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博知识点|北首岭遗址、裴李岗文化

2023-07-19 10:19 作者:文博硕士考研资讯  | 我要投稿




新石器时代

名词解释




来源:《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王巍著




NO.01


北首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6万平方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区金陵河西岸。1958-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一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七次发掘。

文化堆积可分为三期。早期遗存发现较少,有陶窑1座、墓葬7座,以及少量灰坑。其文化特征显示出上承老官台文化之末,下启仰韶文化之端的过渡性质。有学者将其归入仰韶文化早期称为“北首岭类型”;也有人认为属于老官台文化晚期,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另一种新遗存,命名为“北首岭下层文化”。中期遗存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主要是发现两处墓地。晚期遗存为一处保存较好的聚落遗址,属于半坡类型晚期。

北首岭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仰韶文化起始和早期阶段的面貌及变化脉络,为仰韶文化的聚落布局和文化内涵增添了较多的新资料。据碳十四断代并经校正,遗址年代早期为公元前5150~前5020年,中期为前4840前4170年,晚期为前4080~前3790年。1983年出版有《宝鸡北首岭》。



NO.02


裴李岗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西部。除裴李岗遗址外,重要遗址尚有新密市莪沟北岗、舞阳县贾湖、长葛市石固、郏县水泉、汝州市中山寨等。

陶器以泥质红陶占绝大多数,夹砂红褐陶次之,泥质灰陶较少,另有少量的黑陶。均为手制,较大的器形采用泥条盘筑法,常见纹饰有附加乳钉纹、篦点纹、压印纹、划纹、指甲纹等。最富特征的器形有双耳壶、三足双耳壶、圈底钵、三足钵、卷沿罐、鼎、圈足碗和假圈足碗,此外还有陶勺、假圈足壶、角把罐等。常见的石器有石斧、鞋底状石铲、带锯齿的石镰和石刀以及石磨盘、石磨棒等,另有石锛、石凿等小型石器。普遍流行半地穴式建筑,形状有圆形圆形和方形等,面积较小,一般在10平方米以下。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无葬具,多数墓都有随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少者一件,多者十余件,个别者数十件。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居民主要从事比较发达的农业种植粟和水稻,饲养猪、狗、羊、黄牛、水牛等家畜。采集和渔猎经济仍占有一定的比重。文化年代为距今8200~7500年。考查院校: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云南大


文博知识点|北首岭遗址、裴李岗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