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美食

民以食为天,在我的印象中,一些餐厅和饭店做出的菜肴非常可口,很值得回头再去品尝。有一些菜肴,我只隐约记得味道,但已遗忘餐厅饭店的名称或位置,一来是因为年代有些久远,二来是因为客居他乡难得有机会再去吃上一回。


在07年的一个寒假,父亲骑着摩托车接上栗中学放假的我回家,路过雅溪村时已近正午,寒风朔凛中二人腹中空乏,遂于路边一佚名饭店,点了猪骨子肉和猪血豆腐两道菜。这两道菜色香味俱全,咸淡适中,荤菜不腻、素菜爽口。父亲和我当时风卷残云,把饭菜吃得一干二净。时光飞逝,已不记得饭店位置所在及是否还开着。


08年夏天,父亲带我赴南昌参加国防生预选体检,在南昌住了两夜。南昌的夜景已大抵忘记,只记得八一大桥下面三角洲上奔腾的水牛。在八一大桥附近一家饭店,我和父亲吃了两顿晚饭,饭菜价钱不便宜,总共尝过粉蒸肉、油淋茄子和红烧肥肠三个菜,后两个菜堪称佳肴:茄子切薄片而不分离,油炸后烹饪,味道咸中带甜,搭配肉沫极下饭;肥肠不油腻,入味有嚼劲,让人无法投箸。当时的我体重偏轻,这些饭菜以及一整瓶矿泉水让我终于突破体重一百斤大关,顺利达到合格标准。饭店位置和名称全无印象,求学之后,也多年未有机会再跟随父辈们下馆子。


为数不多的,记得味道、位置和店名的饭店,排首位的应属桐木胜伢餐馆,其位置在桐木法院往上栗方向100余米处,店面不大但食客络绎不绝,时常须在客桌等候上菜。记忆中的美味有金钱蛋、红烧鱼、毛豆炒肉。1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游玩过宜春明月山以后,饥肠辘辘的我和家人在胜伢餐馆点了几个菜,菜肴的味道让人觉得人间还是值得走上一遭,荤素菜均味道鲜美,咸辣适宜,颇有家乡风味,再搭配木橧煮出的大米真让人食欲大增。


我喜欢吃,也爱好玩,玩的爱好随年龄增长稍有变化,吃的口味则一直是家乡那边的适当辣、够下饭为主。虽也尝过广州餐厅精致的卤肉和鳗鱼,上海餐厅价格不菲的牛排、罗宋汤及捞面,西安的菠菜面、兰州炒饭和新疆大盘鸡,怀化的袍汤粉和煲仔饭,但故乡的炒粉、炒油渣、炒鸡蛋一直是我记忆中的美味。一个名人曾经说过,饥饿是食物最好的调味品,要我说,美味的食物是感情的粘合剂。熟悉的风味让人能够开怀大嚼和留恋忘返,尤其是对一个近期因疫情封控在宿舍,吃了多日泡面、自热食品和饼干干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