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带领星宝动词学习五步走

2021-07-01 16:23 作者:宜童自闭症学院  | 我要投稿

什么是动词及词汇分类

动词其实不仅仅是指人物的肢体动作,如:吃西瓜,它还包括事物存在状态和人物心理变化,例如:灭亡、犹豫等词汇。

所以,动词涉及很多类,最简单的就是肢体动词、固定动词、操作动词,如:跑、吃饭、踢等;越往后则越难,如抽象动词(感冒)、心理动词(害怕)、存现动词(灭亡)等。

这时候家长们可能会问:这么多的动词分类,怎么区分、怎么给孩子教呀?别急,让我们用一组数据说明一下:首先,3-6岁儿童使用动词的频率仅次于名词,并且所使用的100个高频词中动词占到31个,即动词占到儿童所有词汇量表达的三分之一,所以家长们应该明白动词学习在儿童语言动词学习的难易程度

对于动词,我们还是按照纵向是词汇类型、横向是年龄发展顺序的规则对动词进行汇总,但仅仅限于肢体动词、固定动词、操作动词等三类,因为这三类都是跟人物动作相关,也是孩子最先、最容易掌握的

同名词一致,最简单的动词依然是孩子最先接触且接触频率较高的表示具体动作的词汇,反之对于较为抽象、接触频率低的仰望、鞠躬等动词可以不作为重点。

动词学习五步走

视觉配对;由于对动词的实物不容易捕获,所以在动词的视觉配对中更多是以卡片与卡片配对为主,并且注意是将不同形态人物的同一动作卡片进行配对。

动作模仿,即让孩子在观察卡片上面的动作后,模仿出一样的动作。如教导者发的指令是“做一样的”,并且在发指令前注意要说明动作名称,如:喝水,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卡片上的动作名称;其次要及时辅助孩子做出模仿的动作。

听者反应,即孩子根据教导者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与名词所不同的是,动词学习的听者反应涉及两方面:动作指认及动作指令,前者就是指认出动作,后者则是根据动作名称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动作指认中要注意指令的泛化,而在动作指令中要注意及时的辅助,例如:示范动作给孩子看。

互动语言,也成为交互式语言,听过上次课的家长们,很快就知道这一过程就是对动作进行命名,在实际教学中,同名词一样,我们要注意指令的泛化、及时辅助及撤销辅助,对于这两点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总结的一句话吗?即:辅助先于泛化,泛化中有辅助,忘了的家长可以节课的内容。

表达性要求,即孩子学会某一动词后,要能够在特定情境下正确使用,孩子与教导者进行游戏,孩子在口渴之后表达“我渴了,我要喝水”。虽然是一个结构化教学过程,但是家长们应当深刻意识到,会命名某一动作名称,不一定就预示着孩子会正确使用该词汇,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在正确的情景中泛化使用这些词汇。

在学习动词的过程中,依然要利变换了前后顺序,为什么会把视觉配对放在前面、不先进行动作模仿呢?

这是因为动词不同于名词,它是个体某一时刻的状态反映,并不能够持续存在,但是我们家长和老师都有办法让很多动作保持在某一状态后持续存在,那就是将动作打印成图片,也就是由于动词本身的特点,使得其在教授过程中很多时候会以卡片为主;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动作,并且有效辨识卡片上面的动作,所以我们先进行卡片的视觉配对,之后再通过动作模仿来帮助孩子进行动作方面的感知觉学习。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对于动词学习五步走的难点基本就解决了。

如何带领星宝动词学习五步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