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冷淡“了?
【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冷淡“了?】
纯粹的黑白灰工业风、洋气的北欧森林简朴风、文艺的日式侘寂简素风、还有中国传统的留白简约风等,极简主义有不同风格,它既存在于设计中,也被人视为一种精神境界,更有人把它当做安身处世的原则。它到底有何魔力,从艺术领域走入日常生活?
⭐️ “极简”是个万花筒
1️⃣ 包豪斯设计理念
“极简”的精髓即“少即是多”,这一观点是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延伸。体现在创作上,就是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和理念,把方法、手段、材料都进行最大限度的简化,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包豪斯的核心是“形式服从功能”,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之道,被后来崛起的北欧、日本设计贯彻、吸收。
2️⃣ 北欧式极简
20世纪五十年代,北欧设计师为普通人设计能够买得起的日常物品,整体风格尤为实用、质朴,抛弃复杂的造型,运用高度概括的线条、简洁直接的图案,功能优先且贴近自然。以宜家为例,他们提出“设计”的五大元素:美观、使用、优质、可持续性、低价,正是北欧设计的一贯特点。
3️⃣ 日式极简
20 世纪末,日本逐步成为亚洲设计的代表,将日式极简推向了世界舞台。日本设计师将哲学思想、禅宗文化这些精神力量融入到设计中,为“极简”注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无印良品便是日式极简主义的代表,它提倡价廉物美、高品质、不花哨的产品及这样的生活方式。
⭐️ “极简主义”的平行世界
“极简主义”这一词本来是贬义,用以讽刺当时为了视觉效果故意减少画面内容的创作潮流。20世纪中期的美国,流行自由、凌乱、但充满张力的抽象表现主义。有一群艺术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用单一的几何元素组成画面,将一切简化到极致:一个立方体、一张白色画布,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材料还是艺术品,这就是当时的“极简主义”。
除了绘画,极简在音乐、雕塑、建筑、服装等各个领域都有强大的影响力,而将极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有杰出的案例。比如乔布斯万年不变的牛仔裤黑毛衣。“极简”贯穿于他的产品设计和个人生活,他对极简的迷恋造就了苹果,正是他将“至繁归于至简”写入第一本苹果手册当中,奠定了苹果一以贯之的“性冷淡”风、推动了扁平化风格在设计中的流行。
⭐️ 极简的特征
1️⃣ 大面积留白
“以无胜有,以简胜繁”, 留白的目的,永远是突出主体,尽可能舍弃那些繁琐、次要的东西。恰到好处的留白,只会让主体获得更加强烈的表现。
2️⃣ 简约配色
极简设计中,颜色同样需要简约,极简大师们更为关注黑白、冷暖,这些张力关系更为关键,通过直接的对比将主体突出,从而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
3️⃣ 几何图形
图形是世界上最简约的语言,在如今茫茫的信息海洋之中,抽象的几何图形天生契合极简风。
4️⃣ 直白内容
“极简”本质上是一种直指人心,最简单的设计往往是最有效的。尽可能地剥离纯装饰性的设计,确保核心信息一目了然,少即是多总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