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距高考20天,我有三句(挺有用的)话要说

2022-05-15 23:04 作者:海炽Hai_Chi  | 我要投稿

一、选择题(关注:主语、宾语、关联词、表解释说明的小分句)

选择题设误方式

1. 主宾偷换(以范围替换居多):将原文中的主语或宾语替换成别的主语或宾语

例如:“中华文化”替换为“中华传统文化”(范围缩小)

2. 强加逻辑:把不存在的逻辑关系或者拥有其他逻辑关系的双方加上一个并不存在的逻辑关系

例如:“我看完书以后吐了”表述为“我看完了书所以吐了”

3. 无中生有:(难点:未违反常识 但文中确实没有)

例如:有一个很爱孩子的妈妈 选项为“妈妈致力于维护每个家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题

现象:从接受美学叙述学角度命题且生词频现

1. 接受美学(高中阶段可理解为读者角度)

① 读者兴趣:设置悬念 埋下伏笔 插叙 虚实结合

② 审美经验期待

③ 生活经验期待

例如:为什么《静夜思》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成“昂首思故乡”好不好

答:不好,①翻译句子②情感

④ 改为“昂首”不符合读者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接受美学)

2. 叙述学:时限与时序

① 时限: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

(1)  叙事时间短于故事时间:概述(比如“十年过去了”)

(2)  叙事时间长于故事时间:扩述(写细节、景物、回忆拖慢叙述节奏)

② 时序:是否颠倒故事的正确时间来达成一种审美效果(例如:倒叙、插叙)

例如:《琵琶行》中白居易为何详写自己的谪居生活?

1.概括 2.主题 3.人物 4.叙事角度:详写谪居舒缓节奏,通过回忆改变时序,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可读性

③ 叙事角度(视角)

受限视角:有助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全知视角:理性客观全面展现事件

 

三、 作文:减少作文中口号式语气(少用感叹句、反问句、情态动词,代之以下定义句式)

1. 反例:青少年难道能以往这种精神吗?

我们应该奋进,应该向前,必须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2. 正确句式:或许  正是  的良方(理性选择/具体落实)

例:或许,于当下青少年而言,践行XX精神正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落实

距高考20天,我有三句(挺有用的)话要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