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捣乱”天文科学文化可变出宇宙版鬼屋,想不想尝鲜?

万圣节,你会想到什么?是形状各异的南瓜灯;琳琅满目和五彩缤纷的万圣节专属糖果;各式各样精心打扮的“怪物怪兽”、“鬼怪”和角色模仿;万圣节相关的影视作品;还是那句经典节日问候语:不给糖就捣乱。
那如果说到小伙伴们会以哪种方式度过这个西洋鬼节,你又会怎样准备和安排:准备一顿南瓜主题宴会?太平淡没有新意;吃全各种万圣节糖果?太费钱没有营养;约上三五好友用心装扮成万圣节鬼怪来次小的主题聚会?太形式没有独特创意;约上对象在家好好重温各种万圣节电影电视剧?太安静没有“捣乱”就已然结束了;那么去趟当地所谓的鬼屋来一场历险记?太危险没有万圣节氛围,节日味道不足且受场地等因素限制…………这时,小伙伴肯定就会对魔王象(mowangxiang)嗤之以鼻,冷冷地来一句:你行你来啊?!对于这样的质疑,魔王象早已做好了多方位的考虑和周全的计划,并为您带来眼前一亮的万圣节娱乐方式。
首先我们先抛开南瓜灯、万圣节糖果和各种“妖魔鬼怪”,然后请全部小伙伴扬起你们的头,目光注视这无尽的苍穹,天上的繁星点点和银河是不是在某些方面跟万圣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黑色的基调;星云呈现出的鬼怪之形(南瓜怪、鬼眼);诡异的氛围;“嗜吃”的本性等等不胜枚举。如果在这个壮丽的天文科学文化中加入“捣乱”的万圣节,两者会迸发怎样的变化呢?没错,这就是宇宙版鬼屋!不知你此时有没有尝鲜的冲动呢?其不仅能让小伙伴掌握相关的天文文化,还能从中汲取相应的万圣节创意和点子。那么现在就请小伙伴们来亲自感受这场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宇宙版鬼屋“惊吓之旅”吧!

首先是幽灵星云,其常年来总爱把星空的氛围“搞得”跟万圣节一样诡异和神秘。这种幽灵般的现象被称为是“仙王座耀斑”的分子云复合体巨大结构的一部分。这个星云位于1200光年之外的“仙王座”(位于小熊座和仙后座北部天空之间),整个星云横跨超过了2光年。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幽灵”并不是唯一萦绕在我们头顶上的诡秘天文现象,女巫头星云也若隐若现地呈现出这种惊悚般的氛围,随着猎户座开始显现的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女巫头星云又称为IC 2118,,跨度超过了50光年,它位于猎户座的底部右侧方,由参宿七蓝色巨星反射标示出。该星云也是一个恒星形成区,星云本身在红外光中发出明亮的光(下图左 绿色星云)。把此星云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星云(下图右)。

想象一下,如果把上述的两个星云当作“冬天的邪恶女巫”所施展的恐惧魔法,那么在万圣节当天,你把它们“惊喜”(记得关灯)地呈现在各个小伙伴、男/女朋友、邻居小孩眼前,不知会产生何种的魔法效果呢!?不出意外的话,尖叫声肯定会响彻仙王座和猎户座吧……

下面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星云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沙漏星云,现在我们就来给它“饯行”。这个星云最大的惊悚特色就是能“看到”所有,这个“天空之眼”是由一颗垂死的恒星形成的,它距离苍蝇座方向8000光年远,仅可从南半球可见。它的结构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天文学家们还无法确定它是如何形成的(也可能,当发生行星状星云时,低质量恒星,如我们的太阳,耗尽它们的氢核,膨胀成红巨星,它们的外层由于恒星风而从各个方向分离)。每个星云都有一个独特的形状,基于这些恒星风的行为和恒星的环境。这幅图中的颜色则代表了星云的化学成分:电离氮(红色)、氢(绿色)和双电离氧(蓝色)。如果在万圣节当天制作一个对应的荧光头罩,然后再配上一段神曲《panama》的舞蹈是不是要帅出银河系啊。

沙漏星云的官方名称又为MyCn 18,1900年初,玛格丽特·梅奥尔(简称MY)和安妮·坎农(简称Cn)在哈佛天文台的“计算机”工作中首次发现了沙漏星云,而该星云名称就是以她俩的名字所命名。当物理定律对沙漏星云造成如此可怕的形状的时候,很多天文工作者都认为这个星云代表了科学界内所有的历史女性以及她们对天文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且永远不会被人们所遗忘(她们一直“关注”着我们)。与万圣节怪诞的传说和故事相比,这个万圣节天文文化,不但“目瞪口呆”(瞩目图片),而且还含情脉脉充满了女性伟大的光辉(天文文化故事)。
现在我们来游玩宇宙版鬼屋中其他一些更为活跃的“危险场所”,例如某颗恒星,它“吃”了自己的行星。

说到黑洞,它们几乎就象征了天体恐怖。你根本就察觉不到这个游荡的“怪兽”,直到感觉到轻微的拖曳,然后是更强劲的拉力,在完全反应过来之前所有的一切已经被吞噬,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虽然黑洞确实是黑色的,但由于它们巨大的引力,甚至光线都不可幸免,以至于它们绝对不可能让我们真正地靠近,同时这也意味着它们不是很容易被发现,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对周围星空环境的影响来发现它们。最典型的例子那就应该算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了。天文学家认为,超大质量黑洞(SMBHs)存在于每个星系的中心,而银河系也不例外。也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同的经验来观察不同的SMBHs。这些超大质量黑洞是活跃的吸积物质,可把它们看作活动星系核(AGN),类星体或耀变体。
假设你在万圣节当天利用“黑洞”来一场主题派对(例如,找一处昏暗的活动场所,布置为黑洞天文文化风格,看看你邀请的小伙伴有几个人会被吸入到“黑洞”中呢……“魔”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嘿嘿嘿)是不是相当呢潮流拉风啊。

那么比黑洞更为“黑暗”的是什么?应该就属暗物质了。目前暗物质被认为大约有宇宙的四分之一,这可能听起来不算多,但它的数量是你我所有人的五倍之多。就像黑洞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暗物质与正常物质的相互作用来推断暗物质的存在。然而,与黑洞不同的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是如何分布的,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等等,等等。我们只知道它像万圣节里的“鬼怪”那样,在不停地嘲弄着我们。

关于这幅图像的真实性,科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图像是由引力透镜效应而形成的结果,这也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结果。笑脸的两个发光的黄色眼睛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椭圆星系,该星系的一部分则被亲切地称为“柴郡猫星系群”。该星系在45亿光年之外,处于正在合并的状态。而勾勒出脸部和微笑的蓝色弧线却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事实上,这个“脸庞轮廓”是另外的30亿光年之外的背景星系:由于更紧密的星系质量,来自遥远星系的光在穿越空间时被扭曲和发生异常,从而导致了天文科学家们拍摄的这个有趣且惊悚的图像。
19世纪晚期,暗物质首次被假设认定存在于银河系,但直到20世纪早期才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最有力的观测证据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多亏了薇拉·鲁宾的科学研究,她测量出了星系的旋转速度,并显示出它们的旋转速度远远快于观测到的可见物质所允许的速度。从现在开始,想象这个特殊的引力透镜就是薇拉·鲁宾的“精神魂魄”,她随时在提醒着我们的天文科学工作者需要更多的银河系发现!对,说你呢,看到薇拉奶奶在星空中正向你表达万圣节的敬意没?

如果在这之后,你仍然对万圣节般的宇宙无所畏惧,那么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个天文关键词:星系吞噬(太空中的食人族)。宇宙中的每个星系都注定要么吃掉其他星系,要么被其他星系吃掉,或者有时两者兼而有之。我们向往的银河系同样是一个“食人魔”,现在它正在吞噬大、小麦哲伦星云和其他一些东西。银河系吞噬过程发生在数百万到数十亿年的这个时间尺度上,所以我们目前没有任何危险。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相关的灵感,例如“食人族”VS“食人族”万圣节PK活动,是不是比骷髅、小丑和怪兽更为有新意。
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如果你觉得正符合你万圣节“鬼怪计划”或激发出了更为了不起的创意,那么请您赶快行动起来,让你身边的小伙伴感受到这份热情;反之如果你已被魔王象的“宇宙鬼屋”吓傻了,那么也没有关系,您可以看看魔王象创作的《这有24颗万圣节“糖衣炮弹”文化趣事,就问你想不想吃?》这篇文章,希望这里有足够的万圣节糖果来安慰你,并帮您抵御“鬼怪”捣乱的侵扰。
读而思duersi
1.你还有没有更有创意的万圣节娱乐点子,说出来分享分享?
2.看完文章,你的收获是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个“恐怖”星云?
4.你有没有在鬼屋中被吓到过的经历?
文末请留言,我们来一起“闹宇宙版鬼屋”……
来
跟魔王象叔叔一起高声疾呼:
众诚为模,必为“魔王”!『树立社会之楷模,成就文化、艺术的“入魔”者。』
本文由魔王象原创写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您的浏览!
请关注腾讯认证的官方微信号:魔王象(ID:mowangxiang)
一本正经的文化、文体、文创干货、硬货和实用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