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经典版[X,11-12]
前面我们已经理解了,我思故我在是指我以某种方式存在,而不是无条件的
对于此处我们要讨论的“进一步思考”的对象,应该是D所未涉及到的部分,又或许是前文所未提及的D的一部分观点,即我思考的两个预设,这里假设是S提出
关于两个预设的第二个,对于一个正在怀疑的东西,应当存在对这种怀疑本身的怀疑,即反思,这是可以接受的,同时这两者是同一的
但据此,S提出我思不是某种直接的东西,I理解为通过第二部分的补足,才使得我思变得完整(S称之为产生)
接着S提出思考是独立于反思的存在,通常不依赖反思,思考就已经在进行,但这不就是其直接存在的意思么
并且S说到,真正的思考独立于反思的主体,那么在他看来,思考是不依赖于主体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上面的矛盾也许可以消除,可以理解为我思是包括某种主体的,是需要主体来完善的命题
究竟是不是,我们继续往下看
此处S应该是在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他提出两个“东西”,思考者以及对其反思并归其于一体的反思者。换言之,接着他提到,前者也可称之为一种客观的、独立于我的思维,此处明确写道“独立于我”,这应该就是对上文所说的预设的第一部分的描述,即思考是不依赖主体的(如果我是主体的话)
此处暂停,如果从这个意义来说,那么反思者一定是某种包含着“主体”,或者说包含着“我”的存在,上文S也作出了“反思的主体”这样的描述。但这种包含着主体的性质,看起来并不具有必然性。此处我们做一下推理,S提到,真正的思维应该是独立于我、客观存在的,假设先接受这个命题,那么对于这种思维的反思,好像也可以是独立于我,客观存在的
⭐这里也许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S在描述反思者的时候,用的词为“东西”,而不是直接用的“我”。并且上文提到,反思者是“指向我之内的思考”,也就是说,第一个东西——“思考”,是在我之内的,同时S描述其应该独立于我
继续向下看,S提出了D的错误,即反思者认为的同一性(一种原初性思想),这么来看,最上面提出的两种预设,应该是D提出的才是,但前文没有提及,I是如此推理的。预设后面的那句“就此而言”,似乎因此才算通顺
如此看来,S在其中明确了如下观点,即思维应当是客观、独立存在的。
接着S提出了他对于“我思考”的的完全不同的意见,对于一般的动词,他这样指出其中的区别——并非一个思考着的本质,也许就是对应下文的“它”?——一个“在我之内”的“纯粹的事实”
如果是的话——指上文对应的也许,那么,“一个纯粹的事实”,更加强了其独立性、客观性,与一般动词完成过程对“我”的关系的依赖,这是不同的
由此,S再次强调,D赋予我思故我在的确定性并没有确保思维的稳固地位,或者说D的推理是有漏洞的,这种确定性是有漏洞的。后文S提到,这种确定性是D“我从我自己的存在那里得到的”,这应该就是对应D的两种预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上文S所批判的
⭐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上文关于反思者独立性的推理,这种结论恰恰是符合S的观点的,也同样在某种意义否定了D关于我思考的确定性
另外,此处S引出一个新的对象,即D根据我思考所提出的“原则”,关于通过与我存在联系而被设定为真实的表象,是否独立于我其实是无所谓的
...
还是得先读D,这样读太tm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