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真的很复杂——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零三)
读书带给我的体悟除了“读书越多,书读越多”以外,大概就是“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了。 很多道理其实一点就透,比如决定人们行为的往往是“实际利益”与“情绪价值”,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利”与“名”,亦或是电影里说的“里子”与“面子”。 然而如果不去体悟,自己永远体会不到其中的内涵,也总结不出来像样的东西。再细化一下,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人需要哪些价值,如何分配这些蛋糕。 这些东西光看是看不出来的,得自己体悟。 而读书在这个环节起到的作用,往往是直接点明哪些人需要哪些利益,让自己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一段经历的积累。 所以我靠着阅历读理想国可能还行,读资本论就比较晦涩了,所以今天读了半天也没读进去多少。 但光是这个阅读行为本身,还是给了我一些启发,人类的许多东西都是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的,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看到表相,却不知道它们的内在,更不知道它们的源头。 但好在人们的诉求千百年来是不变的,所以在阅读古代书籍时我们更容易找到其源头,再根据当下的现状推敲其思考方式。 比如精英主义显然跟古希腊脱不了干系,比如门当户对又跟世族一脉相承。 对我而言,读书目前带来的最大收益便是情绪价值——主要来自获知感。 除此之外还收获了一点更多的思维方式,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但我屁股还是摆脱不了底层。 于是我就在想,我一个底层老百姓都摆脱不了优先考虑底层的利益,那么上面那些达官显贵能摆脱得了优先考虑自身阶级的利益吗? 我不知道。 所以切格瓦拉是对的,阶级利益只能靠自身争取。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