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工长期担任教师,对儿童的唱歌要求有较深入的观察与了解
音乐笔记84、沈心工长期担任教师,对儿童的唱歌要求有较深入的观察与了解

沈心工(百度百科):…
主要贡献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 或专门作曲。
从1904年起,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1911)和《民国唱歌集》(4集,1912)。
1937年重新修订,精选出歌82首,汇编出版了《心工唱歌集》。
此外,他还翻译编辑出版了《小学唱歌教授法》一书。
…法:见《欧几里得3》…
沈心工的乐歌题材较为广泛:有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黄河》《从军歌》《爱国》等;
…主义:最高理想和准则。
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比如:
拜金主义:是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
极权主义:是把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作为最高准则;
自由主义: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
…精、神、精神:见《牛顿154》…
有直接鼓吹国民革命、歌颂共和新政的《革命军》《美哉中华》等;
…直、接、直接:见《欧几里得34》…
有提倡男女平权,重视科学的《女学歌》《电报》《纺织》等。
…科、学、科学:见《欧几里得4》…
他所编乐歌,多数是儿童歌曲。
由于他长期担任教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 和唱歌要求 有较深入的观察与了解,
…心、理、心理:见《牛顿86》…
…特、点、特点:见《牛顿95》…
…观、察、观察:见《牛顿164》…
因而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些事物,使儿童感到亲切。
…生、活、生活:见《伽利略29》…
…事、物、事物:见《欧几里得21》…
他也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所作歌词浅而不俗,简明易解。
他选用曲调 比较注意音乐语言的生动性 和儿童特点。
…曲:见《牛顿47》…
…调:见《牛顿35》…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语、言、语言:见《欧几里得160》…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特、点、特点:见《牛顿95》…
如他所编的《体操―兵操》《赛船》《竹马》《铁匠》等乐歌,在学生中广为流传。
由他作曲的乐歌还有:《黄河》《革命必先革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今虞(yú)琴社社歌》和《辍(chuò)悼歌》等6首,
以《黄河》一曲影响最大,此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感、情、感情:见《牛顿106》…
黄自在《〈心工唱歌集〉序》中对此歌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曲“非常的雄沉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自制学校歌曲有此气魄,实不多观”。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百度百科):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沈心工的贡献,不仅表现在近现代新式教育 特别是近现代新音乐教育 和普及方面,还涉及其他许多领域。
例如,早在1907年,沈心工为救赈(zhèn)淮徐大水灾,就导演了话剧《儿戏》(又名《新旧纷争》),义演赈灾。
这部剧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后风行一时的“新派剧”风格,在中国话剧史上被称为“新剧”。
…史:见《欧几里得111》…
它与李叔同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同年写成,是中国最早创作的话剧之一。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从1919年至1922年三年间,沈心工还创作并导演了话剧《雪玫瑰》《忠勇之童子》《神仙布》《棠棣(dì)之花》,并在有的话剧中加上音乐,
这在当时也很少见。
沈心工还根据《赵氏孤儿》的故事 改编和导演了昆剧《双忠墓》,在南洋公学附小创建二十周年纪念会上演出。
…故、事、故事:见《贝多芬651、652》…
他在剧中采用了昆曲的三、四十首不同曲牌,受到包括昆曲名家在内的观众的高度赞誉。
“!
请看下集《音乐笔记85、牌(百度汉语):形声。从片,卑(bēi)声。》”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