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质含量异常增大或者杂质突然“消失”?先检查图谱积分是否合理!
药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得到并持续关注药物的杂质谱,所有的杂质结果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趋势,比如原料中检出的杂质制剂中不能无缘无故未检出,稳定性考察样品工艺杂质含量应稳定,各降解杂质应按照一定趋势增加。如果趋势异常,就需要进行调查,首先要调查结果计算和图谱积分是否合理,本文仅讨论图谱积分部分。
直接关联之前的处理方法处理另外一个序列色谱图时,有些杂质可能无法积分,这可能是因为保留时间漂移、峰响应值变化或者峰型变化。尤其是含量在报告限左右的杂质,经常有可能有的图可以积分出来,有的图则积不出来。对于这类杂质,如果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杂质(比如质量标准中单独控制的杂质或降解杂质)应统一积分,查看变化趋势。还有的是因为基线波动与杂质积在了一起导致杂质含量增加(见图1)。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整积分参数使杂质积分合理,结果合理。具体调整方法不同液相软件积分参数使用不同,本文不作详细说明,读者可以在实践中找到各种积分参数使用的方法,无需使用手动积分。

尤其是在有关物质强降解图谱中,会有很多杂质检出,通过强降解试验,我们需要得到哪些杂质是降解杂质,分别在什么条件下降解?为了得到明确的结论,在积分时我会关注每个杂质整体变化趋势,要有统一的忽略限,如果某色谱峰没有改变又高于忽略限就统一积分,如果低于忽略限就都不积分。如果在忽略限附近就统一都积分。这样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明确的杂质变化趋势。
杂质谱是药物中所有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的总的描述。药品杂质通常分为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溶剂,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讨论了有机杂质(有关物质),提到的杂质谱也只指“有关物质谱”。在药品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得到的所有有关物质结果中,结合各已知的药物信息,明确各杂质的来源以及含量变化趋势,熟悉每一个杂质的来龙去脉。为了得到正确的杂质谱,处理图谱的时候需注意每个杂质的积分是否都合理,不能简单套用之前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