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丨Adobe Audition安装教程-AU软件全版本下载地址
Adobe Audition 的是一款专业音频编辑和混合环境,其前身为 Cool Edit Pro(1997年由Syntrillium开发),2003 年被 Adobe 收购,并将其音频技术融入到了旗下 Premiere、After Effects 等影视相关的软件中。
AU软件全版本下载地址在文末
01
工作界面
1、功能面板

文件:导入素材,管理项目
媒体浏览器:浏览需要导入的素材
历史记录:历史操作记录
电平表:显示电平值
编辑器/混音器/工具栏:音频编辑
基本声音:对音频的基本处理
选区/视图:音频文件的时间信息
收藏夹:可以收藏一些觉得好用的预设/效果
效果组:音频特效
标记:在素材上添加标记,方便查找
属性:原始素材基本信息
视频:方便为视频制作背景音乐
2、波形 & 多轨
在 Audition 中,编辑音频主要有两种模式:波形编辑模式、多轨编辑模式(按快捷键1可对两种编辑模式进行切换)。
(1)波形
波形编辑模式主要用于对单条音频内部细节(去除杂音、降噪等)进行处理。

显示频谱频率显示器:是否显示频谱编辑区
显示频谱音调显示器:是否显示音调编辑区
打开 “频谱编辑器” 后,会点亮以下工具:
时间选择工具(T):框选 “波形” 上的指定时间段
框选工具(E):框选 “波形/频率图” 上的指定区域
套索选择工具(D):圈选 “频率图” 上的指定区域
画笔选择工具(P):用画笔涂抹选取 “频率图” 上的指定区域
污点修复工具(B):用涂抹方式修复 “频率图” 上的指定区域
(2)多轨
多轨编辑模式主要用于对多条音频进行剪辑、合成等。

移动工具(V):选择轨道
切断所选剪辑工具(R):切割剪辑
滑动工具(Y):滑动剪辑
时间选择工具(T):选择当前轨道的指定时间段
02
新建项目
在音频编辑中,通常都是在多轨编辑模式下新建项目。
点击 “菜单栏-文件-新建-多轨会话-新建多轨会话”,或用快捷键 Crtl+N:

模板:系统预设的项目设置
采样率:对音频采样的频率
位深度:用多少位二进制来记录采样到的数据
混合:单声道/立体声/5.1声道
目前 44.1KHz/16bit 及以上的都属于无损音乐。
新建多轨会话后,编辑器窗口会自动创建相应轨道,右键单击轨道可继续添加/删除轨道。

在 Auditon 中共有四种轨道:
视频轨道 :音、视频同步的轨道(视频仅供在Video面板中预览,不能编辑)
音频轨道:可导入音频或在当前音轨中录制音频(分单声道、立体声、5.1等类别)
总线轨道:又称总音轨,或标准总线,能合并多个音轨的输出或发送,并可集中控制它们(也分单声道、立体声及5.1声道等)
混合轨道:又称主控 Master 总线,位于多轨编辑器的底部,控制所有轨道合并后的总输出
PS:启用节拍器后,会多出一个节拍器轨道。
03
音频预先处理
当素材被导入 Audition 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音频文件的信息,然后针对检测到的问题进行分别处理。
将音频文件添加至轨道,切换至波形编辑模式,点击 “菜单栏-窗口-振幅统计”:

在振幅统计面板左下角单击 “扫描" 对文件/选区进行信息统计:
常规:当前音频的常规信息
峰值幅度:最高振幅(点击右侧的白块可定位到对应位置)
实际峰值幅度:音频最大峰值上限
最大采样值:最高振幅的样本
最小采样值:最低振幅的样本
可能的剪切样本:可能超过 0dBFS 的样本数(也称“削波”,可通过“菜单栏-效果-诊断-爆音降噪器”进行修复)
RMS振幅: 包括总计Total、最大Maximum,最小Minimum、平均Average 等 RMS 振幅统计数据(RMS振幅是单位时间内信号的平均有效值,通常能反映出比绝对或平均振幅更好的感知响度;对于正弦波而言,其RMS约等于峰值的0.707倍)
DC偏移:在录制期间应用到波形的任何直流偏移(正值高于中心线,而负值低于中心线),若存在直流偏移,可通过 “菜单栏-收藏夹-修复DC偏移” 进行修复
测量位深度:波形的位深度
动态范围:最大和最小 RMS 振幅之间的差值
使用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减去 RMS 振幅较低的特别长的期间,如静音段落
响度(旧版):显示平均振幅
感知响度(旧版):补偿人耳对中频的关注
RMS直方图:用直方图展示RMS相关信息
RMS设置:设置计算RMS统计数据的方式
0dB=FS正弦波:将 dB 水平与全刻度正弦波相对应,其中峰值振幅比全刻度方波大约安静 3.01dB
0dB=FS方波:将 dB 水平与全刻度方波相对应,其中峰值振幅比全刻度正弦波大约响亮 3.01dB
考虑DC:是否忽略测量中的 DC 偏移
窗口宽度:指定每个 RMS 窗口中的毫秒数(选定的范围包含Au进行平均以计算最小RMS和最大RMS值的一系列这样的窗口;要获得最准确的RMS值,动态范围较广的音频使用宽窗口,动态范围较窄的音频使用窄窗口)
04
编辑器 & 混音器
编辑器是 Audition 剪辑音频最主要的工作区。
① 编辑器(多轨)

输入/输出:信号路由(声音从哪来、到哪去)
效果:音频特效(同效果组面板)
发送:将多条轨道汇总(发送)到一条轨道(跟“输入/输出”类似,但这里主要用于为多条音轨添加同一效果)
EQ:均衡器
切换节拍器:是否开启节拍器(能听到节拍声)
切换全局剪辑伸缩:开启后可将多段素材同时伸缩
切换对齐:自动吸附功能
切换回放自动滚屏:窗口是否跟随播放指示器滚动
音轨相关:

M(Mute):静音,不播放当前音轨
S(Solo):独奏,只播放当前音轨
R(Record):录音,录制至当前音轨
I(Monitor input):监听输入,即 “听湿录干” 功能
音量:音量控制
立体声平衡/立体声声像:左右声道音量的平衡、声音的 “方位” 控制
合并到单声道:将立体声合并为单声道
淡入/淡出:拖拽素材两端的小方块可设置淡入/淡出
② 编辑器(波形)

HUD:调整音量/音调
显示预览编辑器:方便对比编辑前后的差异
切换回放自动滚屏:播放时是否自动滚屏
切换对齐:是否开启吸附功能
③ 混音器
混音器只在多轨模式下才有,几乎就是多轨模式编辑器的竖版:

05
效果
在数学中,用 f(x) 写法表示函数 f 作用在变量 x 上,由于 f(x) 的读音和 effects 的很像,所以人们便使用 “FX” 这个很酷的字母组合来表示特效、效果。

剪辑效果/音轨效果:将效果添加至片段/整条音轨
预设:系统内置的适用于某些场景的效果组
将效果组保存为一个预设:将自己调试过预设替换原有预设(不建议操作)
删除预设:删除系统内置/自定义预设
将当前效果组保存为一项收藏:将自己添加的效果组保存为预设
效果器插槽:添加效果的插槽(点击右侧的小三角即可添加)
输入/输出:添加效果前的电平/添加效果后的电平
混合:干湿混合功能(添加效果前与添加效果后的混合程度)
预渲染音轨:避免实时播放占CPU或高延迟
效果前置衰减器/后置衰减器:效果在发送后/发送前起作用
切换输入/输出/混合控制:是否展开输入/输出、混合
切换全部效果的开关状态:开启/关闭全部效果
在效果器插槽中一共有16组插槽(注意顺序对效果带来的影响),点击插槽右侧的小三角可展开效果列表:

切换开关状态:开启/关闭当前效果
效果列表:可添加的效果器(更多效果器可点击 “主菜单-效果”)
1、振幅与压限
指通过压缩器(Compressor)与限制器(Limiter)动态缩放振幅(改变增益),从而控制音量。
① 单频段压缩器
压缩器会动态缩放振幅,主要用于处理音频声音大小不一致的情况(如离话筒太远,或唱低音时声音太小)。

阈值:音量到多少 db 时开始压缩
比率:压缩原音量的比率
起奏:开始压缩的缓冲时间(时间越快压缩痕迹越明显)
释放:停止压缩的缓冲时间
输出增益:添加压缩效果后的输出音量
② 强制限幅
限制器属于一种专用压缩器,快速反应、大比例(>10:1)压缩,以 “钳位”输出电平,保护后级苏州和喇叭。

最大振幅:最大音量限制
输入提升:在限制前对原始音频进行预放大
预测时间:到达最大音量峰值前减弱音频的时间
释放时间:音频减弱向回反弹 12dB 所需的时间
③ 增幅
与压缩器对应的是扩展器,功能与压缩器相反。

增益:调整各声道的音量
链接滑块:勾选后,其它声道音量也将同时被调整
显示有关此效果的帮助信息:打开官方帮助文档
切换到声道映射编辑器:将调整后的效果分配至各声道
④ 标准化(处理)
主要用于解决原始素材音量过小、DC 偏移等问题。在 Audition 的效果中,所有带(处理)字样的都只能在波形编辑模式下使用,点击 “菜单栏-效果-振幅与压限-标准化”:

标准化为:设置最大振幅
平均标准化所有声道:所有声道同时标准化
DC偏差调整:可在波形显示中调整波形的位置(等同“菜单栏-收藏夹-修复DC偏移”中的功能)
⑤ 消除齿音
可去除语音和歌声中使高频扭曲的齿音 “嘶嘶” 声。

图形显示的是处理后的频率。要查看处理过的范围内存在多少音频内容,可单击编辑器上的 “播放” 按钮。
模式:“宽带” 表示统一压缩所有频率,“多频段” 表示仅压缩齿音范围
阈值:振幅上限,超过此振幅将进行压缩
中置频率:齿音最强时的频率
带宽:触发压缩器的频率范围
仅输出齿音:试听检测到的齿音
增益降低:显示处理频率的压缩级别
⑥ 动态
在 dBFS 不至于过高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主观听感音量。

自动门:删除低于特定振幅阈值的噪音
压缩器:通过衰减超过特定阈值的音频来减少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
扩展器:通过衰减低于指定阈值的音频来增加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
限幅器:衰减超过指定阈值的音频
⑦ 动态处理
可用作压缩器、限制器或扩展器。作为压缩器和限制器时,可减少动态范围,产生一致的音量。作为扩展器时,它通过减小低电平信号的电平来增加动态范围。
a. “动态” 选项卡

图形:x 轴表示输入电平,y 轴表示新的输出电平
添加点:用指定数字(输入/输出电平)在图形中添加控制点
删除点:从图形中删除选定点
反转:翻转图表(将压缩转换为扩展,或反之)
重置:将图形重置为默认状态
曲线:让控制点之间更平滑过渡
补充增益:增强处理的信号
b. “设置” 选项卡

常规:提供总体设置
预测时间:对超出压缩器 “触发时间” 的大声信号开始出现的瞬时峰值进行处理
噪声门控制:使扩展到 50:1 比率以下的信号完全静默
电平检测器:确定原始输入振幅
输入增益:原始素材的增益
起奏时间:确定输入信号记录变化的振幅电平所需的时间
释放时间:记录另一次振幅变化之前保持当前振幅电平的时间
峰值/RMS模式:振幅峰值的电平;根据均方根公式确定电平
增益处理器:根据检测到的振幅放大或减弱信号
输出增益:应用动态处理之后的增益
起奏时间:输出信号达到指定电平所需的时间
释放时间:保持当前输出电平的时间
链接声道:以相同方式处理所有声道(保持立体声或环绕声平衡)
频段限制:将动态处理限制到特定频率范围
低频切断:动态处理可影响的最低频率
高频切断:动态处理可影响的最高频率
2、混响 & 回声
混响与回声都是声音被环境物反弹回来造成的感觉。
① 混响
混响是音源发出的声音,和经过环境反弹后发出的声音(到达耳朵分不出先后)混在一起,从而产生具有空间感的声音。
衰减时间:混响逐渐减少至无限(约96dB)所需的时间
预延迟时间:混响形成最大振幅所需的时间
扩散:模拟混响被自然吸收(随混响的衰减会减少高频)
感知:更改空间内的反射特性(值越高,空间感越大)
卷积混响:用卷积算法分析给出的脉冲响应音频(自己在某个空间录制的音频),然后产生与当前空间相同混响的音频。
② 回声
回声是音源发出的声音,经过环境反弹后,再到达耳朵的声音的延迟时间很长,可以听出是后到来的声音。
延迟时间:两个回声之间的间隔
反馈:回声的衰减比(每个后续的回声都比前一个减小)
回声电平:最终输出的干湿信号百分比
锁定左右声道:使左右两个声道保持相同设置
回声反弹:使回声在左右声道之间来回反弹
连续回声均衡:EQ调整(后面讲)
3、诊断
通过“诊断”相关工具可快速从音频中去除咔嗒声、扭曲或静音等。
在波形编辑模式下点击 “菜单栏-效果-诊断”:
效果:选择需要诊断的效果
杂音降噪器:去除咔嗒声和爆音
爆音降噪器:修复因爆音导致的 “削波”
删除静音:移除静音音频段落
切换选区缩放比例:在编辑器面板的音轨上放大/缩小所诊断到的问题
a. 设置-杂音降噪器
阈值:确定噪声灵敏度(值越低,可检测到的咔嗒声和爆音越多)
复杂度:噪声复杂度(值越高,应用的处理越多,但可能降低音质)
b. 设置:爆音降噪器
增益:修复到的dB值(单击“自动”以根据平均输入振幅进行增益设置)
容差:指定被“削波”区域的振幅(值为0%时将仅检测最大振幅中的剪切;值为1%时将从低于最大振幅1%的位置开始检测)
最小剪切大小:指定要修复的最短被“削波”采样的长度
插值法:“三次方”表示用样条曲线来重新创建已剪切音频的频率内容,FFT表示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来重新创建已剪切的音频
c. 设置-删除静音
定义静音为:指定静音段落的振幅和持续时间
定义音频为:指定音频内容的振幅和持续时间
查找电平:查找静音段落和音频的信号电平
修复方法:缩短静音段落/删除静音段落
4、EQ
EQ(Equaliser),也就是均衡器/滤波器(最早主要用于补偿电话信号长距离传输中损失的高频)。它可通过单独提升/降低特定频段的音量从而美化声音。
EQ 的使用方法跟普通音箱类似,音箱能对高/中/低音进行分别调整,而 EQ 而可对每一个频段/频率进行音量调整。
预设:系统内置的适用于某些场景的效果
频率:需要调整的频率
增益:音量控制
Q/宽度:所调整频率对旁边频段的影响范围
频段:是否启用需要调整的频段;HP(High Pass Filter)为高通滤波器,LP(Low Pass Filter)为低通滤波器,表示是否过滤掉高频/低频波段
常量:切换Q值/宽度,超静音可消除噪音和失真
范围:切换显示范围(30dB/90dB)
5、调制
① 和声
(通过少量反馈添加多个短延迟)模拟多个语音或乐器,用来增强人声音轨或为单声道音频添加立体声空间感。
特性:和声中每个语音的特性
声音:模拟语音的数目
延迟时间:允许的最大延迟量
延迟率:从零循环到最大延迟设置的速度
反馈:将一定比例处理后的语音添加回效果输入(提供额外的回声/混响)
扩散:为每个语音增加延迟(以约200毫秒将语音隔开)
调制深度:和声音量(振幅比原始语音大多少)
调制速率:发生振幅变化时的最大速率
最高品质:提高品质会增加处理时间
立体声宽度:各个语音在立体声场中的位置,及如何解读原始立体声信号
平均左右声道输入:合并左右声道
添加双声道提示:为每个语音的左右输出分别添加延迟(使每个语音听上去来自不同方向)
立体声场:指定和声语音在左右立体声声像之间的位置
输出电平:设置原始(干)信号与和声(湿)信号的比率
② 镶边
“镶边”选项可创建迷幻的相移声音,原理是将变化的短延迟与原始信号混合在一起(最初通过将同一音频信号发送到两台卷到卷磁带录音机,并定期按下一个卷的边缘使其减慢来产生此效果,,即20世纪60~70年代打击乐的特性)。
特性:镶边中每个语音的特性
初始延迟时间:设置在原始信号之后开始镶边的点(以毫秒为单位)
最终延迟时间:设置在原始信号之后结束镶边的点
立体声相位:设置左右声道延迟
反馈:反馈回镶边中的镶边信号的百分比(如没有反馈,将仅使用原始信号)
调制速率:从初始延迟时间循环到最终延迟时间的速度(小设置调整将产生变化宽广的效果)
模式:提供三种镶边方式
已反转:反转延迟信号,定期抵消音频,而不是加强信号
特殊效果:混合正常和反转的镶边效果
正弦曲线:使初始延迟到最终延迟的过渡按照正弦曲线进行(否则过渡是线性的)
混合:调整原始(干)信号与镶边(湿)信号的混合
6、降噪/恢复
① 降噪
可降低或完全去除音频文件中的噪声。
处理焦点:噪音集中的主要频段
数量:降噪量
增益:增加音量(“降噪”效果可能会降低输出信号的电平,勾选“仅输出噪声“可单独听取被去除的噪声)
② 降噪(处理)
通过 “捕捉噪声样本” 的方式,可显著降低背景和宽频噪声,且尽可能不影响信号品质。在波形编辑模式点击 “菜单栏-效果-降噪/恢复-降噪(处理)”:
a. 噪声样本(需打开“频谱频率显示器”)
捕捉噪声样本:从音轨(频谱频率显示器)选区提取噪声样本
保存当前噪声样本:将噪声样本另存为 .fft 文件
从磁盘中加载噪声样本:打开之前保存的 FFT 格式的噪声样本
如果音频中只有一小段杂音,则不需要捕捉样本,只需在 “频谱频率显示器”选择杂音区域直接按 Delete 键删除,或用 “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进行涂抹修复即可。
b. 图形
XY轴:x 轴表示频率,y 轴表示降噪量
蓝色控制曲线:设置不同频率范围内的降噪量(如,在高频中降噪,将控制曲线向图形右下方调)
c. 噪声基准
高:每个频率检测到的噪声的最高振幅
低:最低振幅
阈值:低于该振幅将进行降噪
d. 缩放/声道/选择整个文件
缩放:对数可更真实地模拟人类听到声音的方式(对低频进行微调控制),线性更适全具有平均频率间隔的详细高频作业
声道:在图中显示选定声道
选择整个文件:将捕捉的噪声样本应用到整个文件
e. 降噪
降噪:降噪阈值
降噪幅度:噪声降低幅度(建议6~30dB之间)
仅输出噪声:仅预览噪声
f. 高级设置
频谱衰减率:当音频低于噪声基准时处理的频率的百分比
平滑:分析后变化非常大的频段(如白噪声)将以不同于恒定频段(如60Hz嗡嗡声)的方式进行平滑
精度因数:控制振幅变化(建议5~10之间)
过渡宽度:噪声和所需音频之间的振幅范围
FFT大小:确定分析的单个频段的数量(建议4096~8192之间)
噪声样本快照:捕捉的音频样本中包含的噪声快照数量(值为4000时最适合生成准确数据)
7、立体声声像
声像指(人耳感知到的)声音的距离及方向。
① 立体声扩展器
作用:营造声音的空间感。
中置声道声像:声像位置(左右)调整
立体声扩展:声像宽窄调整(0为原始宽度)
通常我们都用正弦曲线来表示声波的运动方式,而相位(phase)就是声波在特定时刻循环运动中的位置,通常以度(角度)为单位,也称作相角。
(红蓝箭头之间的角度:红蓝声波间的相位差)当左右声道的相位差为 180° 时(即两条声波曲线呈完全相反状态),会给人一种不知道声源在哪里的感觉,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 “宽阔空间感”。立体声扩展的原理是把对侧声道的音频信号取出一部分,反相后,加入到本侧声道中。
② 中置声道提取器
通常用于提高人声、消除伴奏等(提取左右声道共有的频率——中置声场的声音)。
a. “提取” 选项卡
对达到特定属性的音频进行提取。
提取:需提取音频的位置
频率范围:需提取音频的频率范围
中心和侧边声道电平:指定信号中想要提取/删除的量
高级选项
FFT 大小:快速傅立叶变换大小(低设置可提高处理速度,高设置可提高品质)
叠加:定义叠加的 FFT 窗口数(较高值可产生更平滑的结果或类似和声的效果,但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较低值可产生发泡声音背景噪声)
窗口宽度:每个 FFT 窗口的百分比
b. “鉴别” 选项卡
帮助识别中置声道的设置。

交叉渗透:提高渗透可减少失真,减少渗透可更彻底分离素材
相位鉴别:高数值更适合提取中置声道,低值适合去除中置声道
振幅鉴别/振幅频宽:合计左右声道,创建第三个声道,使用该声道去除相似频率
频谱衰减率:可平滑背景扭曲
中置声道声像取出原理:检测出左右声道中(人声频率范围内)相位和波形和振幅相同的音频成分,然后将它与原有音频进行运算处理。
③ 图形相位调整器
x 轴表示频率,y 轴显示要移位的相位度数。
频率比例:x 轴的显示方式
范围:y 轴的值的显示范围
声道:要调整相位的声道
8、时间与变调
音调处理需要一定乐理知识,对乐理不太熟悉的小伙伴建议提前阅读《基础乐理+五线谱(初级版)》。另,Audition 的音高修正功能有限,需求高的话建议使用专业软件或插件(如,iZotope、Auto-Tune等)。
① 自动音调更正

缩放:设置音阶类型
调:设置音调
起奏:校正音调的速度(太快会掩盖颤音,太慢不适合快节奏音群)
敏感度:超出敏感度部分将不会校正
参考声道:选择音调变化最清晰的声道
FFT大小:快速傅氏变换(通常用较小的值来校正较高的频率)
校准A4:440Hz(西方音乐标准)
更正:预览音频时,显示平调和尖调的校正量
② 手动音调更正(处理)
在波形编辑模式下点击 “菜单栏-效果-时间与变调-手动音调更正”:

曲线:让关键帧变平滑
参考声道:选择音调变化最清晰的声道
音调曲线分辨率:处理的每个数据的 “快速傅氏变换”大小
亮蓝色的线:基础音调
黄色到红色的色调:泛音
亮绿色的线:校正后的音调
③ 变调器(处理)
在波形编辑模式(变调器是随着时间改变节奏来改变音调的,所以不需打开“显示频谱音调显示器”)点击 “菜单栏-效果-时间与变调-变调器”:

音调:在 “编辑器” 面板中,单击蓝色的包络线以添加关键帧(勾选”曲线“可让关键帧变平滑)
质量:控制质量级别
范围:设置 Y 轴为半音(一个八度有12个半音)或每分钟的节拍
④ 高音换档器
音高换档器是一个实时效果,可与母带处理组或效果组中的其他效果相结合。

变调:音调调整
半音阶:按半音阶进行变调
音分:按半音阶的分数调整音调
比率:变调跟原始频率的比率
音高设置:音频的处理方式
拼接频率:值越高,伸缩的音频随时间的放置越准确,人为噪声也越明显(音高换档器效果将音频分为非常小的块进行处理)
重叠:每个音频数据块与相邻块的重叠程度(过于重叠会产生和声)
精度:声音的质量
⑤ 伸缩与变调(处理)
可更改音频信号、节奏或两者的音调(如,将一首歌变到更高音调而无需更改节拍,或减慢语音而无需更改音调)。

算法:iZotope Radius 可同时伸缩音频和变调(Audition可随时间更改伸缩或变调设置)
精度:高设置可以获得更好的质量
持续时间:设置时间拉伸后音频的时长(若勾选“将伸缩设置锁定为新的持续时间”后面“伸缩与变调”中的“伸缩”将不可调)
伸缩与变调:缩短或延长音频,上调或下调音频的音调
高级(iZotope)
声码器模式:以声码方式处理
独奏乐器或人声:更快速地处理独奏表演
保持语音特性:保持语音的真实性
共振变换:默认共振与变调一起调整(保持音色和真实性),值大于零将产生更高音色(如,使男声像女声),小于零的值则相反
音调一致:保持乐器/人声的音色

高级(Audition)
拼接频率:确定当保留音高或节拍同时拉伸波形时,每个音频数据块的大小
重叠:每个音频数据块与相邻块的重叠程度
选择适当的默认值:为“拼接频率”和“重叠”应用合适的默认值
恒定元音:在伸缩的人声中保留元音的声音
AU软件全版本下载地址:http://www.yijiaup.com/baidu-tiaozhuan/zefen/0081.html?id=gyhiujRFTYGUH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