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乡土中国

这本书挺薄的其实,而且内容也挺简短,一章也就三四页五六页的样子,这是由它内容决定的,而且看起来也不会长篇大论,要是没空偶尔翻一下一章就结束了,挺好的。
当初买这本书,其实是因为我们近代史课程需要写读书报告。思来想去,发现自己竟然看古代史比较多,现代史和外国史知识基本为0,便想着来个总结就可以开近现代史了,结果考完试这一部分还没结束.....从京东的介绍来看,这本书是费老早期的论文,思考了关于乡土社会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比如家族,权力,文化.....对乡土社会了解有些用处(怎么说现在农村还是很多的)。这俩个特征就让我感兴趣并下单了。当然,封面说的“一本书读懂中国社会”的评语可以忽略。

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费老从具体的生活现象(拍拖,吃饭,借钱等)归纳出乡村的特点,这是科学的;
其次是对比,借鉴手法的运用,他把国内外的对于社区(society/community)对比,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是很significant的手法;
还有就是具体抽象的方法,这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深入浅出的使用过,在这本书,具体表现就是提出概念,但他不是突然上来就丢给你一个概念,而是从我们比较熟悉的生活小事入手,最后在不断抽象,得到了这个概念;
最后呢,我个人经历感觉文中讲的特点不只是适用于乡土中国,这个“真理”的范围还可以扩大一点,比如我们应该比较常见的私人道德还有礼治秩序,这些对于现实中的“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有关系...”从欲望到需求“则体现了意识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名实分离“与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本质相同,都是借着古人,制度的名义进行改变,运用到实际上来的时候发现竟惊人的相似,这倒是让我很快乐。
暂时就写到这里吧,如果有补充(大概率是没有的)再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