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伊芬底特星生态系统系列]丛林杀手-拟叶硕螳蛉

2023-07-29 22:48 作者:梦轩散客  | 我要投稿


参考对象:中华大刀螳,拟叶螳螂

拟叶硕螳蛉

雌性平均体长1.1米,极限体长1.5米

雄性平均体长60至70厘米,极限体长80厘米

雌性体重15-30kg

雄性体重470-1000g

分类单位:泛动物界,双脊索动物超门,腹索门,泛异肢动物类,甲壳高纲,叶翅纲,退索形态类,层蜕形态类,六翼蜓小纲,柔尾超目,蜉蛉目,水栖虫亚目,长胸蛉科,镰足形态类,硕螳蛉属,拟叶硕螳蛉

其他亚种:平均体型相当较大的北部拟叶硕螳蛉,体型相当但分布面积更广的东部拟叶硕螳蛉,数量稀少较小的西部拟叶硕螳蛉。

同属近亲:164种

螳螂作为一种职业猎手,其优雅打动人心(图片来自网络)

成年雌性拟叶硕螳蛉体型相对更大,性情更加凶猛,颜色偏暗淡,有强有力的捕捉足便于获取食物,翅膀几乎完全退化,只留下两个完全不发育的没有飞行能力,口器更大,力气也更大。而成年雄性拟叶硕螳蛉,体型比雌性较为偏小,性情比较温和,它的颜色也更蓝或更金,非常鲜艳。它们有有力的捕捉足便于捕猎,口器偏小,较小的体型也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和飞行能力。

雌性拟叶硕螳蛉异常粗大的肢体和修长的体节,这是它们能够支撑自己巨大体型的关键。同时,有肌肉控制伸缩形成潮汐呼吸的气管系统也是它们能够长到如此体型的重要原因。

亚成年时期,雌雄两性无太大区别,触须比成年时期更长,颜色呈现藏蓝色或暗金色,捕捉足较为短小,但捕猎的成功率与成虫差不多,这时期雌雄两虫都有翅膀,但雌性的翅膀要比雄性要短一些,灵活性上雄性比雌性好很多。

幼虫时期,拟叶硕螳蛉从幼虫至成虫,要经过10至15次羽化过程。幼虫时期,雌雄两性大小外貌相差不大,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捕捉足和翅膀,只要度过整个羽化过程,就能成为一只漂亮的成虫。不过因为体型问题,拟叶硕螳蛉的蜕壳成功率较低,限制了其成虫率。尤其是其雌性个体的成虫率在无翅的那些六翼蜓中算是低得发指,这也是武德充沛的代价。

雌性拟叶硕螳蛉的体型大到吓人的程度,这让它们的猎物体型极限达到了和人差不多的大小

拟叶硕螳蛉卵期一般为5至8周,从破卵开始的生命周期大概3至5年。 较长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更多的繁殖次数,这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成虫率低下的问题。可是,相应的较慢生长速度严重限制了它们的竞争力,也进一步降低了它们的成虫率。

体型和它们雄性差不多大的丽齿硕蜉蛉不仅是它们的猎物,也是重要的竞争对手

它们在黑暗森林沃鲁目中的各种密林深处生活。雌性成年个体一般在大型异脊索动物相对难以通行的密林底部埋伏,偷袭路过的中小型动物。而雄性一般依靠较为轻盈的体型和飞行优势在植物上以及树冠层游走捕猎。这种危险而美丽的大虫子基本不会出现在开阔区域,只有到了繁殖时间,才会有雄性冒险飞出密林,穿过平原或者水域去寻求伴侣。这也是它们一生中非常危险的时间之一,很多更大的捕食者都在期待这顿大餐。也因为难得一见,这种大型螳蛉也往往成为一些探险者谈资中恐怖传说的来源。


[伊芬底特星生态系统系列]丛林杀手-拟叶硕螳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