有出纳和会计,但作用极其有限。出纳只管记记流水帐,会计则主要是应付税务检查;有的中小企业设立了财务部,却只是些“算账先生”,没有财务战略、财务监督作用。中小企业往往犯的通病就是“重销售、轻财务”,利润往往让位于销售,盈利性让位于成长性。财务结构脆弱,加上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和理财人员的缺乏,往往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不强,造成财务危机。罹患“败血病”的中小企业,表现为利润等资金收益急剧减少,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以致企业“供血”不足,特别是企业“大脑”因“缺血”而造成企业“猝死”。
第六,中小企业的“痴呆症”
痴呆症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退化,特别会影响到记忆、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的疾病。我们借用“痴呆症”说明中小企业在创业激情逐渐消失后企业对外界变化和信息的反映越来越迟钝,企业的创新意识逐步钝化,形同罹患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的“创新缺失病”。中小企业的创建,实质就是一次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是,激情过后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失去了活力,同时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经营越来越难,利润越来越少,竟至发生亏损,最后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罹患“痴呆症”的中小企业,未“老”先衰,暮气沉沉,丧失激情,意志消沉,失去活力,墨守陈规,管理疲劳,行动呆滞。主要管理者陷入文山会海,脱离营销和生产第一线,“视力”变弱、“听力”减退,信息失灵,感情冷漠。没有了产品创新,品牌的声誉在逐步降低;没有了管理创新,企业的效益在逐步下滑;没有了营销创新,企业的市场在逐步萎缩;没有了理念创新,企业变得一潭死水毫无生气。企业一旦罹患“痴呆症”,便失去了竞争的活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缺乏创新活力的“痴呆症”企业,是最先倒下去的一批。
第七,中小企业的“肥胖病”
肥胖病是机体内热量的摄入量高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标、体态臃肿,行动迟缓,诱发其他病变,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我们借用“肥胖病”说明中小企业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出现机构臃肿,部门罗列,管理层次增多,冗员增加,人浮于事,规章制度林立,程序复杂,官气十足,士气低落,效率低下而罹患的“大企业病”。企业拥有过剩的管理者、过剩的员工、过剩的生产设备等,这些“赘肉”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正像人积存了很多脂肪一样。“肥胖”本身不算是疾病,但是“肥胖”是产生各种慢性疾病的温床。多余的“脂肪”会减缓企业整体的运转,降低效率,加速老化,产生各种导致死亡的疾病。“大企业病”并非只是规模非常庞大的企业所特有的疾病,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可能患“大企业病”。这种病还是一种在世界上流传已久的多发病。罹患“大企业病”的后果,将随着病情的恶化而日趋严重。先期表现为企业发展速度减缓,利润下降。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到中期则表现为企业发展速度骤减,以至发展停滞,企业盈利剧降,进而出现亏损,伴随着企业人才流失,并出现管理混乱。后期则企业将会病入膏肓,企业发展完全停顿,企业规模逐步缩减,亏损额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破产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