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视为畏途

2021-05-10 00:23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视为畏途

《庄子·达生》

【原文】

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

田开之曰:“开之操拔篲以侍门庭,亦何闻于夫子!”

威公曰:“田子无让,寡人愿闻之。”

开之曰:“闻之夫子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威公曰:“何谓也?”

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夫畏塗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今译】

田开之(人名,事迹不详。)拜见周威公。

周威公对他说:“我听说祝肾(人名)在学练养生之道,你跟随祝肾交游,你从他那儿听到过什么呢?”

田开之说:“我在祝肾那里只不过拿起扫帚作洒扫之杂务,扫扫院子,在门房侍候,又能从祝先生那里听到什么呢!”

周威公说:“田先生不必谦让,随便讲讲,寡人希望能听到这方面的道理。”

田开之说:“听祝先生说:‘善于养生的人,如同牧放羊群一样,看到有要被拉下、落在后面的羊,便用鞭子赶一赶。’”

周威公问:“为什么这样比喻,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田开之说:“举个例子吧,鲁国有个叫单豹的隐者,住在岩穴山洞里,喝泉水,山居而饮水,不与世人争利,年纪已经七十多,还有婴儿一样的面容,脸色还跟婴儿似的,不幸遇到饿虎,饿虎将其扑杀吃掉了。另有一个叫张毅的人,广交富贵与贫寒之家,不管是朱户垂帘高门甲第的富贵大户人家,还是贫寒的小户人家,没有不往来,走动趋走参谒的,可活到四十岁便患内热病而病故。单豹注重修养内心精神,颐养性情,却不注重使形体远害,而被饿虎吃掉了身体;张毅注重保养其身体,可使身体远害,却又用心太过而身体有病,疾病攻入他的身体内,这两个人,都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懂得鞭策其不足的一面。如对二人不足的方面加以鞭策,则有助于养生。”

孔子说:“不要过分注重隐藏,比如进入荒山野岭把自己深藏起来;也不要过分张扬,比如投进世俗而使自己处处显露;要像槁木一般无心无欲地站立在两者中间,立于中道。倘若以上三种情况都能做到,可称至人。一条危险的道路,路上有强盗劫贼杀人越货,十分凶险人不敢行,从此路经过的行人,十个中就有一个被杀害,那么父子兄弟便会相互提醒戒备,告诫全家。畏惧在道路上行走的人,必定要使随行的人多起来,聚集众人一块结伴而行,这也不是很明智吗!人自取祸患的,还是衽席上男女之事色欲的姿意过度,在饮食上口腹之欲的失度;纵情声色享受和注重吃喝玩乐比杀人更可怕 ,对这些看似平常的事,超过杀人的畏途,反而却不知道引以为戒,为此提醒和警戒,这实在是一种过错。”

【赏析】

本文记述周威公与田开元谈论养生之道,田开元举出鲁国单豹与张毅两人养生的例子,单豹片面追求养心忽视养身而被野兽所食,张毅单纯追求养身忽视养心而重病身亡。

作者用来强调养生必须做到“内外兼修”。

养生,就应该像牧羊人放羊那样,时刻进行检视,“视其后者而鞭之”,确保身心两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畏途”艰难可怕的道路。

后人借“畏途”一典比喻艰险可怕的事物 be afraid to undertake it.

“视为畏途”看作可怕的道路 regard it as a dangerous road to take,也比喻把事情看得过于艰难。


视为畏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