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启发正能量》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课:比一比
一切事相的大小,利害,善恶都是因比较而产生,比如1这个数字如果和100000000000000放在一起,会感觉非常非常小,如果和0.00000000001比就会显得无比庞大。所以一切苦乐和价值判断离不开比较。人性的弱点总是喜欢拿比自己好的比而丧失原有的幸福,失去当下的幸福,人活在世上该有的物质基础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活在世界上活得很痛苦那么就丧失了活下去的价值和意义。物质丰足与生活幸福的关联性不能说没有,只能说不大,因为物质丰足的人活得痛苦的不在少数,而生活普通的人活得幸福的也不在少数。从这一客观事实也能论证这一点。只是因为社会发展,变化层出不穷,而电视里为了收视率喜欢把一切都塑造成完美主义。从小被这种价值观洗脑从而产生了幸福一定和金钱画等号,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给许多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也是给许多人制造痛苦的原因。所以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也可以享受到幸福。
这时候会有人反感这种观点,因为好像觉得人这样好像不思进取,好像自我欺骗,好像自甘堕落,难道不应该求进步吗?其实恰恰相反,一个人如果能真正享受当下,知足当下,他的内心是充满力量的,这样反而容易充满干劲。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对未来反而对未来起促进作用,而老是执着目的,有时候自己的生活空间会小很多,等于在做事的情况下给自己心理还背负了一层压力,这种压力会使人变得效力低下,如果顺风顺水还可以维持,一旦遭遇挫折,精神意志会很容易垮下来,而且许多好的思维会被眼前的利害得失而束缚自己的作为,因为生活中有的机遇是隐形的,看不见的。许多社会上杰出的人才他们恰恰是对当下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享受工作和学习,这样才能产生智慧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活在当下,放下得失,全身心的投入,保持正能量能使人充满活力,无论是对工作,对学习,对思考,对人际关系都会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在事相上的处理为了方便固然要进行比量分析,以求进步,但是应该把个人的得失利害陷入到比量的范围内,以求对当下身心百分之百的投入,理性认识上要尽可能注重效率的提高,数值的更好,但是在心理建设,感性认识上把自我放下,就不会为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而感到痛苦,反而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