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Live!Super Star!第九集影评&观影指南】我终于看懂了星团第一季。

按照惯例,请各位先给第九集打个分。


其实第九集比起“好像说了很多,却又实则什么都没说明白”的第七、第八集好不少。
本集的整体叙事要素展现完整:由可可引入Love Live参赛报名的事情,再通过香音等人的准备过程,最终确认了团队的名称,同时还致敬了前代中出现的队名征集箱。利用直播来征集团名确实是与时俱进了,算是一个亮点。
但是,一些老问题依旧存在。
首先是重点的吃设定问题,香音解释团名由来的台词,
实在是太省略了!!
Liella这个在官网中详细拆分为“由法语的lier(连结)与来自意大利语的音乐术语brillante(内心闪耀的)组合而成,寓意‘现在还是很小的星星,但如果将内心的闪耀相连,就一定可以成为Superstar’。”的团名,在台词中竟然只用了一句“法语中是连接的意思”就带过了,而后面的“小恋你的母亲不是希望把大家连接在一起才把学校起名为结丘”以及“想将五颜六色的光芒凝聚在一起”,只起到了补充解释团名的作用。
这一段把Liella简化成单一法语词汇进行解析的台词,既没有展现香音从父亲处耳濡目染的外语知识,也没有展现香音这么多年的音乐知识储备,实在令人失望。

这段台词甚至还不如贴吧老哥的解析来得精彩。

然后是剧情节奏的把控上,依旧有问题。明明前一秒团队还在思考作词和团名,后一秒香音在跟三巨头话聊完,就突然开窍了一般请了训练假回家,不仅完成了作词的最终稿、还完成了团名的最终稿,给人一种将一集半甚至是两集的剧情强行压缩到一集的感觉。
也许有看过前作的人会说,其实μ和水的命名剧情也没有占多少篇幅。
确实,如果星团没有把命名这件事情单独拿出来详细描述的话,用一种比较快的节奏,甚至一笔带过完成命名这个剧情,之后再慢慢解释这个命名的内涵,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是星团这是直接把第九集的目标写在了标题上,在这种情况下赶进度,吃设定,有种“我们只能用一集时间完成命名的剧情,可是时间不够了干脆就让香音随便解释一下,再让其他四个复读一下团名加深洗脑算了”的感觉。这不就是开摆了吗……
还有细节上的漏洞,例如小恋按照理事长的建议,让不同科的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校服这件事,香音她们竟然不知情。如果说是为了再玩一次吐槽小千校服的梗,那这次大概是“玩”犊子了。
我认为,但凡制作组能把用在致敬前作细节的精力用在更关键的细节设计上,都不至于出现这种问题。

关于第九集的个人吐槽到此结束,其实比起第七、第八集,第九集还是要更好一些的,因为我通过第九集的叙事,基本确定了星团第一季的整个叙事安排,我终于“看懂了”星团第一季。
接下来,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聊聊我对星团第一季的一些全新感悟,希望也能给各位一点观影启发。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我个人认为的编写故事的要素:人物、情节、结构、主题。
看过LoveLive前作的人都知道,不论是μ、水还是脱胎于游戏的虹,都可以算群像剧的范畴。从编写故事的要素来分析前作,我们会发现,前作的故事叙述核心并不是聚焦于某个人,而是这群人通过学园偶像活动,获得成长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比起单一主角的番剧,前作更适合被称为短篇群像剧。
到了星团这代,我却感受到故事存在一个明确的核心人物:涩谷香音。整个故事的情节总结起来就是:“四个拧巴的角色,围绕一个拧巴的主角转,并最终使得整个剧出现了拧巴的观感”。
*拧巴:一指人性格比较别扭,爱较劲之类的;二指说 话、作文不顺畅或心里不舒服;三指意见相忤,不投合。
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剧情,大家就会明白我为何会这么说。
前三集中,制作组描述了患有舞台恐惧症却非常喜欢歌唱的拧巴小姑娘香音,在转校生可可的鼓励下站上了舞台,并且在幼驯染小千的助攻下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舞台演出。由于有充裕的叙事时间,因此可可和香音可以说是一起在成长的,前三集的剧情观感也因此变得非常出色。
第四集中,香音敏锐地观察到了小堇的黑历史,并且通过耐心与细致的话聊,让小堇重新归队。为了突出香音的成长,剧情下线了可可前三集中表现出来的的耐心与细致,并且为小堇后续令人不愉悦的剧情挖下了第一个大坑。从此,可可和小堇成为了一对拧巴的喜剧担当。
第五、第六集中,通过添加千香童年时的经历,展现香音处理幼驯染的情感问题的能力。故事中,明明小千这么多年一直知道香音有舞台恐惧,却只在可可出现后才跟可可一起帮助香音克服恐惧,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是小千小时候总是受欺负,每次都是香音出来搭救她,所以小千产生了“自己不配帮助香音解决问题”和“想要拿到一个大奖证明自己有能力站在香音身边”的想法。这种想法使得小千成为了一个拧巴的人,并且靠着香音的话聊才突然解开了心结。不过整段剧情都没能体现出小千的成长,反而是香音开始展现其独当一面的气质。
第七、第八集的小恋线,因为小恋的动画设定就是相当拧巴的一个人。她自己错误地猜测母亲的想法,并完全按照自己认为的母亲的想法,进行了错误的实践。第七、第八集最大的败笔就是学生会的公信力描写,仿佛小恋在全校早会通过香音的话聊解开误会并加入Liella后,学生会的公信力就快充充满了一样。
到了第九集,小恋又变成了按照别人的提议来行动的人,例如按照理事长的提议“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校服”去推行校服政策,而非自己通过主动思考和共同协商得到这个决策。而当香音让小恋作曲时,小恋竟然直接接受了,并且再没有跟香音有更多沟通。直到发现香音需要歌曲才能写词,而她觉得要先有歌词才能谱曲,小恋也没有主动与香音一块加班,而是因为剧情需要突出香音的成长,选择跟着其他三人一块军训香音。这样的剧情安排,让小恋也失去了成长的表现。特别是挽回学生会公信力的剧情,本可成为小恋的加分项,却毫无展现。
最离谱的是三巨头给出的征集不到团名的原因:“你们几位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呀”。我直接WTF?!Liella难道不是拿奖了?小千难道不是拿奖了?小恋难道不是学生会长吗?满员的Liella在学院祭不是大放异彩了吗?为什么这五个人都整出了这么多活了,全校学生还只对香音留下深刻印象?
看到这,我终于明白了,Liella的第一季就是对单一主角的成长进行叙事的故事,其他的四个就是不太需要细致刻画其成长的配角,只需要为凸显主角的成长服务即可。这就是目前为止,只有香音的剧情令人感到正常的主要原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可可的体能,从春天开始体能训练,到第九集都跨学期了,竟然还和前三集时差不多。这体能训练是练了个空气么?明显不是,只是制作组觉得配角的成长不需要细致刻画,所以干脆沿用开局体能不佳的设定,轻轻松松不香么。
当本应该有的细节越来越多地被忽略,讲出来的故事能不令人感到拧巴么?

虽然在第九集中,香音向“三巨头”吐槽了其他四个的过度依赖(最离谱的是小千她们承认了这一点,之后还继续依赖着香音),但是我认为,如果第一季后续的几集,依旧是以香音的成长为核心的叙事,那么其余四人将继续保持配角的地位,直到第二季才有可能有对应的自我成长。此时第一季将会彻底变成Love Live这么多季中最拧巴的一季。
而如果在后续的剧情中,香音能通过哪怕是话聊,让其他四个人能展现出她们各自的成长,并最终完成一台优质的演出,也许能够让第一季的收尾不至于过分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