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alc-蝴蝶辉煌时代集大成者

从去年蝴蝶官宣签下樊振东开始,专属于樊振东的底板就是众多粉丝和器材烧客的期待。选择在今年秋季发售这款产品,无疑是蝴蝶公司有意而为之,毕竟月底就是成都世乒赛,倘若樊振东继续保持无人能敌的实力,那樊振东alc将会树立蝴蝶公司新的里程碑,不然蝴蝶也不会一口气推出ALC、SALC、CNF、ZLC、SZLC五个版本。




其实蝴蝶官方发布樊振东alc发售的消息之后,引起了球迷圈里少有的激烈讨论,讨论的最多的不是性能,而是这款底板的手柄外观。我以往其实不怎么讲底板的外观,但是不知道是球员个人的审美还是蝴蝶公司的某些改变使然,林昀儒alc、林高远alc、樊振东alc的外观和奥恰洛夫alc、张本智和alc、弗朗西斯卡alc相比,确实没那么好看,尤其是万众瞩目的樊振东alc,最后设计成这个样子,我想可以说朴实无华,大巧不工的感觉,只是相比而言无论是图片还是实物,遮住蝴蝶的标,真的不太能体现蝴蝶的设计风格,手柄的握感,个人感觉和林a比较像,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樊振东alc会略扁宽一点,不会像vis或者林a那样圆宽,整体握起来感觉樊振东alc稍微细一些。


底板的外观其实永远没有性能重要,在拿到球拍的那天,我就去球馆全方位的对比和试打了一下。配胶我选择的是正手40度蓝海绵天极三2.2,反手是38度2.1狂飙8-80,之所以选择这套配胶,是因为在发售之后第一个礼拜,我就去看了一下全网关于这块底板的测评,有了解到其实和林a的感觉是最像的,而且偏稳,偏相持。
自己实际上手之后,感觉不太像蝴蝶的底板。在正手攻球方面,球的一速和林A几乎一样,击球感略显柔和,并没有以前蝴蝶外置纤维那种脆硬感,但是弧线的落点是要比林A长的。正手拉球是最能体现这块底板给樊振东量身定制的特点,拉球出球的一速仍然是比较慢的,但是有个非常明显的改进就是,拉球的弧线确实要比以往蝴蝶的底板更加出色,优质的弧线保证了极高的上台率,而且柔和的手感,也让拉球的容错率上升了很多,蝴蝶那种发力之后弧线绷直的问题改善了很多。有得必有失,这样的调校,让这块板出球的质量非常依赖套胶的性能和使用者本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发力水平,在拉球这个环节体现的尤为明显。
反手位是蝴蝶一以贯之的强势所在,樊振东alc的反手可以说是蝴蝶外置底板在这个时代的最巅峰。反手攻球非常的稳定,指向性很好,球的速度和旋转有一个平衡,一板一板的攻球很扎实,既可以借力,又能发力,随心所欲。反手拉球则一改蝴蝶那种暴力反手的风格,质量非常综合,能与正手拉球的综合性相媲美,在极强的稳定性下,把速度和旋转控制的很到位。
台内球会是这块底板的最大优点,也是我说不太像蝴蝶的底板原因所在。蝴蝶以往的外置底板在控球方面是比较生硬的,旋转不足,容易冒高等问题让一众使用蝴蝶底板的顶级运动员更多强调进攻技术的发挥,反而不太会以台内控球为主要风格。而樊振东alc在搓摆方面很容易加旋转,并且明显外软內硬的底板特性,让你在台内控球的时候更能从容发力加摩擦。劈长和搓摆的结合使用也不会特别像以往蝴蝶外置底板那样考验手感,给了台内球方面很大的提升。防守也是樊振东alc的一个优点,底板的韧性比以前的蝴蝶外置纤维提高了不少,对于力量的吸收是很明显的,你甚至可以加力防守,或者发力反击,樊振东alc并没有那种会被球的力量穿过的感觉。




基于对这块底板的重视,我不仅自己打了,还和球友们一起试用了一下,相互交换球拍试打,既对比了VIS,也对比了斯帝卡的赛博六。其实我们最后都觉得樊振东alc是这里面最难打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水平没那么好,其次是配胶也不太对。我们大家都觉得樊振东alc打起来很闷,而且退到中远台也比较无力,没有vis那么舒服,而且也没有赛博六好打。我们之所以有这种感觉,第一是因为,当晚我们六个人都是喜欢打外套借力的,没有一个喜欢狂飙三灌油的。其次是因为我们都很业余,发力水平和身体素质不够。
我个人去思考这块底板的性能,可以确定的是,蝴蝶对这块底板改进是非常用心的,尤其是对于弧线和控球、防守这三点的改进,都明显对着红双喜W968来出招。然而这样的改进必然是基于红双喜以及蝴蝶最顶级的套胶而言,所以这块底板配胶绝不是VIS那种百搭的类型,而且这块底板更适合那些高分的业余高手提升稳定性。也许蝴蝶和樊振东一致认为,当今世界乒坛主流的发展方向已经不是超高性能的器材,而是将器材的性能做的更加平衡稳定,依靠球员本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大赛中将实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想的话,也确实符合国际乒联这么多年改革的思路,那就是将球交给球员自己指挥,更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中球员的身体天赋和基本功积累。樊振东alc打起来的感觉就是这样,它把球交给你来决定,你有多强,这块板就有多强,你有多弱,这块板就有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