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常见与冷门问题科普第3期

第一:有关遇战疯人在新正史作品中的情节与后续:

目前该情节的后续需等待星战官方做出下一步的设定变更和考究 ,但在wiki上透露了2015年的庆典活动中戴夫·菲洛尼(Dave Filoni)和巴勃罗·伊达尔戈(Pablo Hidalgo)在节目中透露了“X档案”的剧情中“TCW”电视剧会出现遇战疯人的情节,剧情中这些遇战疯人劫持了一艘共和国侦查船并试图去获取有关银河共和国和绝地武士的来源情报,但根据巴勃罗·伊达尔戈的说法来看这只是讲述了遇战疯人的初始由来,并且这里的遇战疯人不具备了当初能够免疫原力的能力。(有关信息的后续目前还在搁置或是没解密)

目前新正史作品“索龙统治领”系列中已经出现了类似遇战疯人的种族“格里斯克人”,与遇战疯人相似的地方是威胁程度上升至银河系级别且是流动种族不固定定居,与遇战疯人不同的是“格里斯克人”不使用生物科技,且发源于银河系未知空间而不是河外星系,而格里斯克人也在小说中不间断的入侵“奇斯人”的领土,为奇斯人构成了巨大威胁,克隆人战争期间为邦联提供了一种抗击光剑劈砍的外骨骼技术,随后还入侵过外环与银河帝国起过军事冲突,而海军大将索龙也告知了达斯·维德要提防“格里斯克人”的入侵,除此之外格里斯克人还掌握着一种能够操控他人思想,意识乃至于灵魂的神秘力量,并将受控者变为格里斯克人的“傀儡”,所以这位伙计所说到的“索龙个人漫画”中索龙提到的未知威胁指的是“格里斯克人”而不是遇战疯人。
第二:旧共时期的绝地武士人数:

鲁桑改革前的旧共和国时期的绝地总人数大于鲁桑改革后的绝地总人数,至少有上万余人(而克隆人战争时期总共只有1万多名绝地,原因是因为鲁桑改革后的和平所以人数减少)当然准确的数量得依据旧共和国时期每场不同的战争的规模自己去脑补所以目前得知绝地武士人数最多的时期在鲁桑改革前的旧共和国时期,最少则是银河帝国时期。
第三:克隆人军队的准确人数:

以旧正史资料为准,往前的规模是150万人至300万再到650万人,而加入吉奥诺西斯战役的克隆人士兵则有20万人左右,后面的战役中伤亡则差点赶上了上百万人,发现数量争议之后,官方修改了《核心规则手册》一书并提到了“大共和国军”的规模在1600万人左右,而不是最初的几百万人,随后有关《克隆人的进攻》的细节中一个营的克隆人士兵为576至624人,且此战后卡米诺人则说出了这些克隆人部队只是最小的规模,大量不计其数的克隆人则需要时间去培育随后进入战场作战,这几百万人只是成长后参战的初始批次,从小到大需要10年时间,而未成长的克隆人则在卡米诺中继续受训,直至成人后兵员再次补充进去,随后大共和国军的士兵总规模又飙升至1.7亿人左右,战争时期忠于共和国的各行星武装力量则大量编入“大共和国军”之中,增加了非克隆人在大共和国军中的数量,后续的介绍中则又指出了有大部分的克隆人被编入了非战斗人员中服役,而星战前传3的视觉书上也指出了在科洛桑和其他世界的克隆人士兵是“无处不在”的,加上《克隆人战争:伏击》中杜库和卡图恩科国王的谈话中则说到邦联的机器人军队数量远超于共和国的克隆人军队(100:1),设定中说到了邦联的机器人军队有上亿级别的规模,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战争的惨烈力度会使得大共和国军的人数突然突破到千万以上直至千亿人的规模,而克隆人战争的巨大使得冲突从局部性转向到全面性,有一百万颗行星可能会分裂并加入邦联的风险,使得每颗行星都驻扎有100万人的克隆人军队,原本邦联机器人军队的数量从完全多于克隆人变成了略多于克隆人,所以个人从这些资料中得知“大共和国军”规模最少1千万,最多则拥有上亿级别的规模。
第四:除科洛桑以外还有哪些绝地圣殿中有图书馆:

有“奥苏斯”和“雅汶4号”以及《星球大战:内幕》中某处“未知地点”的绝地圣殿有绝地图书馆,其中以“奥苏斯”行星的规模最大,目前就这3个除科洛桑以外的。

第五:有啥好用的西斯神器:

额,西斯神器这个太多,我就列举一下这两件本人认为算强的,暗杖,拉格诺斯权杖,其中最强大的则是暗仗,可以吸收活人身上的原力并不断积累能量,当原力收集到足够量时遍可以毁灭整个行星,暗仗可以复活死去的生命,转化为受黑暗面影响或加强的僵尸,最大程度可以使用原力人为制造一个时空旋涡,可以将一个星系传送至未来,而银河系的时间线也会因此受到变动,有时可能会产生悖论,并因此会显示出在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自己,而长时间暴露于暗杖的使用者有时会因权杖的力量而发生变异,当受到基于能量的武器攻击时,它们会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此外拉格诺斯权杖可以吸收和积累原力黑暗面的力量,最大可以吸干一整块充满原力的区域,可以发射原力光束攻击敌人,或是释放原力形成一团能量,攻击敌人时会产生爆炸,并可以复活死去的生命,也可以抽取一部分原力将普通人变成原力敏,其中包括了黑暗绝地“塔维翁”利用其技能从“拉格诺斯门徒”的队伍中创造了一支原力敏军队,权杖内还附带有西斯剑,可以单独拔出进行近战搏斗。
其它的上古西斯神器还包括”达斯卡·格劳什的头盔,伊尔迪斯之剑,伊尔迪斯之盔,年轻克莱氏之护手,穆尔护身符,贝斯顿的奥奇之刃,达斯·奈亚勒斯的面具,古代西斯符文石“等。
第六:星战世界中有啥交通要点:

.....很难解释,个人只知道“端点星,巴图,科舍尔,科雷利亚,塔科达纳,曼特尔兵站”等这些,说不准科洛桑可能也是。
第七:星战中的战斗冥想如何形成:

相当于将无数作战单位用一台及时演算的生物电脑连接起来,使各单位协调作能力无论是战机还是战舰,军官还是士兵,及其非战斗人员都会达到满值,通过将自己的战斗意志连接到整个战斗部队 使其士气高涨,无视战损,以最快的速度应对敌军的战斗部署 达到完美的协调作战能力, 同时会对敌方战斗部队造成士气低落,战术错误等(不过看起来这貌似是西斯方面精通该技能的才会去发展的方向,有误请纠) 一旦战斗冥想被打断,后果就是恩多战役中帝国军队全线败退,还有号称“西斯魔王”的远古西斯尊主“那伽·萨多”在超空间战争中的失败惨剧。
但得根据使用者的原力水平来决定其范围,“那伽·萨多”可以对半个银河系施展战斗冥想和西斯幻影法术,帕皇只是笼罩了整个恩多星所在的星系,而TOR里的“恐惧主宰”可以用该技能使得一整支敌军舰队在内部突然自相残杀,其中包括最大化的影响敌军内部士气,及其人员的情绪来制造传播心理恐慌,还有KOTOR里bastila能在达斯·瑞文和达斯·马拉克的协助下作弊式无限暴兵,面前带着共和舰队苟延残喘。
第八:绝地的战斗力问题:

这个主要还得看是什么时期,什么水平,什么等级,弱的学徒和武士自己去脑补,而厉害点的普通武士或是学徒也会有一堆人合力用原力将战舰从星系内推出星系外的案例,强的包括熄灭恒星,人为制造各种天气异象甚至是黑洞,原力分身,徒手撕碎战舰,而如果面对的是阿纳金天行者,阿索卡,欧比旺,奎刚金,甚至是温杜,尤达,基-阿迪·芒迪,普罗孔,费斯托这些大师,在正面情况下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精锐的特种力量见了这些水平级别的绝地武士就赶紧润吧,因为包括原力在战斗中的使用来针对普通人和常规人来说就如同切菜一般(除非战力水平崩坏),并且普通人能干的过上限低的绝地有时也只能靠自己的复杂战斗经验,装备优势和人数优势去打,如果碰见上限高的绝地则是处于劣势,就像你干的过学徒并不代表你能完全匹敌于绝地武士和大师那样,绝地武士在战斗中可不仅仅只是使用光剑那么简单,还包括各种原力技巧,像使用热兵器去对绝地战斗时要么只能被光剑格挡,或是被原力停滞给阻挡或是反射回来攻击你,而使用光剑战斗时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剑法那么简单,光剑分7种剑式来搭配不同环境和人为情况下的战斗防御,每名绝地在完成训练后还要进行一项考试,其中包括战力方面,如果不过关的话基本上就没机会去战斗了,单凭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是难以理解这些的潜在或明在的力量的,和原力敏战斗只能靠近战(水平要求得高)或用原力,顺带这还只是旧绝地,旧绝地战斗力差主要是鲁桑改革后的大和平时期原力用不到战争方面而是维和,失传了部分的原力技能,其次是旧绝地的不断腐败才是其关键,考虑到能拥有和原力一样力量的玄学玩意的科幻作品(包括太空歌剧类型的)很少,而普及力度能不能像原力广泛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哪怕是上限水平一般的绝地在其他作品的战斗力也是一流和二流的,而最强的则是像卢克的新绝地那种原力水平不断上升且一直有突破发展的“怪物房”。(本人对这段不了解,请大家帮忙补充)
此外星战中会用原力的不止绝地,还有西斯,暗夜姐妹,伦武士,或是往日的绝地伊等等,并且无论光明面原力还是黑暗面原力,以下的原力技能中随便一个都能轻易碾压一个普通人
(如:隔空移物,预知未来,心灵控制,心智毁灭,生物凝滞,原力闪电,生命吸收,原力幻象,原力幻境,原力冥想,战斗提升,原力加速,原力感知,原力风暴,原力治疗,天气控制,原力护盾,生命转移,原力凝视,原力减速,原力停留,原力格挡,原力锁喉,原力爆炸,原力推拉,原力审判,生命恢复,原力感应,生物催长,空间传送,时间穿越,原力爆裂,原力分身,灵魂转移,魔法诅咒,原力冲击等)
第九:关于星战的那些玄学玩意和类型的归属:

首先,星战存在神级文明,例如“史前超文明”天神,本体可以理解为原力飞升的类型,天神存在甚至能够超越原力本身,可以干预现实物质宇宙,或是更多的多元宇宙,有相关部分的技术都确立在原力或更高等级别的基础上,而天神的意志则就是原力的意志,其中天神“武策克”则可以随时毁灭,干预或重塑多元宇宙的能力,可以说明天神可以通过原力意志的干涉来控制宇宙的运行,没有直接影响实体宇宙的能力,同时也说到天神如果成为实体宇宙一部分,生命与力量被实体宇宙局限后,则会丧失了成为天神的资格与能力。
(多元宇宙设定出自旧正史的半官方小说“遭遇超自然”,鉴于这本小说一部分选文属于私设,所以仅供参考)
最后则是关于拥有玄学元素≠科幻的或是不科学的言论,一位叫“创世之柱I”的大佬就做过了多篇专栏对其进行辟谣,首先,星战的类型属于科幻中的太空歌剧类型,无论是光环,还是星际争霸,还是WH40K,以及星际迷航,沙丘,质量效应等也好都属于这类型之中, 并且这里面其中的“星际争霸”和“质量效应”等,也同样拥有类似原力的玄学元素,那为啥大部分人的观点则是认为他们都是科学幻想,而星战捎带玄学元素则被视为所谓的科学奇幻了?引用创世之柱I的说法则是 “太空歌剧就是科幻。因为在科学之中也带有幻想,如上面所说的各种玄学元素也可以视作幻想中的一部分,首先,目前网络上的资料普遍认为太空歌剧属于科幻,而非某些所谓“科学奇幻”所认为的属于奇幻。《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卷定义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首先我们还是回顾一下超空间这个概念,具体设定我们上面说过了。事实上,超空间类似于爱因斯坦-罗森桥,又叫虫洞,虫洞是1916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认为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做时间旅行。《用理性分析科幻——论“超空间”》一文中,对星球大战中的超空间进行了详尽的的分析。“超空间是物体以相对于银河背景而言作超光速运动时所在的宇宙空间。物体只有在超空间中才能作相对于实空间而言的超光速运动。进出超空间的运动由一种被称为超光速推进器的设备完成。超光速推进器的作用从本质上至少部分和引力有关,部分和量子力学有关。超空间跳跃会导致引力波和某些弱电磁辐射的喷发,并在瞬间扭曲跳跃轨道附近的空间。一旦进入超空间,物体就处于自在状态。碰撞或任何导致物体损失能量的事件将使物体运动得更快。超光速推进器必须有让物体跳回实空间的功能。从超光速飞船里看到的超空间奇异景象主要是常规的银河星域背景相对失真后的结果。在实空间,超空间里的飞船很难被探测和跟踪,而且双向通信是不可能的,除非利用超光波信号。超空间旅行的行期取决于几项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沿路的障碍物和相关航天数据的质量。不同飞船及其超光速推进器的性能是不同的,但一艘“《星球大战》星际飞船”的常规速度是光速的一百万倍多。为了缩短超光速时间膨胀的不良效应(否则它将导致乘员衰老,即使是极短途旅行),必须使用一种时间变更技术。这一技术的局限性不得而知,但它似乎仅应用于星际飞船,并且和超光速推进器相连,只能减缓飞船所占空间的时间流。”
最后则是辟谣星战不是“科学奇幻”的一段选文:
“科学奇幻是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的一种混合类型,它同时借鉴或者说结合了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中的比喻和元素。在传统的科幻小说故事中,世界被呈现为具备科学逻辑的;而传统的幻想故事大多包含超自然和文学艺术元素,却无视现实世界的既定科学法则。然而,科学奇幻的世界被简单认为是具有科学逻辑的,并且经常提供对任何超自然元素的硬科学般的解释。“超自然元素”是科幻和科奇最主要的分界线之一,而星战没有超自然元素。
“为了区分纯科幻小说和纯幻想小说,罗德·塞林声称前者是“不可能的可能”,而后者是“不可能造就可能”。作为两者的结合,科学奇幻给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发生的事情提供了一种现实主义的科学表象。如果科幻小说不允许幻想或超自然元素的存在,而科奇小说则明确地依赖它们来补充科学元素。”科幻是用科学解释“奇幻”,相反科奇是拿奇幻补充科学,而在拿奇幻补充科学这方面在星战作品的所有设定中完全没有一个是和此类型接边的。“过于进步的科技与魔法无异”,但这话不等于魔法和科技可以重合。打个比方。从者可以无中生有显现武器,然后放魔炮当宝具,这就是奇幻。而我也可以使用亚空间真空能反应堆和自编程金属创造从0到1组合一门等离子炮,然后发射等离子射流,这就是科技。两者甚至威力都可能一致,但是前者很显然是“魔力”,而后者很显然是科技,并且科幻也是具备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的,且只基于现在人类技术体系下的,而科幻这个分类也在与时俱进,相反如果只会老拿着前科幻黄金时代的落后分类法来回比,最后贻笑大方则是不可取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