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费宝义:不要让焦虑“升级”为焦虑症,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费宝义个人简介
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原沈阳职工医学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长年致力于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对精神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曾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擅长领域
熟知精神心理科的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与康复,擅长利用药物结合物理综合疗法及心理疗法、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心理科的疑难杂症。对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精神疾病有深刻造诣,成功帮助众多精神心理患者走向康复,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任何曾经体验过焦虑情绪的人都知道,那种感觉有多么强烈。
我们可能也都经历过焦虑的感觉,比如,深层的肠胃不适、紧张性头痛、胸闷、抑或是汗湿的手心、啃指甲等等,很大程度上这是肾上腺素剧烈波动时的生理现象。
2019年2月,《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布了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成人焦虑障碍患病率高达7.57%。在全球范围内,每14个人中有1人受此影响 。

日常的焦虑与临床上的焦虑症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需要我们在焦虑升级为焦虑症之前,及时调整和预防。
焦虑与焦虑症
当急性应激来临时,我们的肾上腺素(或神经递质和化学物质)什么时候开始剧烈波动呢?
答案是,处于危险情况或潜在冲突当中,需要启动“战斗或逃跑”机制应对,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顶着巨大压力的演讲之前,或者是胜负关键的比赛中。
当面临如上情况时,我们的肾上腺就会开始剧烈波动。

有时候,一旦恐惧、担忧、焦虑没有缓解,焦虑情绪就容易升级为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症容易给人们带来一种即将来临的厄运感。
我们会因此不断思考某些情况带来的灾难后果,甚至会出现恐慌的感觉。
这种程度的焦虑可能会让患者身心俱疲,消耗自身极大的能量,使人变得衰弱和痛苦,且往往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该如何打败焦虑?
如果存在焦虑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通过合理饮食、睡眠充足、适当运动、丰富精神生活,症状严重应及时求医。
1、心理疏导
简单的心理沟通、疏导、交流,对于焦虑障碍的患者有一定效果。
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单纯只依靠心理疏导就能解决掉焦虑症。

2、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根据药物受体的不同,分为抗焦虑药物和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
目前使用最多的抗焦虑药物有苯二氮卓类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而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包括化学结构不同的抗抑郁药物等,不过这都需要我们面诊医师后根据指导建议进行用药。
3、定期复查
为了防止焦虑症反复发作,一定要在医师的监督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
在坚持治疗后,逐渐减少药物用量或者停用。
不要在治疗前期发现病情好转后,就自作主张半途而废不继续治疗或者间断治疗。
如果久久无法排解,请及时就医,规范诊治。