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精神内耗:放弃完美的生活到底有多快乐?【复旦梁永安】

文字稿:
人就是一个很渺小的存在嘛,就你拿那个完美主义来诓自己,那不是把自己要给压死的。大量的错就决定了你的这个生命不可能是完美的。这叫欢天喜地的。承认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承认自己是永远不可能完美的人。你的那些愿望,你的什么东西,看起来是自己,其实你从小的信息环境,那种奖惩机制里边,就让你埋下了这种愿望,要喜欢自己有缺陷的人生,喜欢自己有缺陷的生命,关键是活出我们自己的特质来。
00:34
大家好,我是梁永安。前段时间北京冬奥会,所以掀起了一阵特别大的有关谷爱凌的热潮,特别火爆。主要是大家觉得他真是人生特别完美。 18 岁得了奥运会两块金牌,还有一块银牌。奥运会结束了就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去上学,好像什么都不去。不但运动中是全能,生活中好像也是个全能的。就这么一衡量,一对比,就觉得自己真是缺失的太多了。所以很多人觉得如果能像他那样完美就好了。反过来也就是对自己不满意,是社会里边这种对自己不完美的。这样的一种自责心理或者压力其实是很普遍的。以前我的一个老师写东西经常觉得很不满意,写着写着就把写好的东西揉成一团,然后丢,使劲的丢到废纸炉里去。有的人我看一些人装修才是有意思,其实那些好的部分 99% 很好,都其实没问题。但是就这么一点点小小的,哪个地方有点小不满意,特别省情,其实好像全部的眼神都盯在小曲线上,背后有一种那种完美主义的压力。所以大家不知道大家自己有没有感觉自己也有一点这样的问题?如果觉得有,就请扣1,如果觉得没有,就请扣2。
我们的这种完美主义,它是一种表面上是完美主义,实际上是坑,是陷阱。但这个里面就是个标准化的过程。所谓的完美,它就引申出一个标准化的人,这于好也好,几乎 360 度无缺陷。所以看上去好像处处都闪着金光。
但是这种还算是真正的什么?他是真实的人吗?难道一个人对世界就这么热爱,什么什么都喜欢?我想起我上大学老师,他就说本科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每每都想到优秀,其实你这一生,你的气质、天赋,你是对某个东西的,其实你是真正的热爱的,其他部分都是形成你生活的一个基本的这样一些条件。所以其实我有几门是我特别喜欢的追求的热爱者。一定是努力的做好,因为生命、时间、精力就这么我把它做得真正的非常好,但是有一些它就不对我来说不是那么重要。所以人生里边有时候这种标准化,把人模范化,就给自己造成困境了,这个容错率特别低,一点点错就不得了。
所以带着我们的缺陷,带着我们的问题往前走,同时也做出我们的努力。这还是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态度。人就是一个很渺小的存在嘛。嗯,就你拿那个完美主义来诓自己,那不是把自己要个要给压死了。嗯,去年欢天喜地地承认自己是个有缺陷的人,承认自己是永远不可能完美的人。要喜欢自己有缺陷的人生。喜欢缺陷的生命,关键是活出我们自己的特质来,活得有生命。在缺陷中也在不断的往前探索。没有缺陷来探索什么?那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做出丰功伟绩来。这不是这样的。而且还更有麻烦的。很多所谓完美的标准,他都是外部事件给你精心培育的。在批判理论里面,马尔库塞他们就分析无意识的时候,早就分析过你的那些愿望,你的那些什么东西,看起来是自己,其实你从小的信息环境,还有社会传达给你的各种各样的一种奖惩机制,里边就让你埋下了这种愿望,所以你一辈子在实现它。但其实很多东西是很巧妙的,外部的意识形态,或者是外部的那些信息传送让你形成的。
05:08
所以我们说有时候看一个人哪他的那种追求像完美的追求,有时候看着就很悲凉,就像个浮游动物,自己是个中空的,不是自己的,还在那里忙忙碌碌的追,人生的幸福都不见了。处在焦虑中,处在巨大的短缺感中。设计的标准都是天天给自己制造不完美。而且我现在社会有个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能看到的东西和你能实现的东西,这两个差距确实太大。我们今天进入世界文化,世界互联网,我们的影像,而且设计内涵的那种设计感特别的让人向往。小造一个自行车,好的也是不得了。大造其他形象,设生活的一切细节,在品牌化,在精心的设计里面,都是会给你最大的一种研究感。所以我们现在是位年轻人,我就特别重视一个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那种透彻的,能够穿越过去。这些东西太诱惑人了,就拿这些来打造自己所谓的幸福生活。
06:21
别人有,我也要有,贵了就显得更好了。有的人一吃饭非要去个好馆子,一进店非要进个什么。其实这个世界人应该是很自由的。庄子写的逍遥游社会里面,我们对自己有个标准,把主要精力和主要资源都放在自己毕生最挚爱的要做的事情里面去,很多东西,就可以把它很自在的对待它,但是很多人不自由,一定要那样,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心里面充满了不完美的短缺感。
06:56
这社会学里面现在有个概念叫新穷人,就英国的思想家,就是齐格蒙特·鲍曼。他有个理念叫失败的消费者。在消费社会里边有一种穷人,其实他觉得生活始终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甚至是达不到的。因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我们看得到社会都是消费,现在那些生产很多是看不到的。所以你看我们现在,比如用一个电器,里面都是集成电路,电里面封着,你完全看不出它里面的付出的高级劳动。所以生产,这个方面已经被隐匿了,你体会不到里面付出的代价。而消费环节是被大大的扩展了。所以转变的过程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个高收入的工作,而这种工作的职位又短缺又少,然后自己想获得的收入和自己的消费需求之间,那就有个巨大的矛盾了。所以这时候觉得人生真是不完美了。包满觉得这就是新穷人,他的一个精神文化处境,他的社会处境,所以在消费。我们现在消费社会,它有巨大的流动性,它的变化很大,不断的在替代。这种迭代的效应不断的出现。你像苹果一年升级一家伙,你说买高级一点的,一般就六七千七八千、一万多,这是很寻常。有了这种调动出来的欲望。但是穷人他没有流动性的能力,更不用说一种更大广阔的消费概念,国际旅行,还有各种各样的昂贵的,也是品牌化的消费等等。所以这时候人家感觉不断的被社会抛弃。所以在意识形态里边,在精神层面,所谓的新穷人,他永远觉得生活是沮丧的,而且人生就在这种不完美里边。这种沮丧心情里面耗散了。人生可以去创造的东西,寻找的东西,可以去打开的东西,全部丧失。思维逻辑是个失败者逻辑。
08:52
《楚门的世界》里边也是。楚门,你看好像那么优秀,尽职,大家都夸奖他,人,对他微笑,最后才发现是一个场景。人工搭出来的巨大摄影棚,一切都是人造的。最后要逃出去,千辛万苦要逃出去,哪怕里边那种跟他相恋那么好的恋人,其实也是演员,所以就有这个问题。
因为我看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他一个很著名的小说就是写的《沃尔特米蒂的隐秘生活》。这个人很无能,但是他天天想象自己无所不能,自己一会是个病菌学家解决所有的疾病,一会儿觉得自己是轰炸机的投掷手,甚至是开飞机的到高手炮满天飞舞的战场,一炮 1 个炸弹,把敌方炸的简直是全面崩溃。其实是又怕老婆。生活里面遇到任何事情惊慌失措。人很可笑。像我们很多完美水的人,有时候就陷入自己的这么一种悲观主义,然后陷入自己的幻想,构成一个完美幻想,用幻想又去衡量自己的生活,给自己一个 0 分的负评。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0:12
所以生活什么翻山越岭,一步一步的走,所以我觉得很多人现在都读过愚公移山,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我们面临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步就完成,甚至一瞬也完成不了,重在这个过程建设的过程。所以就像生活里边看起来困难很大,你永远觉得不完美,越不过去。但是那种巨大的困难也是一个细节构成,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理解所有的东西,永远做好我们做好的每件事,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承认不完美。当然这里边我们说生活里边要摆脱这种完美主义的压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怕试错。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个试错的过程,你是不断犯错的。
11:00
所以我们的艺术里面有一种残缺美,人有时候让一个事情,一个作品里面有点小缺陷,你比如巴黎罗浮宫,你看这个胜利女神,你看他就是一个残缺的,雕像的,包括维纳斯手臂都断了。但如果欣赏的艺术作品倒也算了,我们能够很轻易的接受,但是对自己的人生比较麻烦。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是一个什么工作,或者是恋爱,爱情里面遇到的什么人。最大的障碍就是完美主义。所以我们说在人格性理学上,有一种人,他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里边就看到这个看看那个,吾心不定啊,一生就跑来跑去,最后一生无成。所以这是对于人生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陷阱。
11:54
就是苏格拉底所讲的,叫人去麦田里找麦穗,找到最大的,这就是最好。但找了半天一直下不了决心,总觉得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到最后走到头来才发现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所以年轻的时候尤其容易这样,觉得前面时间很长,可能还会碰到更好的,不管是人或者事物,或者什么东西,所以不能下决心。
12:18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生,一切光鲜背后都有他特别艰难跋涉的部分,所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种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么一个力量,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这是个巨大的误区。说我们人生为什么有时候完成度很低,想来想去的想过来觉得想去做点事,想过去了又觉得不够完美,里面总是有一些觉得还不太满意的部分,就晃来荡去的,最后时间都没了。
13:00
人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一种努力叫试错,走了跟别人不一样的路,谁都不承认你。相反,对比这些人,热热闹闹的,大家一路喧哗的,好像很开心。互相这一路走过去,到最后一生就这么过去。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几十亿人,多少人出生了,哗哗哗的过去了。上学,结婚,成家,怎么就这么一路过去了,一辈子也没有活出什么什么独特价值。
13:35
另外一种不完美,所谓我看书记上说的就是落地的麦子不死,生命的韧性就在这里。我们会是犯错,大量的错就决定了你的生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在不完美中,我们去不断的让自己生命打开新的,迎接新的光,打开新的面,不断的去释放,去培养自己新的力量,开创新的生活。我觉得这样就很好。这个就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如果你说它是一种理想主义,我觉得也可以这么说,你说它是完美主义,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完美主义。
但我更愿意用理想主义来替代它,抓住生活里边可能实现的那一点光,去打造一个新生命。
14:22
我觉得这个就是一种我们说积极意义上的完美主义,而不是外在的那些虚幻标准豪宅、豪房、豪车,噼里啪啦的那些被资本设定了东西,就是消极的完美主义。尤其是在今天这么一个归零时代,世界变化那么大,打开的东西太多,都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这种变化。所以我面对世界确实是有一种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但是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学会走路的一种摇摇晃晃的感觉。
15:03
我们就说古代的成语老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所以我们要从寸有所长。寸比尺当然是比不上它,但是尺有它的所短的部分,寸也有它所长的部分。无非就是你要放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用途上。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可能从古老智慧里面可以学到的一种生活的态度。好,我们的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在人生路上确实有很多不如意,所以也有很多人生选择问题,所以不要用完美主义来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所以前段时间做的课程就是从和我和光智来处一起做了一门工作之苦。其实很多问题也是涉及到这个方面,怎么样在生活里面有个生活的新的角度去看生活,怎么去真实的、充满温度的热爱这个世界。所以也欢迎大家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