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助人的伦理||《助人技术》阅读笔记3

2022-07-29 21:50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1一般伦理原则

(1)无害与自主。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当事人有权力自己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例如在大学选专业上,当事人和父母各执一词,助人者可能会协助当事人思考不同选择的利弊,支持当事人的选择。

(2)有益。能够帮助当事人成长。

(3)公正保证所有人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助人者在道义上有责任去解决助人服务不公平的资源分配问题,让更多没有能力支付费用的人享受到服务。助人者可以去非营利性机构做志愿者,也可以影响公共政策保证心理健康服务可以提供给有需要的人。

(4)诚实诚信。助人者要实话是所,遵循承诺。

2初学者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

(1)保密。助人关系的成功部分原因是当事人相信助人者不会泄露在会谈中分享的信息。出于特殊原因的无法保密(保密例外)需要在一开始时便告知当事人,如①需要和督导师交流会谈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当事人;②如果当事人表示要伤害自己或他人,助人者有义务将此报告给上级机构。

(2)承认限制

助人者需要承认自己的限制,只在受训和胜任的范围内开展助人活动。如果超出自己的胜任领域,则应进行转介。助人者也需要告知当事人自己的资历。

(3)保证当事人的知情权

当事人有权利知道助人关系的本质,助人者可以告诉当事人咨询是怎样的,让当事人构建一个合理的期待。一些当事人可能会将助人者当成“救世主”,对助人过程抱有过高的期待,助人者则需要告知当事人咨询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也可以告知当事人自己的理论取向。此外,助人者应告诉当事人相关费用,助人过程的长度,所使用的技术,是否有他人旁听或督导,是否将会谈过程录音/录像保密及保密例外

(4)聚焦当事人的需要

当当事人的利益和助人者的起冲突时,要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主。例如助人者可能面临一件紧急事项难以将注意力放在当事人身上,此时助人者的缓解紧急问题的需要和当事人被专心倾听的需要冲突。

再比如,当事人每一次都给助人者带来礼物,从助人者的利益出发,接受礼物是好的,而从助人伦理上看,当事人送礼物的行为可能蕴含着当事人“取悦助人者”的愿望。当事人可能害怕如果不给助人者礼物便会被助人者抛弃。如果是该种情况,需要让当事人感觉到,在助人关系中,是当事人这个人最为宝贵,与是否送礼无关。

(5)避免有害的双重关系

如果助人者同时也是一个拥有较高权力的人,如导师、督导师,当事人是低权力的人,师生关系和助人关系就可能形成有害的双重关系,因为这会导致对权力较弱的一方的伤害或剥削。当助人者和当事人有其他关系,且这种关系又会影响助人过程,则助人者就不应与该当事人的助人工作

如果当事人和助人者是朋友或家人关系,则关系也会影响到助人过程的客观判断,助人者的个人需要可能会导致助人者对当事人做出不符合当事人利益的干预。且在助人关系中,助人者是一个强有力的角色,可能会打乱原有关系的力量格局

(6)保持合适的界限

助人者应该在助人关系之外不要与当事人有任何的瓜葛,否则助人者很难保持客观中立。所以最好不要给当事人留私人的电话,最好是留工作的电话。如果助人者想要主动打破或调整与当事人的界限,则可能存在反移情反应,助人者将自己对重要他人的情感投注在了当事人身上。

(7)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助人者和当事人互动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对当事人的影响。助人者需要努力了解自己的偏见。助人者未意识到的价值观会以非言语的形式影响到互动的方向和当事人的选择。助人者应当尽量避免下意识地假定当事人有相同的价值观。

(8)照顾好自己

助人者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照顾好自己。如果助人者不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因为助人的心力消耗而进入耗竭状态,此时就很难帮助到当事人。因而助人者应当时常评估自己的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

3应对伦理困境

遇到伦理困境时,可以采用A-B-C策略帮助决策。

(1)评估(assessment)

对当事人的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当事人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助人者的价值观、感受和对事件的反应。

(2)受益(benefit)

助人者需要评估什么对当事人、助人关系和当事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最有益。

(3)结果(consequences)

推想不同的行动方案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来源:《助人技术 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3版)


助人的伦理||《助人技术》阅读笔记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