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接连不断的政策,给印度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

为了让印度变得“伟大”,莫迪接连不断的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他的这些策略给印度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呢?原来莫迪并没有让印度在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国家的边境冲突中,占到丝毫的便宜,反而却推走了一系列从邻国以及其他国家到来的投资,这让相当一部分的印度议员大骂莫迪是个无能之辈,或者,莫迪这次所推行的一系列新策略并不能让印度如同他所想象得那样变得伟大,反而变得更加糟糕。

莫迪的新策略,其本质上,是打算通过改变印度自身的主要产业构成,借助印度目前庞大无比的人口红利,和相对良好的国际外交关系,将这个国家从原本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只不过,莫迪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他在执行策略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印度目前的状况。,所以,这些好策略最终并未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反而让印度的状况变得越来越糟。

很显然,莫迪在制定这一份策略的时候并未考虑到印度实际上并不算是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而是类似美国一样,由一系列邦联所组成合众国,而且,印度的邦联相比于美国的州,拥有更高的权利,这意味着莫迪首先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下达命令,而是必须先协调这些邦联的自身利益关系,然后才能借助相当部分邦联的力量借力打力,从而确保莫迪的命令能够得到部分邦联的全力支持并逐渐推广,最终才能在印度全景得到有效地执行,而这印度特色的国情,意味着在其他某些大国能够顺畅执行的命令,对于印度而言,是完全行不通的。
就像是莫迪希望“印度制造”能够崛起,但不管印度境内开设了什么工厂,它都只能从印度的其中一个邦联内部获得人力或者是财务意义上的支持,这意味着印度本土的工厂不从外界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前提下,它自身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应的规模化,从而导致这些印度本土完全自主化工业的竞争力,实际上并不如那些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力量的同行高,自然,也不可能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战胜他们的对手。

不管是被印度自己所放弃的卡佛尔发动机、阿琼坦克,还是表面上是印度自产,实际上从设计到生产,几乎全由外国厂家一手包办的光辉战斗机,都已经证明了莫迪所期望的“印度制造”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地承担这不可承担的重量,所以,莫迪才会想出通过执行农业改革,迫使占据全印度工作人口72%的农业体系先作出改变,提升印度农业的技术含量和水平,并且让大批退产农民转变工作,作为产业工人的方式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试图模仿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方式,彻底打破印度作为农业国的宿命。
或者莫迪希望通过相对强大的外部压力,将印度民众们的注意力从国内改革的阵痛期中转移出去,以确保在农业改革完成以前,他不会因为来自国内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而被迫下台,不过,倘若这一次经济改革出现任何意外,莫迪或者就需要面对印度全国陷入危机的糟糕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