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何时发生?按前五次的规律,我们处于第六次边缘

2023-06-13 13:52 作者:浅醉苏生  | 我要投稿

我们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边缘,你没有听错,按照地球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周期计算,我们刚好处于第六次的边缘。你知道银河系的春夏秋冬吗?每次的季节变化都伴随着生物大灭绝。

地球上的生物诞生于30亿年前,直到5亿年前的奥陶纪才发生了物种大爆发,在那个时间节点上,生物数量猛增,章鱼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但本该欣欣向荣的物种大繁荣,并未持续多久。在4.4亿年前,奥陶纪晚期,发生了一次物种大灭绝,又称为奥陶纪物种大灭绝,这次大灭绝导致85%的物种灭绝。

经过了长时间的繁衍,地球生物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但就像魔咒一样,在3.65亿年前泥盆纪晚期,又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这次被称为泥盆纪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受灭顶之灾。第三次的生物大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晚期,这一次几乎96%的地球生物消失,当然名字也没什么创意,叫二叠纪大灭绝。

虽然遭到重创,但地球生物仍坚强地繁衍生息,这次并未给生物更长的喘息时间,在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又爆发了一次物种大灭绝,这次爬行动物倒了血霉,名字也一样,叫三叠纪大灭绝,这次物种大灭绝之后,恐龙闪亮登场。不过嘛,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第五次物种大灭绝还是发生了。全部的恐龙和80%的物种消失,这次的名字你一定猜到了,叫白垩纪大灭绝,也可以叫恐龙大灭绝。

如果单看这些事件,我们发现不了什么,但如果结合几个数据来看,你就有些明白了。每一次的物种大灭绝有个时间差,第一次物种灭绝到第二次时间间隔差不多7500百万年。第二次到第三次时间间隔差不多1.15亿年,第三次到第四次,时间间隔差不多5000万年。第四次到第五次时间间隔差不多1.35亿年,太阳系围绕银河系公转的周期为2.5亿年,看出什么了吗?时间间隔的规律7500万年,1.15亿年,5000万年,1.35亿年。也就是说,太阳系公转时,按照一季和两季交替的规律发生物种灭绝。上一次的大灭绝事件到现在已经6500万年。

按上述规律来说,现在就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内。按照第一个时间间隔来看,我们可能只有一千万年时间了,有没有征兆呢?其实还是有的,就目前来说,地球生物正在逐渐灭绝,那么多一二级保护动物 ,一二级保护植物,为什么要保护呢?原因显而易见,这些动植物快灭绝了。如果你认为人类现在的数量很可观,几十亿人口想要灭绝应该很难,那就大错特错了。

你知道吗?如果不考虑小行星撞地球这种意外,人类确实只有一千万年左右的时间。人类是双性繁殖动物,控制性别的是26对染色体中的XY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而Y染色体只有男性携带,由于女性为双X染色体,一条X染色体损坏时,还能通过另一条X染色体修复。而Y染色体的基因丢失后,找不到其他Y染色体作为样板修复。所以Y染色体上的基因一直在丢失,目前人类的X染色体拥有1000个左右的基因,而Y染色体却只剩下50个左右的功能基因。Y染色体原本也有大概1000个左右基因,在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中,Y染色体基因每一百万年丢失4.6个。按现在外染色体数量,大约一千万年后Y染色体彻底消失。

而Y染色体消失后还会有男性吗?并且这个丢失并非只有人类,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都在丢失,如果全部丢失完,哺乳动物是否就此消失了?这种灭绝无法逆转,据说恐龙就是这么灭亡的。小行星撞击,导致气候变化太过严重,恐龙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气温变化导致恐龙蛋再也无法孵出母恐龙,剩下一群单身狗恐龙,只能灭亡了。

一千万年后的人类灭亡,可能也是因为单身,但单身的全是妹子,男性可是香饽饽。听到这个消息,你有没有很激动呢?银河系四季控制着地球上生物灭绝规律,我们不知道原理,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破解。只能说,趁我们现在还能活蹦乱跳的,珍惜眼前时光吧!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何时发生?按前五次的规律,我们处于第六次边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