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火区灭火降温方法-徐州吉安矿业科技
在煤田火区的发展过程中,火源温度不断升高,不断地和周边的煤岩体发生热量交换,将高温区域不断向周边的立体空间拓展,根据煤氧复合氧化原理,逐渐完成了煤的低温氧化过程。煤火燃烧的超高温度使得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发生变化,再加上煤炭燃烧消耗造成的空洞区,在重力及地应力共同作用下造成塌陷和地表裂隙,在火风压和自然风压的共同作用之下,新鲜空气会通过裂隙源源不断地进入火区内部,加快煤火燃烧和火区范围拓展的速度。
煤田火区的灭火工程周期很长,一般为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合理地选择灭火降温材料,熄灭火区燃烧中心明火、降低火源温度,对控制煤田火区火势、减缓煤田火灾扩展的速度以及实现煤田火区的快速熄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水力灭火降温是煤田火区治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水是自然界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其比热容4.2×103J/kg·℃,即1千克的水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释放4200焦耳的热量,当水气化为水蒸气时,它的比热也达到了2.1×103J/kg℃。水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同时注水降温系统操作简单可靠,是很好的火区灭火降温材料。
但是水力灭火降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①灭火慢,根据火区规模和燃烧程度,通过注水将燃烧中心从高达一千摄氏度的高温降到100℃以下,需要持续不断的供水,注水施工时间占到了整个灭火工期的三分之一以上。②注入的水吸收热量变为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会与煤炭发生反应产生的水煤气(H2、CO)遇明火会发生剧烈爆炸,造成更多的裂隙甚至会导致上覆岩层的塌陷。③对于缺乏水资源的大型火区,注水灭火降温就不能实施了。④由于火区煤层燃烧造成煤层的顶底板岩层破碎松散,注入的水将有很大一部分沿裂隙流向发火煤层的底部,造成注水灭火的效率低下。
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矿用防灭火专用液(JTF-I)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一方面,水浆生成泡沫之后,缓慢形成凝胶,能把大量的水固结在凝胶体内,避免了浆液中大量水流失或者溃浆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浆水在火区里的滞留率;另一方面,形成的凝胶能以泡沫为载体对采空区的高、中、低位火源或浮煤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且能固结90%以上水分并形成凝胶层,防火时能持久保持煤体湿润并隔绝氧气,灭火时能长久地吸热降温,防止火区复燃。
参考文献:
[1]李兵.煤田露头火区注液态CO2快速灭火技术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