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猜题押题|人口与城市化专题

2022-04-10 22:55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人口是促进与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但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对经济、资源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历史考点而言,与人口问题相关的主要有人口膨胀问题、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人口迁移问题、户籍改革问题、城市化问题等等。随着三孩生育政策成为热点,关注人口问题对备战2022年高考具有指导意义。

答题模版
一、人口增长

(1)原因

①农业时代

1)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2)耕地面积增加;

3)农业技术的进步;

4)税收制度的变革

②工业时代

1) 工业化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2) 医疗卫生的进步

(2)影响

①人地关系紧张;

②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

③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二、人口政策

1. 中国古代鼓励人口增长的原因

(1) 传统小农经济需要大量劳动力;

(2) 封建国家兵役、徭役等需要;

(3) 传统“多子多福”的观念;

(4) 战乱使经济亟待恢复,人口大量减少。

2.现代中国开放三胎的原因

(1)出生率不断下滑;

(2)劳动力数量减少;

(3)人口老龄化

3.现代中国开放三胎的积极效应

(1)缓解中国老龄化趋势以及由其产生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2)缓解有着强烈的生育欲望或“失独家庭”与政府的紧张关系;

(3)改善性别失调问题和日后男女婚配失调问题

4.影响人口政策的因素

(1) 社会经济基础;

(2) 社会政治制度;

(3) 人们的立场

5.启示

(1)要根据国情制定人口政策;

(2)人口的发展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要正确认识人口发展规律;

(4)人口的发展要与农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三、人口迁移

1. 人口迁移的背景

(1) 中国人口迁移的背景与原因

① 人地矛盾

② 政府政策(税收优惠/税收政策调整)

③ 社会环境(战乱等)

④ 经济重心南移

(2) 世界人口迁移的背景

①早期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各个殖民地;②为了开拓海外殖民地,西方列强掠卖人口;

③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以及工业革命导致人口过剩,出现大量欧洲移民

2. 人口迁移的趋势与特点

(1) 人口迁移的总趋势

① 数量不断增加

② 范围不断扩大

(2)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 政府禁止/政府时开时禁/政府鼓励(开放)

② 自发移民/政府主导

③ 非法性/合法性

④ 从北方迁往南方

(3) 中国近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 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国内移民)

② 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

③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停止

④ 改革开放后形成新移民潮

(4) 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 二战前

1) 从人口密集地区到人口稀疏地区

2) 自由移民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

3) 发达国家主导

4) 自愿移民与强迫移民结合

② 二战后

1) 自由移民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2) 强迫移民基本停止

3. 人口迁移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① 加速落后地区开发

② 改变地区人种和民族结构

③ 推动世界物质和人文交流

④ 促进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

⑤ 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不利影响:疫病传播

四、户籍制度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1)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

(2)以家庭为本位;

(3)社会功能多样;

(4)持续时间长;

(5)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

2.近代中国户籍制度

(1)变化

①体现人格平等;

②突出私权保障;

③户籍管理法制化;

④解除人身束缚

(2)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的推动;

④政府的政策调整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改革

(1)特点

①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渐次改革;

②户籍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呼应;

③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④户籍改革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⑤户籍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渐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

(2)意义

①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进步;

③促进了人口合理流动,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五、城市的演变

1. 城市发展的背景与原因

 (1) 正面的背景与原因

① 政府政策影响

② 人口流动频繁、人口集中,市场繁荣

③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城市商业繁荣

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⑤ 市民阶层的扩大

⑥ 区域分工和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⑦ 交通便利

(2) 反面的背景与原因

① 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② 受战乱影响

③ 农耕经济的制约

④ 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

⑤ 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2. 特点

(1)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的概述

① 体现儒家思想和等级规范

② 体现皇权至上的政治观念

③ 都城具有政治、文化功能

④ 城市主要发挥的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

⑤ 居民以行政人员和文教人士为主

⑥ 城市控制农村

⑦ 地域性中心城市联结都城与农村,城市形态相对稳定

⑧ 主要分布在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工商业市镇

⑨ 出现承载百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2) 中外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① 先秦时期

1) 强调等级尊卑制度和宗法礼教思想,突出王权

2) 政治军事功能突出

3) 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

4) 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集中

5) 发挥宗族凝聚作用

② 唐朝前期

1) 坊市分离

2) 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

3) 国际大都会(中外、民族交流频繁)

4) 文化多元

③ 宋代

1) 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

2) 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

3) 商业职能上升

4) 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

5) 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

6) 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

④ 明清时期

1) 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

2) 辐射范围广

3) 分布密集

4) 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⑤ 近代

1) 近代城市化是外国侵略的结果,带有浓厚的半殖半封特征

2) 近代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3) 更多具有经济功能

4) 近代服务业的初步建立,城镇功能的扩展

⑥ 西方

1) 城市规划则适应城乡协阔发展需要

2) 彰显了人本主义价值追求

⑦ 对比

【唐宋城市发展对比】

1)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

2) 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

3) 北宋东京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4) 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

【中英城市化对比】

1) 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

2) 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

3) 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3. 中外城市发展趋势

(1) 中国古代

①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② 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③ 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世俗化

④ 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⑤ 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

⑥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 世界

① 城市人口总体增长迅速,逐渐形成大都市群

② 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增长不平衡

4. 影响

(1) 中国古代城市的作用

① 概述

1)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发展

3) 有利于思想文化近代化

4)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

5) 适应了自然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 宋代城市街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1) 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

2) 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市坊制度解体、夜市出现)

3) 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

4) 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

5) 使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

(2)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①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

② 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③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④ 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带来一系列问题

⑤ 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⑥ 促进城市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⑦ 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

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城市发展的答题模版吗?定哥红宝书中有更加详细的八股金句哦~就在这里等着大家!

实战演练

1.(2022·湖北蕲春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一模·1)周天子派遣同姓子弟、功臣、旧邦首领等诸侯到指定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口,作为西周的地方政权;诸侯在封地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为采邑;卿大夫再把土地分封给士,逐步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格局。据此可知,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

A.臣属等级秩序 

B.分配土地和人口 

C.嫡长子继承制 

D.实行地方分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高频信息“土地(和人民)”可知分封制是以裂土分封为核心内容,把土地和人口依次分配再分配,B项正确;分封制的实质是通过分封确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A项是其实质,排除;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排除C项;实行地方分权属于推行分封制的形式,目的是“以藩屏周”更好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D项错误,排除。故选B项。

2.(2022·福建漳州七校高三4月联考·3)下表所示为唐朝贞观时期和天宝时期关中地区(部分)的户数和人口数变化的概况。表中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当时(       )

A.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国有土地制度的实施

C.社会政治的清明与稳定

D.新式工具曲辕犁的推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唐朝贞观时期和天宝时期关中地区(部分)的户数和人口数都有明显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社会政治的清明与稳定,C项正确;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排除A项;这一时期土地私有,而且均田制逐渐破坏,排除B项;曲辕犁的推广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湘豫名校联盟高三4月联考·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都难以起到的作用。美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矿业开采并由矿业开采带动的矿业营地、矿业城镇直至矿业城市的建设仍旧给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同样,还有铁路铺设并由铁路铺设带动的铁路城镇建设,并由铁路城镇最终发展而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经贸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城市,也是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邵小通《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制而得不到独立发展,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但是伴随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电报、电话、咖啡厅、西餐馆、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出现。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这是历史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克服城市化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摘编自陈亮《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中美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启示。(5分)

【答案】

(1)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促进;矿业开采与矿业性质城镇兴起;铁路建设与铁路性质城镇建设;政局长期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城市化;科技进步和经济发达使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任意1点2分,4点8分)

(2)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进行;深受西方影响;城市化缓慢开展;城市化规模和水平有限。(任意1点2分,3点6分)

影响:丰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便利市民生活;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带动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环境问题突出。(任意1点2分,3点6分)

(3)启示: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发展水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任意1点2分,3点5分)

【解析】

(1)据材料一“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可推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据材料一“美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对促进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其他任何力量都难以起到的作用”可知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促进;从材料一“矿业开采并由矿业开采带动的矿业营地、矿业城镇直至矿业城市的建设仍旧给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可知矿业开采与矿业性质城镇兴起;由材料一“还有铁路铺设并由铁路铺设带动的铁路城镇建设”可知铁路建设与铁路性质城镇建设;据所学美国历史可知政局长期稳定;从材料一“由铁路城镇最终发展而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经贸中心城市和物流集散城市”可知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推动城市化;据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可知科技进步和经济发达使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进行;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结合所学可推出深受西方影响;从材料二“但是伴随缓慢的城市化进程”可知城市化缓慢开展;由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可知城市化规模和水平有限。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图书馆、影剧院、……汽车等在中国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出现”可知丰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便利市民生活;据材料二“也促进着社会的转型”结合近代社会的所学可知,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材料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可知带动城市及其周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由材料二“才能更好地克服城市化中的问题”可知也带来了社会治理的难度,环境问题突出。

(3)历史启示是对后世的指导,从两国的城市化入手分析,对现代有何导向,如据材料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可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材料二“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可知城市化发展水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材料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可知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从材料二“不断推动城市化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可知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猜题押题|人口与城市化专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