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700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模型产品指南(四)1850吨领舰波特/索莫斯级与新式西姆斯级

2022-10-04 11:37 作者:NocathySodak  | 我要投稿

        在前两篇专栏中,我们已经基本介绍完条约时代美国海军的1500吨级标准驱逐舰,不过前述“goldplaters”其实还差一个级别,那就是后条约时代的1937年型西姆斯级。之所以把西姆斯和两级驱逐领舰放到一起讲,一是因为这三个级别虽然都是伦敦条约影响下的产物,但排水量均超出了一般驱逐舰的1500吨;二是十分凑巧,这三个级别服役后真正扮演了“驱逐领舰”这一职责,在美海军部分驱逐舰中队里担任旗舰。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模型公司JOY YARD已经放出了一长串卫星,宣布正在开发1/700比例的二战美驱系列。卫星链从条约型驱逐舰开始,到萨姆纳级结束,其中仅缺少了本森/格里夫斯级和部分改型。此外还包含了一艘护航驱逐舰,即大名鼎鼎的“战列驱逐舰”DE-413塞缪尔·B·罗伯茨(Samuel B. Roberts)。但是,考虑到国内厂家的过往事迹和产能条件,这串卫星何时落地实在说不准。只能说是有生之年了……居然还有人能想起来美驱这个题材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图片来自百度模型类新闻吧
原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7753466129

        下面就开始逐级介绍。由于这三个级别模型比较多,质量也较高,故本专栏中将不会做过多考证(预告一下,下一篇专栏要写的本森及其衍生型号因为话题极其丰富,内容极其复杂,up会在介绍模型的专栏以外专门搞一篇考证)。 

1、波特级(Porter Class)DD-356~363

        根据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建造的驱逐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500吨,驱逐领舰不超过185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30mm。还老老实实想要遵循条约规定的美国海军从1930年开始,规划了以1850吨驱逐领舰和1375吨常规驱逐舰高低搭配的新式驱逐舰计划,后者前文已经讲过,就是法拉格特级,而前者最终催成了波特级。

        从设计角度而言,波特级其实就是放大的法拉格特级,改进了动力系统布置并增强了火力。该级的主炮为四座双联装127mm炮(MK22炮塔),但因为当时还没开发出仰角超过35°的双联装炮塔,因此波特级的主炮缺乏对空射击能力,外观上看起来也比较扁。不过,考虑到波特级首次将两座四联装28mm机关炮搬上了驱逐舰,加之法拉格特级和计划中的马汉级都具有主炮防空能力, 在当时的美国海军看来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鱼雷方面,波特级和法拉格特级一样是两座4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不过波特级在后部烟囱侧面和后甲板室侧面加装了8具备用鱼雷存储槽。可是美国人并没有向他们的对手那样可以直接对准鱼雷发射管自动装填的装置,因此波特级的备用鱼雷在实战中几乎完全没用……

瓦列霍海事博物馆收藏的波特号竣工后不久的照片,可以看到方形的备用鱼雷存储槽。这张照片也是JOY YARD的卫星照


Combrig套件里的备用鱼雷存储槽

        虽然波特级的设计在日后看来有很多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该级总算让美国海军拥有了航速快、对海火力猛、空间足以容纳指挥人员及设备的驱逐领舰。她们既能带领己方驱逐队发起突击,也能凭借火力优势在敌方驱逐舰的进攻面前保护本方主力舰,还能代替轻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美国人最初计划在1934财年建造4艘波特级,而在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后,这个数字翻了一番。8艘波特级竣工后,分别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各驱逐队担任旗舰,例如DD-356波特(Porter)在2中队,358麦克道格尔(Mcdougal)在9中队17分队,360菲尔普斯(Phelps)在1中队,363巴尔奇(Balch)在12中队。美国参战时,波特、357塞尔弗里奇(Selfridge)、菲尔普斯、361克拉克(Clark)、巴尔奇分别在太平洋舰队的第5、4、1、3、6驱逐舰中队(分别由马汉级、巴格利级、法拉格特级、马汉级、格里德利级+邓拉普级+两艘本汉级组成)担任旗舰,其他三艘则在大西洋活动。战争期间仅首舰波特号损失(圣克鲁斯海战中救援迫降的TBF鱼雷机时,被鱼雷机未及时投放的航空鱼雷撞中,损管不力而沉没)。

        在模型方面,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俄罗斯的Combrig出品的两款波特号。其一是70282,也就是建成时的波特号,具有轻巡洋舰样式的三角桅杆(可惜只能拿铜棒自制,套件里没有设计对应的蚀刻片),很有特色,推荐一试。Combrig本身也是树脂模型界的大头,开模犀利(尤其是28mm炮和装填演习炮)、用料结实、品控也相当不错,配有除栏杆之外的必要蚀刻片,价格也不算贵。如果要说有什么问题,就是主炮炮塔缺乏细节。美国的补品商Model Monkey推出了波特级和索莫斯级主炮塔的3D打印补品,可惜一来贵,二来没有国内代理商,现在的环境下很难买得到。

Combrig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照片,比如这一张是1939年4月19日在弗吉尼亚州约克城附近拍摄的 
套件全部内容如上图所示,图片来自测评贴http://www.modelwarships.com/reviews/ships/dd/dd-356/700-com/porter-early.html,具体测评可以直接转到这个网址。对比机关炮的开模来说,主炮塔确实太光滑了点。此外舰体有些香蕉,up自己手里的也是,话说回来树脂船还是建议都用自攻螺丝固定好

        其二是70283,板件大同小异,主要区别是上层建筑简化和舰体少一排舷窗。该套件封绘虽然是1942年中再次改装后拍摄的,但内容实际上基本对应了波特号在战前1941年初次改装后的状态:前部舰桥形状简化,后部舰桥整体移除,烟囱帽截去,后部备用鱼雷存储槽也被取消,三角桅都简化为单柱桅。套件中位置最靠后的两门20mm炮在此状态下实际应为两座防空炮射击指挥仪。

封绘照片摄于1942年7月10日的梅尔岛外海
1941年11月波特号后部俯拍,可以看清后部甲板室上的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中期至年底,波特号曾作为MS1A迷彩的试验舰(仅波特和马汉级DD-368傅拉瑟参与此实验),全舰除烟囱帽均涂成5-S海蓝色,制作起来很简单,是个偷懒又有趣的好选择。

板件一览,图片来自测评贴http://www.modelwarships.com/reviews/ships/dd/dd-356/700-com/porter-42.html

        如果要做成封绘状态,最大的改动是后部烟囱下方的备用鱼雷存储槽也被取消,烟囱基部整体被新的甲板室包裹起来,舷侧还增设了两对深水炸弹K炮。此外该套件也不能代表同时期的所有波特级,例如塞尔弗里奇号直至维拉拉维拉海战都还保留着后部舰桥,具体制作时有需要的话还得仔细考证。

1941年10月,驻扎在圣迭戈的第3驱逐舰中队6分队,自码头由内而外分别是DD-361克拉克(中队旗舰),370凯斯(分队旗舰),365康明斯,373肖,374塔克。当时该分队可能正处于战前标准涂装更换为MS1迷彩时期,因此图中的5艘船颜色深浅不一。克拉克号战时未经历过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

        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波特级已经在过快的武器更新迭代中显出落后之态。尤其是装备MK37射击指挥系统的西姆斯级入列后,波特级引以为傲的炮战能力优势也被削弱了。1940年型标准驱逐舰弗莱彻级定型后,本级事实上只能相当于普通驱逐舰了。在大战中,本级基本都经历了撤去三号炮塔、拆除后部舰桥、加装雷达、增强防空反潜火力并换装MK37射击指挥系统的改造,DD-357~360在战争后期还更换了类似早期萨姆纳型的英式封闭舰桥,并将主炮更新为两座双联装高平两用炮(MK38炮塔)和一座单装炮(MK30炮塔)。已经停产的Admiralty Modelworks出过该状态下的DD-360菲尔普斯,该舰以在珊瑚海海战中雷击处分了CV-2列克星敦而闻名,此后多在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作战,共获得12枚战斗之星。Admiralty Modelworks的这一款开的非常精细,蚀刻片内容也很丰富,获得了2016年Modellfan杂志评选的的年度最佳模型奖,但随着这个牌子的停产,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AM的封绘同样是历史照片,1944年11月左右摄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海军造船厂附近,身披MS32/3D迷彩。此图片来自测评贴http://www.steelnavy.net/AdmiraltyPhelps700FBustelo.html
板件一览,图片来自Admiralty Modelworks官方脸书

        菲尔普斯号还有一款比较特殊的模型,是USA Models出品的成品,材质为金属,在2008年发售时卖84.95美元,可惜产量不大,除了测评贴几乎就没在网上见到过。

USA Models这款细节还挺不错的,照片来自测评贴http://www.modelwarships.com/reviews/ships/dd/dd-360/700-usa/msm-review.html

        至于上古时期的套件,倒还真有另外两款波特号的,第一个是Naval Works的,几乎可以说是最早的树脂模型之一。

说明书,此外NW的封绘用的就是这张上面的线图
船体,如果对比up上一篇专栏里飞龙工坊的莫里的话可以感觉到这些早期美驱树脂模型的船体完全是一个风格
零件一览,甚至有两种不同的颜色,充分体现了其小作坊产品的特征,另外防空武器给的不对,后部的那门28mm炮也给弄成20mm炮了.以上三张图片均来自测评贴http://www.modelwarships.com/reviews/ships/dd/dd-356/700-nw/porter.html

        最后一款是Jim Shirley Productions的树脂货,除了把Naval Works的原料换成了黄色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二者都是波特号1942年状态(甲板室倒是开出来了),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零件粗糙且厚实,当然也……停产了。

这款封面线图和NW是一样的,内容估计也是一脉相承
波特级的麦克道格尔和DD-359温斯洛(Winslow)在1945年被大改装为雷达哨舰并重新划分为AG-126、127,可惜目前没有这个状态的模型。线图截取自Squadron Signal Warships-20 US Destroyers Part 2

2、索莫斯级(Somers Class)DD-381,383,394~396

        在法拉格特级和波特级定型后,习惯了老式驱逐舰那种四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的基层指挥官们对新舰的雷击能力并不满意,于是海军总务委员会在综合考量之后开发出了马汉级驱逐舰和索莫斯级驱逐领舰。索莫斯级继承了波特级的舰型,不过换装了4座与新墨西哥级战列舰现代化改装时同款的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M型锅炉及与马汉级相同的双级齿轮减速器,因而速度提升至38.6节只设置了一座烟囱,节省下来的甲板面积用于第三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本级沿中轴布置的三座共12根鱼雷发射管使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武备最重的驱逐舰之一。当然,为了保持舰体的稳定性,索莫斯级的上层建筑相较波特级进行了简化,大型的三角桅杆在设计中就换成了单柱桅。        

索莫斯级建成时状态的线图,截取自Squadron Signal Warships-21 US Destroyers Part 3

        但是在索莫斯级建造过程中,海军和国会不断质疑驱逐领舰的价值,因为这种大吨位的家伙并不比“被领导”的标准驱逐舰性能优越多少。尤其是飞机的威胁不断提升后,没有高平两用主炮的驱逐领舰更难发挥统领驱逐队的职能了。因此5艘索莫斯级事实上成为了美国海军最后的火炮驱逐领舰。竣工后,该级的索莫斯、DD-394桑普森(Sampson)分别出任第6、9驱逐舰中队旗舰,不过开战前本级全部5艘加上波特级的麦克道格尔、温斯洛和DD-362莫菲特(Moffett)均被编入9中队,由本级的DD-395戴维斯(Davis)担任旗舰。本级在大战中有一艘损失,为1944年9月13日巴哈马飓风期间遇难的DD-383沃灵顿(Warrington)。

1944年3月,作为TF37一员参加突袭卡维恩的沃灵顿号

        现在市面上的索莫斯级模型只有波兰的Niko公司出品的两款,淘宝上就能预定,买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品质也算不错。Niko的一大特点是用料扎实,树脂很硬,基本没香蕉,而且细节够用。缺点是舰型开得实在不好——众所周知美驱的舰型是比较“清秀”的,尤其舰艏舰艉都有很明显的内收而且会上翘,这点Combrig的波特级表现得很好,但Niko开得太圆润饱满,舰艏等处也不够锋利,和Pit Road的风格倒是比较类似。更要命的是Niko有时还有左右不对称的情况……

Niko No.7025桑普森(DD-394Sampson)的船体,和上面Combrig的波特对比起来太厚实了。一眼望上去,舰体有些线条甚至有点弯曲,似乎说明原模真是手搓而成

        Niko出的两款分别为竣工时状态的DD-381索莫斯和1943年状态的桑普森。后者是战争中经过改装的形态,拆除了中间的一座鱼雷发射管和三号主炮,强化了防空反潜并简化了舰桥。

这款索莫斯就是竣工时状态,重雷装配置还挺吸引人的,战舰世界玩家也熟悉。顺带一提Niko的美驱鱼雷发射管开的很有特色,用蚀刻片直接在树脂管子上贴片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立体感
Niko官方成品图,鱼雷发射管最顶部一层都是蚀刻片,此外Niko的美驱有桅杆细节的蚀刻片,这点还是挺不错的
JOY YARD的卫星图:1944年,带着一帮护航驱逐舰在海上航行的索莫斯号,身披MS32/3D迷彩。虽然该舰只获得了两枚战星,但在大西洋上战果相当丰富,俘虏了德国运输船奥登林山号(Odenwald)并(参与)击沉了快速破交商船安纳利斯·埃斯贝格尔号(Anneliese Essberger)、韦斯特兰号(Westerland)、护卫舰科马西奥号(Comascio)和埃斯卡博特号(Escabort),充分体现了自己作为驱逐领舰的水面炮战能力。此外该舰还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和法国南部的反攻作战
这款的桑普森号对应了该舰使用较为特殊的MS16迷彩的时期,其中要用到5-B塞耶蓝色(Thayer Blue),可以直接买WEM的对应色号(US09)

 

1943年3月14日在巴拿马湾航行的桑普森,当时该舰已经涂上MS16迷彩。和沃灵顿号类似,桑普森号也有丰富的两洋作战经历,甚至在1943年8月后参加过所罗门战役和新几内亚战役等,可惜最终只获得了一枚战星

        还有个题外话:上述的两级驱逐领舰中,有几艘有过一段奇特经历——刷上英式的蒙巴顿粉色涂装。起因是温斯洛号在 1941年12月从太平洋开赴大西洋途中于南非开普敦停留时,先前的试验性迷彩MS-1B(甲板5-S海蓝,射击指挥仪以上的桅杆和横桁为5-L浅灰,其他部分均为宝石蓝。宝石蓝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伪装色,但掉色实在太厉害,因此仅在温斯洛和马汉级DD-366德雷顿号上短暂用过)需要重新涂刷。而该舰舰长恰好在那里被告知蒙巴顿粉红色的优秀隐蔽性,于是现场采购了一批薰衣草灰色作为原料并进行了涂装。温斯洛的新迷彩(被美国水兵们称作“nipple pink”)也影响了其他驱逐舰——到1942年中期,包括索莫斯、沃灵顿、克拉克和菲尔普斯在内的几艘驱逐舰都涂上了粉色,直至1943年早期。

本级的后两艘也经历了和波特级塞尔弗里奇/菲尔普斯同款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可惜目前没有此状态的模型。图为1945年3月,身披MS32/3D迷彩的戴维斯号在高速航行

3、西姆斯级(Sims Class)DD-409~420 

        1936年,考虑到伦敦条约即将过期及一线部队的实际使用情况,且根据橙色战争计划进行了推演后,美国海军总结了1500吨级标准驱逐舰的问题,并准备在1937财年投入建造12艘全新的驱逐舰。

        由于美军认为驱逐舰在未来的战争中必须能顶住日军的空中压力,因此像此前三个级别的重雷装舰那样将主炮削减到四门的举措是不可取的。于是新驱逐舰沿用了马汉级的主武备布置方式,即五门127mm高平两用炮+舰舯品字形搭载的3座4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且初次给5号炮塔装上了全封闭的MK30 mod0炮塔。此外,针对前几级驱逐舰盒式舰桥迎风阻力过大的问题,新舰的舰桥和舰艏甲板室均进行了修型,采用了类似苏联的塔什干号驱逐领舰的弧形设计,成功将最大航速维持在37节,看起来也更符合一般审美。为了及时排出航行中的甲板上浪,该级的主甲板被设计成明显的龟背造型,中间高两边低,同时艏楼甲板两侧更是一改棱角分明的风格而圆润地过渡到船舷上。为了加强防护,舰桥顶部还额外加装了一圈12.7mm钢板作为防破片装甲。该级史称西姆斯级。

第一艘服役的西姆斯级,DD-411安德森(Anderson)1939年5月18日在新泽西州卡尼的留影,此时该舰还拥有三座鱼雷发射管且未装备MK37指挥仪

        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驱逐舰引入了MK37射击指挥系统,配合MK1弹道计算机系统和美国海军向来先进的陀螺稳定仪,不仅可以轻松锁定水面目标,更能跟踪时速640km/h的空中目标,真正地领先了一个时代。西姆斯级事实上是战前美军驱逐舰设计的分水岭,可以说是全新的革命性军舰。

西姆斯级首舰竣工时状态(上)与7号舰奥布莱恩(DD-415 O’Brain)1942年中期状态(下)侧视图对比,可见鱼雷发射管布局上的差异。线图来自《现代舰船》杂志2021年第10期

        美国人的想法固然是美好的,但问题是西姆斯级也不过是在本来就没多少升级潜力的1500吨舰体上做改进,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虽然该级设计标准排水量1570吨,实际造出来却直接超重150吨,头重脚轻比之前几级还严重。结果海军只能硬着头皮拆掉一座鱼雷发射管和防破片装甲,沿用马汉级设计的备用鱼雷也被取消,剩下两座发射管改为全部在舯部甲板室顶端沿中轴布置。另一方面,西姆斯级的小口径防空武器还是只有4挺12.7mm机枪,和之前比完全没有提升,在其入列的1939年下半年已经完全不够用了。这么一折腾完,该级实际性能和设计相比大打折扣,对其设计审核失误深感失望的海军部也在次年将海军工程局和造修局直接合并为舰船局。

1939年11月6日,西姆斯抵达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进行访问。可见该舰此时虽然已经装上了MK37指挥仪,但拆除的后部鱼雷发射管还没有补上 

        西姆斯级陆续服役后,前九艘组成了第2驱逐舰中队(旗舰DD-417莫里斯【Morris】,该舰也是第一艘安装火控雷达【MK4型】的美国驱逐舰),后三艘则分别担任8、11、13中队(本汉级和本森/格里夫斯级)旗舰,均配属在大西洋舰队,并陆续参加了中立护航行动,在此期间又发现了不少问题并进行了改进,比如撤掉舯部炮塔和后部小艇、给倒数第二座炮塔加装顶部敞开式炮罩、简化后部舰桥及封闭舰体下面一排舷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2中队护送着航母CV-5约克城(Yorktown)转移到太平洋,成为当时太平洋舰队最先进的驱逐舰,并作为航母护卫舰参加了珊瑚海、中途岛和圣克鲁兹海战,“传奇”的是在这三场战役中她们负责护航的航母(CV-2列克星敦【Lexington】,约克城和CV-8大黄蜂【Hornet】)都沉没了(但这毕竟不能全怪护航舰)。

        1943年后,10、11号舰DD-418罗(Roe)和419温赖特(Wainwright)先后转移至太平洋与姊妹舰会合,由于此时新锐的本森/格里夫斯级、弗莱彻级乃至萨姆纳级均已投入最前线,西姆斯级组成的2中队大多数时候都执行护航等次要任务。在战争期间,该级损失相当惨重,共战沉5艘:首舰西姆斯被俯冲轰炸机炸沉于珊瑚海、DD-412哈曼(Hammann)在中途岛被伊-168击沉、奥布莱恩在1942年9月15日吃了伊-19的一发鱼雷后于10月19日返回后方途中沉没、DD-416沃尔克(Walke)在瓜岛海战第三夜被“所罗门的鬼神”绫波击沉、DD-420巴克于1943年10月9日被U-616击沉。此外,莫里斯在1945年4月6日被神风后未完成修复即报废。战后均直接退役,其中DD-410休斯(Hughes)、安德森、413马斯廷(Musting)和温赖特被用作比基尼环礁原子弹试验的靶舰。

珊瑚海海战中,哈曼救走了近500名列克星敦的舰员
1942年9月15日,黄蜂号中雷后,奥布莱恩的舰艏最前端也被命中
表面上看奥布莱恩损伤不重,中雷后也仍能航行,但鱼雷冲击波造成的龙骨扭曲是致命的
奥布莱恩的损伤报告,可见舰舯多处开裂
10月19日早6:15,在风浪里中折的奥布莱恩,该舰一刻钟后被放弃。关于该舰中雷后的故事,可参见http://www.researcheratlarge.com/Ships/DD415/DD415ForwardRepair.html
1942 年 8 月 24 日在梅尔岛完成改装的沃尔克号,可见MK4主炮火控雷达已安装到位,舷侧增设了两对K炮,原3号主炮的位置被十字形布置的四门20mm炮替代
1943年9月11日的巴克号,可能在地中海。此前网上有资料称西姆斯级的倒数第二座炮塔一直是裸炮,显然是不对的。尽管太平洋上的几艘船在1943年前后的大修后确实拆掉了炮罩,但就像本汉级的情况一样,炮罩在大西洋上是必需品
从神风特攻中幸存下来的莫里斯,没断成两截实属万幸
细节:1945年莫里斯2号炮塔顶部涂刷的舷号,显然是为了方便空中识别,但up还没搞清楚这种形式具体出现的时间和应用的范围

        说到西姆斯级的模型,估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田宫2013年推出的哈曼号套件。该套件继承了田宫的老传统,线形准确、组合度高、细节光板、价格不太高。配合五星套改FS700061能做出相当好的效果,当然up个人不建议使用大面积金属贴片,能用通用改就差不多了。如果你想做西姆斯级,田宫这款当然是首选。

这套做起来还挺舒服的,可惜田宫至今没再出过美驱了
田宫盒子背面的MS12 modified迷彩涂装图,西姆斯级线形真是漂亮
田宫套件的舯部甲板室没有开出这个内凹部分,好在五星套改考虑到了这一点。图为巴克1942年对应区域的历史照片
五星套改(图片为说明书第一页)里给出了三种西姆斯级后部甲板室配置,从这个角度来看买一套还是值得的。西姆斯级的战时改造形态也很有趣,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主要是我懒),有需要可以参考文末给出的资料

        现在市面上常年有售的还有Niko的两款树脂货,开的还不错,但船体弧线尤其是龟背不如不如田宫。up自己没有买过Niko的这两款,根据测评贴来看性价比恐怕比不上田宫+五星。不过,这三款套件(包括五星套改)的内容恰巧各不相同,买来收集不同形态未尝不可。

Niko 7036是建成时状态,题材很香,还是值得买的
Niko的看不出甲板的龟背,很多地方还是有手工的痕迹
个人觉得Niko的烟囱形状开得差点意思
Niko自带的蚀刻片,内容足够丰富,早期特有的12.7mm机枪和防破片装甲都有表现。以上3张图片均来自测评贴
7037是1942年8月状态的休斯,也是上文中沃尔克号照片里的状态,和田宫哈曼略有区别

        至于已经停产/绝版的西姆斯级模型,首先当然是Naval Work和Classic Warships的老货,这很可能是下面一系列树脂套件的母版。其特色是炮塔、鱼雷发射管等小零件是金属制的。

Naval Works的年代可能更老一些
CW版本,图源https://www.oldmodelkits.com/index.php?detail=31393

        接下来是Jim Shirley Productions的,本质上没什么提升,还是厚实且直来直去的黄树脂。

封绘线图也还是NW和CW那味

        在Classic Warships关门之后,Midship对其产品进行了一波复刻,其中就包括西姆斯级。

Midship出的一系列美驱对这个题材贡献相当大,可惜并入Blue Ridge之后完全没消息了。据说马汉等的模具都还在Pit Road手里,但P社一直没有生产权
Midship增加了一版蚀刻片,其中甚至有小水兵
继承自CW的纯金属小零件
Midship西姆斯富有时代气息的上层建筑,烟囱和甲板室一体开出,等于说基部的形状完全看不出来。后部甲板室给了两种形态。以上四张照片均来自测评贴http://www.modelwarships.com/reviews/ships/dd/dd-409/700-ms/midship-review.html

        在之前时代的西姆斯级模型中,最奇特的当属Imperial Hobby Productions的全金属套件。虽然IHP两款的分件看起来都是树脂模型的样式,但实际用料却是金属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大概只能说想法新颖,实用性不佳。和上面几款有所区别的是IHP的烟囱是单独开出的,类似Niko那种。

巧的是这款的封绘照正好也是JOY YARD的卫星图:1940 年 5 月 9 日,西姆斯在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敦的波士顿海军造船厂附近。此时鱼雷发射管的修改已经完成 
原照片在此
零件一览,图片来自测评贴http://www.modelwarships.com/reviews/ships/dd/dd-409/700-ihp/sims.html
这款虽然写的是沃尔克,但封绘照片给的是马斯廷1943年10月21日在梅尔岛拍的 

        至此这篇专栏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1~2篇专栏将介绍沿用西姆斯级船体设计的本森/格里夫斯级和她们的衍生型号利弗摩尔级及布里斯托尔级(可恶可恶,本森什么的实在是太混乱了)。

        本专栏中的模型产品图片出自https://www.scalemates.com/(各品牌官网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查到),http://www.modelwarships.com/及各品牌官网,历史照片来自http://www.navsource.org/,考证参考了http://www.navsource.org/,http://www.shipmodels.info/mws_forum/index.php,https://www.destroyerhistory.org/,https://www.history.navy.mil/,tincansailors.com,《现代舰船》杂志2021年第10期和国外历史考证书籍Squadron Signal-Warships,The U.S. Destroyers: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及Navires & Histoire Hors-Serie 032(2018.02) - Destroyers of the US Navy vol.2 - From Farragut to Sims,Inter-war Constructions(线图均来自于这些书)。上述网站和资料较本专栏内容更丰富,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览。列出的模型产品除标明停产、绝版或特殊购买途径外,均可在淘宝上找到。希望本专栏能为模型爱好者们,尤其是美舰党提供切实的帮助。 



1/700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模型产品指南(四)1850吨领舰波特/索莫斯级与新式西姆斯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