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闪避王是谁?【硬核狠人50】

来讲一下视频提到的知识点:
1.
1)马里乌波尔(乌克兰语:Маріуполь,英文:Mariupol):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城市,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是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的城市,为顿涅茨克州第二大城、乌克兰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之一。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据国际文传电讯社刚刚报道,俄军正登陆乌克兰东南部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 。4月10日,据俄新社报道,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在社交软件“电报”上称,马里乌波尔很快将完全解放。
2022年4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军已在马里乌波尔市区完全剿灭亚速营、外国雇佣兵和乌克兰部队。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日,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颁布命令称,乌克兰政府宣布关闭马里乌波尔在内的四处港口。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7日凌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称,在乌克兰军方、情报部门、谈判小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联合国共同努力下,乌方希望尽可能拯救自己人的生命。亚速钢铁厂守军中的重伤员正在接受援助
2)
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语:România;英语:Romania):首都布加勒斯特,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北部。北和东北分别同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邻,南接保加利亚,西南和西北分别同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接壤,东南临黑海。海岸线245千米,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千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月约2℃,7月约23℃。罗马尼亚设1个直辖市和41个省,下设市和乡。截至2023年1月,罗马尼亚总人口为1905万人,主要民族为罗马尼亚族,官方语言为罗马尼亚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约公元前1世纪,布雷比斯塔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达契亚奴隶制国家。公元106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征服后,达契亚人与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民族。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65年,国名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国家一切权力,易国名为罗马尼亚,定国庆日为12月1日。罗马尼亚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并在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
罗马尼亚是新兴工业国家,为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市场之一。处于欧盟与独联体和巴尔干国家交汇处,交通便利。技术教育发达,IT和软件人才享誉海内外。2021年,罗马尼亚国内生产总值为2383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万欧元。
2.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法语:Bataille de la Somme):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
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英国采用的是“马克I型坦克”。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3.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4.
1)温酒斩华佗:化用故事“温酒斩华雄”。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2)华佗 (约145年-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5.
爱尔兰独立战争:又称英爱战争,是一场爱尔兰共和军在爱尔兰发动的游击战,以反对英国政府在爱尔兰的统治。战争从1919年1月21日始,至1921年7月11日休战协议止。
6.
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1)垂死病中惊坐起:选自唐代诗人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为“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笑问客从何处来:选自贺知章《回乡偶书》,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
1939年啊......就开到了海边咦诶呦:化用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音乐《八路军拉大栓》
7.
万丈高楼平地起:汉语俗语,意思是再高的大楼都要从平地修建起,要把基础打牢。也比喻事物从无到有
8.
伦敦塔(Tower of London):英国伦敦一座标志性的宫殿、要塞,选址在泰晤士河。
詹姆士一世(1566-1625)是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伦敦塔曾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和监狱,特别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最后一次作为监狱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9.
1)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英语:Republic Of Iraq):简称“伊拉克”(Iraq),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海岸线长60千米。除东北部山区外,属热带沙漠气候。7、8月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24℃-43℃,1月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4℃-16℃,6-9月降雨最少,月平均降雨量1毫米,3月降雨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8毫米,国土面积43.83万平方千米。伊拉克全国共分18个省,首都为巴格达。2022年,伊拉克人口4225万。
公元前3000年中叶,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60进制计数法和圆周分割率。此后,伊拉克经历了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塞琉西(中国史称条支)、安息、波斯萨珊王朝统治。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1920年沦为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托管地。1921年,英国人从麦加哈希姆王室中选送费萨尔一世到巴格达建立伊拉克王国。1958年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2)
开罗(阿拉伯语:قـــاهــرة;英语:Cairo):埃及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非洲及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城市位于埃及的东北部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和交通中心。开罗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
开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遭受战争破坏最少的古城。而且经历代王朝和政府不断修建和扩建,形成这个古今并存、互相辉映的大城市。
在开罗,随处可见的建筑物是清真寺和宣礼塔。在阿拉伯语中,宣礼塔称之为“米纳尔”,指宣礼员站着呼唤人们祈祷的地方。从7世纪起,随着伊斯兰教在西亚、北非一带广泛传播,清真寺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宣礼塔也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式样,成为清真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开罗城区的一大亮点。
3)叙利亚,全称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英语: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语: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国土总面积(包括戈兰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以色列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马士革,截至2022年,叙利亚人口1929万,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全国划分为14个省市。
叙利亚在前3000年时就有原始城邦国家存在, 前8世纪起,先后被亚述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欧洲十字军、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6年4月17日获得独立。1963年起由阿萨德家族领导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从2011年年初开始,爆发了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
4)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英语:Republic of Lebanon):简称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首都贝鲁特,全国分8个省,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人口约607万(2020年),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内战爆发。1990年,黎内战结束。
5)
土伦(Toulon):法国瓦尔省省会,位于马赛以东65公里处,法国东南部滨地中海的港湾都市,地理坐标43°08′N、5°55′E,面积42.82平方公里。 土伦在土伦湾内,半岛环抱。人口17.9万,加上郊区40.8万(1982)。为法国最大军港。造船业规模巨大,还有军械、冶金、机器制造等工业。附近有铝土矿。重要客运港。每年有许多旅客经此往科西嘉、撒丁等岛。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受重创,后重建。
10.
印象派绘画: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