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联乃至世界上的早期装甲运兵车,30年代的T-26改装车辆

2020-11-19 23:50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上世纪2、30年代,是世界军队机械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时期,机械化的标志之一就是用机械替代一部分人力、畜力,原本双脚行军变为车轮行军,不过初期人们更多地发展各种轮式车辆,到30年代装甲运兵车才越来越受到重视,苏联在T-26的基础上发展而来TR-1和TR-4就是早期的履带式装甲运兵车。

T-26坦克在1931年定型,次年开始大规模装备,不过苏联并没有局限于此,坦克定型后不久就开始在底盘基础上研制衍生车辆,TR-1在1932年开始研究,1933年拿出样车。

TR-1设计之初要求它能运送最多14名士兵,乘员舱的装甲可以保护士兵免受轻武器的伤害,这种用坦克改装甲运兵车的想法在当时应该是很新颖的,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早期的技术尝试,因此相关改动没有经验可循,只能依靠设计师的脑洞。

为了安装装甲乘员舱,坦克取消了炮塔结构,在车体后部上方安装一个额外的装甲舱室,舱室使用6~10毫米不等的轧制钢板,钢板有焊接也有铆接。底盘内将发动机移动到车体的中部左侧,驾驶员在它的右侧。

这个乘员舱后方有一扇出入门,顶部也有一个小舱口,两侧装甲上开有射击用的小孔,士兵可以用轻武器向外射击或观察外部情况,不用的时候可以关上防弹板。

作为一款只有4.88米长的轻型坦克而言,后部这个装甲舱室的长度十分有限,沿车辆中轴线方向还不到2米,好在坦克宽度达到了3.41米,多少增加了一些空间。不过要在这个装甲舱内坐14名士兵,这个空间还是非常狭窄的。

TR-1重9.45吨,最大行驶速度28千米每小时,车组只有驾驶员1名,辅助武器有一挺7.62毫米机枪,不过在照片中没有看到,可能是航向机枪。

由于TR-1的舒适性实在是太糟,它并没有被定型量产,基洛夫185号工厂在1933年又重新开发了一种新式的装甲运兵车TR-4。

TR-4的发动机位于车辆后方,通过取消炮塔,将驾驶室和车辆中段位置的装甲向上延伸,形成了一个中置的装甲运兵舱,驾驶员仍在右方,他的左边有一挺7.62毫米机枪。乘员舱仍使用和TR-1差不多的装甲结构,不过改为全焊接结构,乘员可以通过两侧的舱门出入,舱内有两排座椅和5个折叠座椅。比较有创新的地方在于乘员舱后方有一个被装甲盒子保护的通风换气设备,保证了舱内的新鲜空气。

TR-4的重量稍微轻一点,只有9吨,更合理的重量分配让它的最大行驶速度稍有提升,标准的运兵能力增加了1人,为15名士兵,不过仍然很拥挤。

这款装甲运兵车同样没有服役,只建造了3辆样车,苏军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后认为它不太实用。不管如何以T-26轻型坦克改装而来的装甲运兵车都属于早期的技术尝试,它比二战德军广泛使用的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运兵车还要早几年。


苏联乃至世界上的早期装甲运兵车,30年代的T-26改装车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