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最多错几个比较稳?|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哪些同学会碰到选择题呢?首先,311统考的同学会碰到,非统考的个别学校以及全日制教育硕士考333的个别学校会碰到选择题。
我首先得把统考当中的选择题跟非统考当中选择题做一个区分,如果是专硕或者非统考的学硕,碰到的选择题一定非常简单,简单到我们或许只是平时在背一些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的过程当中,就会带到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来作答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大教学论是谁写的?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我认为这种题就是送分的。
比较难的一点的是,我们的311统考当中的选择题,有45个选择题,这45个选择题呢,每一年将近有13道题是教育学原理当中的,中外教育史合起来是20道,各10个,剩下的才是教育研究方法以及教育心理学。
每一年我都跟大家一样,每次真题发行之后,我就会专门把所有的题做一遍,我认为真题是大家很难拿到一个全面的分数的,也就是说整体90分很难拿到,所以一个同学在考研的过程当中,如果想到拿满分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不太切合实际。
很多同学们问,老师我该错几个呢?我认为错五个以内。这五个以内,你可以把2到3个的名额留给原理,确实原理是最难的。一般中外教育史是不该错题的,教心和教育研究方法,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理解到位,应该也是不会错题的。
刚才我试分析一下各个科目当中的错题频率,我就来总体说一下选择题给我的感受,我认为选择题当中,45个选择题将近会用38到40个选择题是考查记忆类型的,也就是说我背什么,我就答什么,只是个别的记忆型的题会考的非常的细,或者说考察的是书中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至少我们的宝典发到大家手上,里面所有的每一句话,大家都认真的读过,去找到里面的细节点。
当然,记忆并不是我们能够战胜学习的方式,在记忆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或者说还有一部分的考试题,是理解相关的,也就是说,我能够理解我就能做对,如果我不能够理解,我可能就做不对。
我下面就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17年的第一个题,它的题干是“关注知识和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如果完全是靠书中背的东西,或许稍微换一个非字面的说法,大家就无法解答了。
我们很明显看到这是批判教育学的观点。只有批判教育学讲的是教育公平公正平等的问题。而他们最探讨的就是在不平等的社会当中,统治阶级和非统治阶级之间的一个不平等的问题,因为谁拥有权力,谁可能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所以这道题如果是从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的角度,那么一定是批判教育学。这就叫理解,像这样的题,就不是靠大家死记硬背就能背下来的。所以我特别希望同学们,尤其是在原理、教心、教研这样的科目上要突出理解。
我同样认为,还有很多题在考查的是常识,也就是说这种题不是说我们非要学了才能够答对的,而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可以推断出来的,我就随手再给大家举一个题。
这个题是我们16年曾经考过的,第9题:老师可以考虑到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的,也就是说ABCD哪种是属于老师可以采用的惩罚,“认知错误,作业错误,明知故犯,情绪失控“,这是它的四个答案。
大家不能说我没有学过惩罚,没有学过这么深,那么不对的,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也会知道,如果一个同时认知错误有问题,那就是他并不知道错与对、是与非,我们是惩罚他是没有用的,学生也不会服我们,我们更多的是要纠正学生的认知,或许是一场非常平稳温和的交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再来看看作业的错误,我们惩罚学生有用吗?没有用,作业错了,说明学生不懂这个知识,他需要的是老师的讲解。我们再来看,一个学生情绪失控了,那么情绪失控的他需要惩罚吗?他都已经失控了,更需要的是疏导和安慰,所以说我们也不能用惩罚的方式。
但是一个同学,如果他明白他明知故犯,显然他是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我还在做,他可能是道德意志方面的问题,我们可能需要用惩罚来改变他的这个情况。
这道题完全就是靠常识来做题,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上碰到这样的题的时候,不要轻易的放弃,也不要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而是要沉稳应对,就通过自己的生活常识来应对。
哪一类题是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做好的呢?超纲类的题,这一类的题太难了,甚至我都不知道他考的是哪个地方。
在真题班上,我会再给大家详细的来讲这些题,碰上这样的题的时候,往往就觉得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样的题就是要靠概率了。一部分靠推断,日常生活的推断往往能推断一到两个答案,然后我可以靠概率,也就是说,像这样一种客观情况之下,我真的没有接触到的知识,我们也应该允许自己犯错误。
此外,我还特别想谈一下审题,我跟同学的交流当中,发现很多同学做选择题不审题,也不去看这个题目当中说的是什么。当这个题干很长的一段话摆在这里,我们很多同学也没有去分析,而是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在答题,如果每一个同学都在认真审题,用下划线画出非常重要的地方,或许这道题题干很长,当你看到了泰勒,你只能想到目标原理,只要不忽略这个人,我们就可能做对。
所以,希望大家在任何一个题干上,做到认真审题。每一年我听到很多同学做题错误,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不懂,而是审题错误,那如果这样就太可惜了。
在我的真题班当中,我会比较侧重什么呢?第一侧重读题,第二侧重哪些是记忆类的,哪些是理解类的,哪些是常识类的,哪些确实是超纲类的,我甚至直言不讳告诉大家哪个题是我之前做错的,我错在哪里。我对这道真题的看法是什么。
只有这样,我觉得我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任何一道题目,希望每位同学善用题目。如果说我就是考311的同学,我觉得选择题部分请每一位同学认真听。为了让同学们认真地感受到真题的讲解,我几乎是每一道选择题,一个一个认真讲下来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选择题我之前已经说过了,选择题要靠理解,难题会偏多一些,如果要考察的是考查知识的广度,就要注意细节的记忆点,如果要考查知识的深度,就是要注重理解,此外它还需要我们总结做选择题的日常经验,所以可以看出选择题出题很灵活。
我建议大家:第一轮做题的时候不应当做套题。“老师,我不按年份来做吗?那你会怎么做题?”我按知识点来做题。
我是把07年一直到我们19年所有的真题当中的选择题,归到了各个知识点里面去,就比如第一章最喜欢在三个知识点上出题,哪三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里面哪年出了哪些题,前几年的出题趋向是什么?后几年的出题趋向是什么?前面的真题对后面的真题有什么印证?
大家总觉得把前面的题做完就完了,不对,你会发现前面做过的题对后面要做的题有一定的帮助,有可能是题干变选项,或者选项变题干,前后的真题有很强的联系性。
但是大多数同学做题都是按年份来做,就总结不到一个知识点会出哪些题,还有我为什么从07年这么久远来讲?很多同学没有时间,只能做近五年的题,任何一个学科,无论中教史还是外教史,每个学科我只用2到3小时,就把所有的真题给你们过一遍,这个时候你们做题就会非常立体了。
我会告诉你们在每一个章节会在哪些知识点上出选择题,哪里细节容易考察,哪里细节不容易考察,我都会这么来做总结,其实这么总结下来,你真正要背的细节点并不多,但是如果你不总结,背书量就会很大。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把每一年的套题连着做了七八年,还不如我就今天完成一章,把这一章的真题从网校下载下来,按照知识点来做题,做完之后迅速听课,每天听半小时或一小时,做完一遍后都不用再做第二遍效果就很好,想做第二遍的同学可以从第二遍开始做套题。这就是学习的方式!
有的时候不是说我非得按年份,07年做完,做08年,不是这样子的,你是要总结真题的套路和出题方向,这才是学习真题最关键的东西。
选择题不能全靠记忆,不是说所有选择题都靠记,而是靠知识背景,我上面写的是依靠文化背景来推断来排除,来做一些积累,往年的一些题是要做积累的,尤其是你之前学习没有关注到的题都要做积累。
我甚至在上课的时候,怕有些同学不积累,我会说把这个知识点记到你的笔记本里面,记在笔记本的哪个知识点旁边,把它积累一下。你只要这么学,你就感觉文科是在不断的积累,这种积累跟原来知识点还是相关的,你学习会觉得很愉快!
还有一点你真的需要了解前后年真题出题的连接性,为未来的真题做一个预测,并且可以去找到超高频率的出题点来进行总结,这些总结我上课都会说,你只需要抄一遍板书。
我觉得选择题就这么学就行,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只要你多听一些我和高歌老师讲的排除法和推断法,我个人感觉选择题准备到这里就行了,这些就已经够打开你们的思路了。
详细内容可以关注徐影老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