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人物志 后晋—桑维翰
桑维翰
《新五代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晋臣传》桑维翰篇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慨然有志于公辅。
可以见得桑维翰为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是为人却有远大的志向,立志做宰辅。
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当初考进士时,主考官厌恶其姓“桑”与“丧”同音。(
想必也讨厌其丑陋的颜值吧
) 有人就劝其不一定要考进士,可以用其他方法求官入仕途。桑维翰慷慨激昂地写下了《日出扶桑赋》抒发志向。又铸成铁砚、拿给别人看说:“如果这个砚用坏了,我就改别的途径去取得取功名”。最后终于考取了进士。石敬瑭征辟其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后来常常让他跟随在身边。
典故 铁砚磨穿
谋定霸业
高祖自太原徙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
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啖德光,求助己以篡唐。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天福四年,出为相州节度使,岁余,徙镇泰宁。
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以此询问手下的将领,将领们都恐惧得不敢说话,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于是让桑维翰写信向契丹求援。 耶律德光答应了,而赵德钧也用重金利诱耶律德光,请求他帮助自己篡夺唐政权。 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十分雄辩地为他陈说利害得失,耶律德光的主意才打定,终于因此消灭唐而建立晋,这是桑维翰的功劳。 任桑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知枢密院事,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天福四年,出为相州节度使,岁余,徙镇泰宁。
石敬瑭造反是必然的偶尔结果,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在太原拥兵自重。李从珂猜忌是很自然而然地、如同刘邦韩信一般自古有之的君臣猜疑链。
石敬瑭想试探唐末帝李从珂的意图,多次上表陈诉身体羸弱,请求解除他的兵权,调迁到别镇节度使;李从珂与执政大臣商议后答应了他的请求,把他移镇郓州。《资治通鉴,后晋纪》
允许一个地方大员迁出自己的基本盘,就意味着失去了信任。何况在五代十国乱世。(好似让张学良离开东北)石敬瑭拒绝赴任,由此李从珂杀了石敬瑭留在京城的亲属,故事接上了
。
七言国策
吐浑白承福为契丹所迫,附镇州安重荣以归晋,重荣因请与契丹绝好,用吐浑以攻之。高祖重违重荣,意未决。
维翰上疏言契丹未可与争者七,高祖召维翰使者至卧内,谓日:“北面之事,方挠吾胸中,得卿此疏,计已决矣,可无忧也。”维翰又劝高祖幸鄰都。七年,高祖在鄰,维翰来朝,徙镇晋昌。
吐浑白承福被契丹逼迫,归附镇州安皇荣来投奔晋国,安重荣请求与契丹断绝友好关系。利用吐浑攻击他们,石敬瑭难于拒绝安重荣,拿不定主意。 桑维翰上疏言不可与契丹战的七点,石敬瑭召桑维翰的使者来卧室说:“北方的事正使我心忧,得到这封上疏,现在拿定主意了,没有什么担忧了。”桑
维翰又劝石敬瑭迁去鄰为都。七年,石敬瑭在鄰,桑维翰来朝,徙镇晋昌。
桑维翰治国有术,维护对契丹的屈从和亲政策,是合格的乱世谋臣
官场浮沉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出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浸理。初,李瀚为翰林学士,好饮而多酒过,高祖以为浮薄。天福五年九月,诏废翰林学士,按《唐六典》归其职于中书舍人,而端明殿学士、枢密院学士皆废。及维翰为枢密使,复奏置学士,而悉用亲旧为之。维翰权势既盛,四方赂遗,岁积巨万。
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昀、李崧皆以为不益见疏。帝饮酒过度得疾,维翰遣人阴白太后,请为皇弟重睿置师傅。帝疾愈,知之,怒,乃罢维翰以为开封尹。维翰遂称足疾,稀复朝见。
契丹屯中渡,破栾城,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晋出帝即位,召拜为侍中。而景延广当权,和契丹绝交,桑维翰的意见不被采纳,于是暗中派人劝晋出帝说:“制服契丹而安定天下,不用桑维翰不行。”于是外调景延广到河南,拜桑维翰为中书令,又任为枢密使,封为魏国公,事情无论大小,一概托付给他。 几个月内,各种事情都逐渐有条不紊。桑维翰的权势日盛一日,四处馈赠的财物,每年累积不计其数。当初,李瀚为翰林学士,喜欢饮酒而多过量惹事,高祖认为轻薄。天福五年九月,下诏废除翰林学士。按唐六典归其职为中书舍人,而端明殿学士、枢密院学士都废除了。维翰又上奏设置学士,而且全都用亲旧朋友去当。 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帝想立即罢免桑维翰,大臣刘晌、李崧都认为不行。 皇帝饮酒过度得疾,桑维翰派人秘密告诉太后,请为皇弟重睿选师傅。皇桑帝病好后知道了,很愤怒,就将维翰罢相去当开封尹。桑维翰称足疾,很少朝见。维翰一天天被疏远了。 契丹驻守中渡,攻破栾城,杜重威等人的大军离得很远,桑维翰说:情况危急啊!”于是会见冯玉等人商量事情,而意见不合。又请求晋见皇帝,皇帝正在园林中训练鹰,没有空闲见他,桑维翰退下叹息说:“晋的祖先不能再受到祭祀了!”
“及维翰为枢密使,复奏置学士,而悉用亲旧为之。维翰权势既盛,四方赂遗,岁积巨万”
可见桑维翰也是个精明利己主义者,任人为亲,收受贿赂。
殒命争斗
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
耶律德光犯京师,遣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而帝以继翰尝议毋绝盟而己违之也,不欲使维翰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财产。
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翰避祸,维翰曰:"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动。彦泽以兵入,问:“维翰何在?“维翰厉声曰:“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彦泽股栗不敢仰视,退而谓人曰:“吾不知桑维翰何如人,今日见之,犹使人恐惧如此,其可再见乎?”
乃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行,遇李崧,立马而语,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维翰知不免,顾崧曰:“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崧惭不能对。
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德光至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自从契丹与晋结盟好,开始成于桑维翰,最终败于景延广,所以只娶契丹兴兵犯境,契丹书檄,几乎都要谈及这两人。 耶律德光进犯京城,派张彦泽送信给太后,问这两个人在否,可叫先来。皇帝认为维翰曾劝他不要绝盟而自己违背了,不想使维翰见耶律德光。示意张彦泽打压桑维翰,张彦泽贪他的资产也想杀了他。 桑维翰状貌奇异,平常自恃威严,晋国老将大臣,见到他无不屈服,张彦泽自以为骁悍,每次见了就是冬天也紧张得出汗。 起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翰避祸,维翰说:“我是大臣,国家至此,还能逃死吗?”安坐府中不动,张彦泽率兵入,问:“维翰在哪里?”维翰厉声说:“我晋国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呀!”彦泽股栗不敢仰视,退出来以后对人说:“我不知桑维翰什么样的人,今日见到他,还使人害怕到这种地步,怎能再见他?” 就用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出行,遇到李崧,立马而语,军吏前来对桑维翰说,请赴侍卫司狱。桑维翰知道免不了一死,对李崧说:“相公当国,使维翰一人死?”崧惭愧得说不出话来。 当夜,彦泽派人以帛加颈缢杀维翰,告诉德光说:“维翰自缢。”耶律德光说:“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己死呢?”耶律德光到京城,派人检查尸体,相信是缢死的,就将尸赐其家安葬,而资财全部被张彦泽掠去。
桑维翰爱憎分明的个性,使他在张彦泽面前,毫无畏惧,而且对其进行无情谴责和鞭挞。是一个竭诚尽忠报效国家的信仰与爱憎分明的形象
桑维翰是石敬瑭幕僚中最先提议联络契丹以灭后唐的人,并起草了称臣称子、割让幽云十六州的表文。在后晋年间,他也一直坚持卑辞厚礼以奉契丹的政策。
割让幽云十六州的行为究竟是不是败笔的计谋?(从桑维翰人物形象出发分析)
前提:桑维翰有治国谋定天下的能力、尽心竭力爱国、精明利己者
石敬瑭并没有造反资本,李从珂五路军马攻太原城,久战必败。寻求外援是必然的。邻近友邦节度使也实力弱小不堪一击。想要活命,北结契丹是唯一的路。
许诺契丹幽云十六州、以求灭唐建国。见看看幽云十六州归属:
幽云十六州: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
赵德均辖地
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中立州
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管辖但摇摆
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市东)、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直属后唐(敌对)
后唐直辖敌对
为何不慷慨他人“财物”呢?
赵德均为啥不能反其道而行呢? 因为河东地区对于契丹是飞地,耶律德光又不需要“独立团”,相反幽云十六州与草原接壤,实打实的可以充当与中原的门户。 耶律德光为啥会要一个空壳的幽云十六呢? 相比之下,契丹更看重索要的是一个夺取幽云十六州的法理、入主中原的正统性(前提是晋代唐),同时这只是众多条款中一项。
某种意义上,割让幽云十六州也促进民族融合、进行文化传播消磨民族矛盾差异,为日后晋重夺幽云十六州治理减少成本压力。
纵观割让幽云十六州的谋略,更突显
桑维翰有治国谋定天下的能力、尽心竭力爱国、精明利己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