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概念解释 第11课

2022-11-24 20:44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英国宪章运动

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得到了更多的政治权利,但广大工人没有得到选举权,政治权利没有获得改善。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规定如果要获得救济,就必须进入济贫院,这实际上剥夺了失业者和贫民获得社会救济的权利。因为在济贫院,人们必须遵守严酷的纪律,从事繁重的劳动,家庭也要被拆散,资产阶级这样做的目的是迫使失业工人贱价就业。越来越多的工人意识到,要改善自己的处境,必须获得选举权,只有政治上有权利,才能获得经济利益。于是,他们纷纷要求改革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获得选举权,为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36年,英国工人成立了“伦敦工人协会”,开始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838年,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了《人民宪章》,提出6项要求:(1)年满21岁的男子均有选举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取得酬金;(4)实行秘密投票的方式;(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定。这一运动后来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宪章运动从伦敦开始,很快遍及英国各地,人们以组织大规模集会、示威游行和罢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诉求。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全国性的高潮。这一年7月,一份有125万人签名的要求实施《人民宪章》的请愿书提交议会,但遭到拒绝。1840年,英国成立了全国宪章协会。1842年,英国出现了第二次宪章运动的高潮,并向议会再次提交了有30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除了继续要求实行《人民宪章》以外,还要求实行10小时工作日,保障工人不受资本家迫害,获得合理的工资等。1848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三次高潮,又一次向议会提交请愿书,但仍遭到拒绝。此后,宪章运动转入低潮。宪章运动虽然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是,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独立的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促进了广大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英国历史和国际工人运动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迫使资产阶级作出了部分让步。1847年,英国政府不得不实施对女工和童工的10小时工作日法案。成千上万的宪章运动参与者迁居国外,传播了宪章运动的思想,促进了当地民主意识和工人阶级斗争意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19世纪中后期工人运动的影响

1864年,英国和法国的工人领袖在伦敦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克思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进入领导层。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设在伦敦,同时在法国、英国、瑞士、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奥匈帝国、俄国和美国设立了支部。第一国际支持了当时波兰人民进行的反对俄国统治的革命和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巴黎公社成立后,第一国际成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76年,第一国际宣告解散。19世纪70年

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人运动再次高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德国、荷兰、丹麦、奥匈帝国、美国、捷克、法国、意大利、英国、俄国、比利时、挪威、瑞典和瑞士等国陆续成立了工人政党或社会主义团体。在恩格斯的帮助下,1889年7月14日即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来自22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事实上宣告了第二国际的成立。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19世纪初。它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重商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完成于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这部著作首次被译成中文时,翻译家严复译为《原富》;1930年中国翻译家郭大力和王亚南把它译为《国富论》出版。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指出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创立了比较优势理论。他的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们两人发现了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秘密,创立并发展了“劳动价值论”,界但他们都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因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思想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都在这一时期发生,推动欧洲特别是西欧发生着急剧的社会经济变革。四分五裂的德国,资本主义虽然在发展,但相对落后,资产阶级比较软弱,代表德国资产阶级要求的古典哲学兴起并形成了。德国古典哲学始于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其中的代表。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也是第一个对现代性展开批判的哲学家,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他认为整个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矛盾是变化的内在根源,为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黑格尔的思想又是唯心的,他认为辩证运动的主体是“绝对精神”而非客观存在的物质。黑格尔的代表作有《精神现象学》等,他的哲学在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占统治地位。黑格尔学派后来发生分裂,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左派的杰出代表,他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唯物主义。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依赖任何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和思想都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批判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哲学最合理的部分-辩证法,同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局限于仅仅解释自然现象,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却陷入了唯心主义,因而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之一。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概念解释 第11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