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C架空世界】历史大致走向概览(鬼)

2022-11-28 23:07 作者:陨落国  | 我要投稿

        倒塌的城墙是伟大时代唯一的见证,邪恶的沙耶卡蛊惑了人民,将正义的代言人,台缅王逼至绝境。虽然末法时代一片黑暗,但正义的种子仍被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吾与天祭司将光明重新带回大地,正是要宏正抑恶,将这天地之道长久的留在人间啊。

                                                                                                    ——节选自《鬼朝有鬼》

        台朝灭亡后,世界再一次陷入了荒蛮时代,虽然聚居地被散播开来,但规模已远远比不上从前,更糟糕的是,由于对台朝的恐惧与怨恨,所有和王室有关的材料,技术几乎都变成了禁忌,人们宁可用粗糙的大块木料和碎石头建房,也不愿再对木材进行深一步的加工,或是把石头制成合适的样式。久而久之,原本先进的技术逐渐失传,文明开始倒退。

        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对二圣的崇拜,不同的地区或许故事有异,但其核心都围绕着二圣如何带领部落子民抗击灾难,经营家园的事迹,当然由于一些原因,二圣建立台朝的历史被小心翼翼的掩藏起来,所有试图将此事传播开的人都被处决,秘密就这样被老人带进了土地,而二圣也成为了上古时代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宗教的精神港湾。也正是这一共同的信仰,数百年间由台朝遗民建立的各个聚落之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反倒是外围蛮族的侵扰经常让内地的部落团结起来共御外敌。

        应运四三九年,原临河城地区的大江部落,两人自称是二圣在凡间的使者,还在众人围观下成功展示了“神力”,包括驭水之术,无烧之体等上古秘法,在取得管理层认可后“二圣”在大江复辟台朝,自立为天地大祭司,三天后又颁布政令:“前台气数已尽,宜另起新号,既覆已久而无亡,是曰为鬼,遂立国为之,以兹永绵。”这道政令一下,周边的部落就像是当年的部落一样,如临大敌。在古老的神话中,二圣的至高无上的存在,神圣到所有老人都会强调:决不可妄称二圣,否则天降大祸。在这样的环境下,大江部落突然沿用二圣名号复辟大台,尽管马上就改了国号但已经犯了天下之大不韪,很快大江周边部落联合起来准备消灭这个“妄称二圣”的邪恶政权。

        一个人除外,最强大的蚩黎部落首领开始对这“二圣使者”的身份起了兴趣,并希望得到这一身份,他早早就派人向大祭司透露想法,并表示愿意在事成之后供养两位祭司,而大祭司也同意了这个提议。事实证明,天地大祭司的心实在是太急了,在大江还没有形成可观战斗力的时候便匆匆宣布复辟,与其是想要建立自己的王朝,倒不如说是想毁了大江部落,现如今骑虎难下,却有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二人自是满口答应。在数月的商议之后,双方达成协议:蚩黎首领会在混战之时倒戈,以“护圣使”之名返攻其他部落,战争结束后大祭司则以“受圣已尽,当立新使”的名号禅位,而蚩黎首领则要负责两位祭司的余生所需。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两人而立的天地大祭司现在集于一人之上,在军事优势压迫下的其他部落只得选择臣服,而蚩司王则趁机迅速收编了各个部落,将其打散后再次重组,以防其欲行不轨。这一年是应运四四二年,也称鬼盛元年,自这年起,鬼朝的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较为快速的时期,虽然只持续了三四年,但其建设成果以奠定了未来五百多年的社会格局。在鬼盛大祭司在位年间,大力推崇二圣与祭司崇拜,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大小行宫寺院,世俗生活遭到严酷打压,宗教与神权逐渐成为最有力的控制手段。

        鬼朝的建筑艺术,也在蚩司王在位期间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雍堂是蚩司王一手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新王宫,它集朝会,祭祀,教化,动员于一体,采用塔楼式设计,雍堂也由于其超高高度而被称为通天神宫。而同期修建的天启城则是天元城之后规模最大的城市,就规划思想而言它也比天元城更加合乎等级礼制,在蚩司王在位时期成为朝廷与圣教二位一体的象征,天启城的规整繁荣和雍堂的气势如虹深深地折服了几乎所有前来觐见的教宗国使节。但是蚩司王驾崩后二城叛乱,叛军在天启城防卫虚弱之时攻破之,毁坏部分城墙,焚烧雍堂和各级官署,洗劫城中财富,史称“天启动乱”。后来叛乱平息,天启城将留存城墙重新连接,形成十字形平面,又在雍堂原址重新夯台建造了元正殿和两侧的鼓楼,这次叛乱使中央元气动摇,再也无法建造如雍堂那般气宇轩昂的建筑,建筑风格逐渐向沉稳内敛转变。但其内部立体功能分区的设计思想仍被保留了下来,元正殿在这方面就做得比雍堂更好,其内部囊括了京城几乎所有的政府机构,将大量的城中土地空出,这就为天启城在战国时代的市民生活打下了基础。

        元正殿建成后的第七十年,也就是顺云七五年,祭司王开始在王宫的北面修建五院,其中包含一座园林,一座庙宇,一座寝宫和两座宴席别院,这些建筑在规划上参照了台朝王宫,但在距离上更加紧凑,且主殿重复使用殿楼相配的形制,在本就狭小的区域创造出较强的压迫感,一般认为这种形制之所以会在鬼朝前中期出现,是因为蚩司王后的祭司王少有能统领各教宗国者,于是历代祭司王为了强调神权的神秘与不可侵犯性,刻意将建筑建造得充满神秘与压迫感。这一做法在前期的确对稳定各教宗国起到了作用,但是数百年后天启式微,再难掩饰孱弱的状态。

        天启的衰落开始于一次教义讲授,顺云二四五年,没有得到关于教义回答的使者归国后开始宣扬自己理解的教义,自然这被视为对朝廷的挑衅,很快被抹杀掉了。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无效觐见,各教宗国的祭司也开始动起了心思,纷纷开始自己宣教,同时逐渐降低贡品的品质来试探天启城的态度。天启城也发觉了这一现象,但一直只是停留在表达不满和督促,全然没有重新宣讲教义的念头,实际上这个时期的祭司王更接近于世俗的君主而非宗教的领袖,世代沉迷于世俗的享乐,摒弃宗教的戒律,同时还要成为城民虔诚的表率,这变幻多层次的生活甚至导致了朝圣制度的变化。长期以来,朝圣制度都是以十日,一月,一年为三大节点举行等级不同的朝圣活动,称为三朝制,在顺云三零四年这一制度被修改为二朝制,去除了十日一次的节点。

        象征着天道的三朝制被改,各教宗国纷纷震动,甚至连周边的村庄也受到了冲击,对于支持者而言,这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可以继续维持二圣的权威;对于反对者而言,这是对二圣最无礼的亵渎,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破坏。就这样各教宗国和村庄开始各自站队,支持者继续追随保守腐化的天启城,反对者在两个世纪里相摆脱离天启城的影响,将圣教改造为符合自己利益的宗教,这些脱离出去的地方政权经过数世纪的吞并磨合最终形成十一个割据势力,后来的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十二之混”。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方政权脱离中央的时候朝廷也曾派兵镇压,期间造成许多村庄被毁,村民流离失所,其中一部分村民带着村庄信仰潜入深林,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卫道士”。

        顺云六二七年,五国混战于天启城附近,在这场战役中天启城大半沦为战争的物资储备地和采石场,前期除王宫以外的大部分民宅都被拆毁为前线提供物资,战争结束后战胜的三国前后双向强闯宫门,将王宫洗劫一空后带走了几乎所有能拆掉的建筑材料,在撤军时还在工城内四处爆破纵火,将宫城形态毁坏大半,“顺云动乱”可谓是第二次“天启动乱”,天启城不复存在,圣王宫也满目疮痍。

        “顺云动乱”后鬼朝朝廷再也无法控制周边地区,也无法重建天启城,只得将仅剩的宫墙修补,在内规划城市,继续沿用天启的名称。这时候的鬼朝已经名存实亡,祭司王和他的朝廷也只不过是普通的僧俗官员,除了城中一隅的圣祠庙以外哪里都不能去,城中大部分土地都被划为农田,根据《后启书》的记载,城中人家不过百户,大部分终生不出城门,与世隔绝。立兴一五五年,鬼朝湮没在统一战争的马蹄声与宣读禅位诏书的颤音之中。


【MC架空世界】历史大致走向概览(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