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星位的基本定式(三)

2023-4-24 22:20:00只是个人感想。
今天听明玥的棋,柯洁vsAlphaGo第二局,上午看了2小时,下午听了1小时的直播回放(2017.5.27现场直播),居然记住了这个现场发明的定式(是个星位挂角定式):在此感谢徐戈老师,可能因为一系列视频,我能看懂别人讲棋了。

有点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复盘能复一整盘了,虽然我不能。
最大的感受是:我作为成年人学棋不能那么按部就班,并不是说先知道规则、然後知道术语,然後知道死活、定式,背下来的幼儿园学棋法;而是自己跳着看,甚至有点反过来(因为看棋,知道了这个定式,知道了几个关键的位置,最後看基本的定式背诵下来),兼带着娱乐消遣看完的(当然时间比死记硬背长多了,但那快乐啊)。然後看死活题、定式等觉得不那么枯燥了。
这有点儿时的快乐和成年的快乐结合了(儿时或许是另一种没有浪费时间,苦练童子功和小朋友活泼的快乐吧,如果我有天赋的话)。
围棋让我回忆童年,而不是小时候看过什么动画片(甚至看过一个视频,11岁定段少女,动画片对她来说没有意义了,吴依铭)
1 UP住讲的是传统的定式。

有人问为什么不讲现代的定式。UP回答:难就难在现在没什么布局了,要是讲以前的布局,一堆人拿着AI指手画脚,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
我认为传统不等于落後啊,难道开个AI就能更强吗?我2017年试过,天天看AI只能看到AI的规律(当时只有AlphaGo和机机大战,还没有alpha Zero这种真·从零开始的出现),看出了点三三、二路爬等特点,但并不能增长棋力,取舍等依旧不懂,最多在电脑(最低的CPU)的拷打下觉得自己基本功不够,所以要学定式的(顺带记住了点三三定式)。AI的变化AI拿捏得住,人类的变化人类拿捏得住,这就是所谓棋风的存在。
更何况我的学棋就是拿幼儿园时期看的东西学的,一本80年代的“围棋入门”,一个2002年的《初级围棋教程》一个《围棋奇趣》。而且打谱拿的是天顶6这个2009-2016的软件,有时候用leela0.11.0找一下实时请教.我也不是一个喜欢流行的人,而是喜欢继承的人。
如果看AI定式我会看其他UP的。
2 (个人研究)
关于UP主要开直播:开直播是增加影响力是好事。
棋类很适合直播,有一技之长又能互动,2021年9月看象棋直播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当时围棋直播的UP不多(B站最多是业5,职业的不多)战鹰相当于敲开了围棋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大门的同时,再一次提高了围棋(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聂卫平、AlphaGo——李世石——柯洁、战鹰。而其中可能还有《女九段》《棋魂》的小规模宣传。
但是必须得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直播(准确而言,并不是每个棋手都有网红的潜力。直播不是棋手的必然之路,有好多人从如何涨粉的角度分析棋手直播,我认为是错误的),我想徐老师的“直播”是类似抖音快手那种互动(哪里粉丝多,互动良好,就优先开哪里)。
以战鹰为例:战鹰的直播能火,不是一个破防能概括的,也不是2-16、夹你、抽象能概括的。用围棋的话说,“还得有后续手段”。而且当时3.5万粉10个舰长的时候我就觉得她会火,就是要么是圈内火,但圈子很小(类似《棋魂》、《女九段》的影响力;类似宝可梦、游戏王、Mugen等小圈子);要么是破圈,但这还是围棋吗?然而目前看来(截止2023.4.24)战鹰实现了兼顾,自己也成为了葛平、罗翔级别的B站亚文化一部分,和正面的三观引导,所以叫破圈成功。而且除了少部分几场(3.30、4.5)越来越回归到之前熟悉的直播流程中来了(最好的应对绯闻就是影正不怕身子斜,甚至不应,关键时刻拒绝)。
互动是很期待的,类似于彭荃、胡耀宇在抖音的直播(他也坦言不适合B站直播),张炫圭、代耕宇(大学生)等,也包括於之莹、唐韦星、陈耀烨等的,不是柯洁、连笑、战鹰、范蔚菁、周睿羊等的。2023-4-24 22:40:30围棋就是讲围棋,分享兴趣爱好等,不是必要的(有试过如此的棋手,效果不佳)。
3
我们(关注徐戈的)多是业余爱好小白 围棋的ai都可以有 但是看不懂啊。现在很少有人做(偏传统的从0开始的)围棋教学和围棋科普了(比如张炫圭视频,我水平不够跟不过来,30min只能跟10min就大脑过载了),up讲的很好,很希望各位围棋高手们能通过互联网多多传播围棋这门古老的艺术。
更有甚者,是因为AlphaGo或者别的想圆儿时的梦了。而我们(绝大多数)算没有成为棋手的,而职业棋士是成功定段的,论年龄徐戈老师也算是同龄人(我猜),另一种同龄人的交流了。我认为,徐老师的风格适合3岁以上的人看,甚至用B站流行语“小孩子觉得幼稚,成年人刚刚好”。想学的是什么呢?也就是对杀、收气、征子等真·基本功。
写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其实对徐老师意义不大,就是上网久了,避免我被互联网舆论左右,定位一下,不希望迷失自己,找到一些个理性罢了。2023-4-24 22:53:06-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