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治疗高血压型冠心病医案。一女66 岁,患高血压型冠心病 16 年之久,一直用

2023-06-13 18:50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治疗高血压型冠心病医案。一女66 岁,患高血压型冠心病 16 年之久,一直用中、西药治疗,曾服复方降压片、降压灵、复方丹参片等,血压不稳,旋降即升,测血压160/100mmHg。近一年病情加重,头目眩晕,心悸,胸闷,背部酸沉,少寐,口干,手足时发震颤,最为奇者,舌麻为甚五味不辨。视其舌大而偏红,舌苔白滑,脉沉。辨为心阳虚弱,水寒之邪上冲之证,治用苓桂术甘汤:茯苓30克,桂枝12 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服十四剂药后,胸闷、心悸、背沉减轻。然患者之舌麻反甚。血压因舌麻旋即升高,头眩、失眠、心悸、口干、手足动亦随舌麻而加重。再视其舌红而少苔,脉沉细无力。 细辨此证前按阳虚水气上冲而反加重,今舌红少苔,脉来沉细,呈现阴虚而有手厥阴风火上燔之势,此阴虚风动也,治以滋阴潜阳熄风为急,疏方:麦冬30克,白芍30克,酸枣仁30克,生地20克,炙甘草14克,龟板12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鳖甲16克(先煎),阿胶10克(烊化),太子参20 克,桂枝3克,五味子 10克。  此方服后,症状大为减轻。又照上方自进七剂,舌麻已愈其半,大便爽,心悸、失眠、口干、掉眩诸症皆减。舌麻多在凌晨感觉明显。“晨起而发者,阳动而阴未济也”,仍守上方,继服三十余剂,舌麻一症痊愈。血压120/80mmHg,冠心病亦得到控制、随用羚羊钩藤汤与黄连阿胶汤交替服之,以善其后。   [按语]本案之舌麻,为厥阴阴虚不能涵养肝木,水不制火,阴不潜阳而风阳发动之象,故伴有心悸、头晕目眩、手足震颤、舌红少苔、脉来沉细等候。治当以滋阴潜阳熄风为法,乃用吴鞠通“三甲复脉汤”加味,用“复脉汤”滋阴养血,加“三甲”潜阳熄风。值得注意的是,本案患者脉来沉细无力,结合其心脏病史,其人亦有心阳不足的一面,所以在方中又加入太子参桂枝等甘温之品扶助心阳之外,又有活泼气机,协调阴阳之妙义。临床使用“三甲复脉汤”要紧扣厥阴阴虚,风阳内动的病理特点,其辨证要领以头晕目眩,心中憺憺大动,肢体抽搐或瘛疭,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见结代诸象为准。 论:本条医案,很难看懂。但细细研究之后,发现这是厥阴病,血枯木燥之病。也就是本案,只要用当生地、阿胶、白芍、桂枝、甘草就可以了。木气为风,病必生燥,本案就是木气枯燥之病。脉沉细无力者,这就是肝血虚少也。心悸者,木气不升,清阳之脱陷,木气郁冲,则为心悸,也就是血虚心悸。胸闷者,浊气不降也。头眩,失眠,胸闷者,皆是阳气厥逆不降。皆因清阳不升,故浊阴不降也。所以生地、阿胶,白芍,足以滋风木枯燥也。桂枝甘草,升清阳之脱陷也。清阳升则浊阴降,浊阴降则血压也降。   一诊脉沉:诸脉得沉,当责有水。舌红而水滑,水停而火升。刘老以为是水停中焦,郁格阳气不降(浊阴不降)。用苓桂术甘汤泻水,消化停水,以收敛火逆。 二诊脉沉细无力,沉为在里,细为血虚。舌红无苔,辨为阴虚。手厥阴心包相火不降,所以舌红。足厥阴风木不升,所以脉沉。脉细无力者,此为血虚木燥之病也。所以病在厥阴,木气枯燥也,就是血虚之义。难怪看今天的那些中医书,把舌红辨证为阴虚或血虚。此舌红者,是手厥阴心包相火不降,心窍于舌,所以舌红。原来解的是少阳相火不降是错的。阴虚者,在足厥阴风木也,血者,木之津液也。如果血枯木燥,是脉浮数而发热,就是少阳相火。  本案的高血压,就是血虚而气厥也,是血下虚而气上逆,是气血不和高血压,是血虚的高血压,也脉沉细无力,心悸则知。沉为在里,此沉不在脾肾湿寒,而在厥阴木枯。木陷不升,所以脉沉,风木枯燥,所以细而无力。本案就是血虚型高血压,不知道的还以为多复杂。  一诊用的苓桂术甘汤,也是误诊。二诊用的麦冬、酸枣仁、鳖甲什么的,也是多余,另外鳖甲是开破瘀结的药,不是补血药,也不是补阴药。一般血虚,都是年轻女人因月经不调导致的,而老年妇人高血压,居然也有血虚型,此血虚之理,就是木气为风,病则生燥,此燥者,就是血虚,就是木枯。所以归胶地芍,是滋阴厥风木,而不是滋阴。  附:另外,茯苓甘草汤,也有心下悸,是水停心下,水渍入胃,阻内木升达也。

中医治疗高血压型冠心病医案。一女66 岁,患高血压型冠心病 16 年之久,一直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