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玩家家长独白:你的孩子玩了游戏就和父母视如仇敌?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游戏...

根据我接触到的例子,坚信传统教育观念的家长们总是认为:1.这种教育模式诞生过优秀人物,所以自己这样教育没啥问题2.自己这样培养(或者辅助培养)的子女有不少成功的人,所以其他孩子这样也没问题。这样更没法动摇他们对自己的自信(自傲),甚至有人认为一定只有自己的方法观念正确。我想就这些谈谈我的看法和反驳。
1.前提已经不一定正确。你怎么确定是这种教育模式催生的成功人物?如何不是孩子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导致呢?如何不是前人其他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呢?这些家长们总是会忽略,认为自己居功至伟,不可或缺。
1.1我们先说教育模式是否真的导致成功的问题。从儒家讲起吧,儒家传统观念除了孝悌,还有诗书礼乐易要学,温良恭俭让要教,除此之外父母言传身教,仕子心怀天下……结果很多人实际和孩子教育时,被逼的急躁甚至词穷时只想到“孝”一字,并且用恩、孝和权威来掌控孩子——鲁迅先生早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纲”。倘如旧说,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亲子关系本来超乎利益,却总是被人拿来有意无意成为实现个人欲望和利益的工具,如此看来,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一定能促进精英名人的出世,反倒必然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加剧亲子间的矛盾,有害而不一定有利,请三思而行。
1.2再看孩子自己的努力,有多少家长是在和孩子谈心得到孩子对自己至关重要作用的肯定之后才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呢?恐怕很少。现在大家总是会说回顾小时候很感激爸妈的管教,那么我有三个问题问问父母们:1在孩子眼里你是正面影响多呢还是反面多呢?2和其他父母相比你的作为是不是正常且应当的呢?3孩子缺少了你之后是倾向于根本不会产生被管教的乖情况,还是倾向于自我约束呢?如果这三个问题你都没有答案,或者都是负面回答,那我觉得可以稍缓认定自己教育的成功。因为如果你对孩子成功的定义是出人头地,那你对自己教育成功的定义不能是“随便谁来也行”这种及格/平均程度吧?这样起不到关键作用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可以将其实质视作“交给老天爷,看这孩子能否靠概实现成功”。但是,一个“成功”的,可以让人产生自信并且推广的教育模式,不应该是这样随便交给概率的、“开盲盒”的行为,这是对下一代生命的严重不负责,并且祸害不浅。
1.3基于1.2的论述,我想再深一层。应该看到,一个人受教育的成功难以被单一因素决定,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下都会出现传统观念上失败者和成功者,而失败和成功的胡萝卜加大棒让无数家庭为之疯狂。不如抛弃单一的评价体系,也抛弃单一不变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因材施教是目前最好的教育方法,而传统观念下的成功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在这个教育方式下诞生出来看似成功实则破洞不少的人生实在有些多。ta是你的子女,而不是另外谁的;你是ta的父母,而非另外谁的。不要带着任何观念地去了解孩子,谈谈ta,谈谈你,用尽可能理性的方式(很多孩子不好说理性的)和ta寻找可以让ta正确改变的方法,这已经是很多人能做但是做不到的上限了。至于价值观到底是否正确,由于很多家长的观念比南山还难迁移,我不能苛求大部分家长进行反思革新和探索,也不能忽略孩子们求变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只能交给这些下一代的顶梁柱自己解决…(包括我自己………)我真的呼吁家长们,我们至少可以尝试改变手段,因为最普遍而简单的问题不在出发点(价值观什么的确实抽象),而在我们选择的方法,因为这些东西我们很容易看见,也容易控制、改变。
2.什么是成功,这个名词的定义大家各有见解,但是一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就说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孩子本人是成功的,我觉得这种标准是否正确仍然有待商榷。
3.逻辑错误。还是回到了1.3的观点(我逻辑怎么这么混乱…),家长们认为道理是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一致的,但是没有任何说法表明在A身上成立的教育方法在B身上一定成立。
4.立场。说实话,很多家长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强大的表达欲和掌控欲,长年来对社会地位的渴求让家长可能不知不觉将自己放在孩子之上说出这种话,而不是真正从孩子的利益出发。很多家长即使会说“我在教育孩子”,“很生气”,也不会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想一想工作中上级死不承认错误,还一个劲揪着你不放,谁不难受?而孩子需要承受这些,甚至一辈子都没法和父母说清。无论家长的本愿如何,大家展现在孩子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模样。如果说只论心不论迹,孩子们需要被这样对待,连说清自己感想的能力都没有吗?如果只论迹不论心,家长应当如何做?“为了你好”一旦不能真的为了孩子好,家长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从出发点是好的;“我努力了”一旦没有成果,家长们可能会认为从事实上孩子没有做好。真的有这些情况的家长们,我也求求你们,让孩子指出自己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让孩子重拾对自己信任的最好方法。“精英式”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父母单向灌输和规范的过程,而是一家人共同内视自身,勉励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我这么久来对很多家庭的观察,也是我生来至今对自己成长反思的成果。
这是一个孩子的发言和请求,打开大可视为不成熟的言论一笑而过,但如果你哪怕赞同我一条观点,那再听听我一个请求:
请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孤独生活,孤独探索ta的人生应该怎么走。“来吾道夫先路”,切莫变成来吾堵其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